没错,中国移动又出事情了。
4月29日晚间,中国移动官方发布公告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现正在调查中国移动四家省公司的定制4G+手机销售的特定销售行为是否可能构成反竞争。该等销售行为包括向分销商支付补贴,并对手机制造商设定业绩目标,以期增加四家省公司的特别定制的4G+手机的销售量。
这时候,中国移动还不忘洗白,宣称手机本身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所有相关技术指标,并获得工信部批准销售。
事情的原委实际上并不复杂,移动定制手机中出现了网络“阉割”版的定制款。
即个别省份的消费者在使用中国移动定制手机,如果插入了其他非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卡,只能打电话,不能上网。
这显然不合常理,不过却合乎情理。
赠送销售定制手机是运营商惯用的绑定用户手段不只是中国移动,只是这一次中国移动的行为有一些触碰另外几个运营商的利益。其实,三大运营商都有推出自己的定制手机。包括电信和联通在内的运营商,都在通过赠送定制手机,推广绑定套餐,来被动增加自身的用户粘性。
通过赠送给长期使用自己号码的消费者手机这一方式,加固其品牌的忠诚度,带动周边的其他潜在消费者,这种销售模式不胜枚举,却又屡试不爽,充满商业魔力。
当然,定制手机里还有必不可少的其他利润空间。
预装软件App拥有一定 利润空间既然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定制手机可以赔本赚吆喝,但是长此以往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如果在中长期内看不到收益前景,定制手机的优越性也就不会那么明显。换言之,通过销售定制手机,可以让预装软件的企业与运营商达成利润分成的协议,依托运营商手机终端,增加自己软件的安装量和使用量,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消费者成了流量口粮?三大运营商每个季度的销售数据,都是非常可观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定制手机的另外一样公用就是通过消费者的不间断使用 ,实现流量增值。
运营商的一切手段,都是在未来的流量蛋糕争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呢,就是流量的火热。随之而来的是,流量变现。
流量变现的能力,如何实现流量变现,都是需要不断研发和探索的过程。
但是目前,显然在三大运营商眼里,起码在出定制手机的商业企业严重,消费者的粘性带来的是大量的流量使用和高额的商业附加值。
数以亿计的运营商用户,加上独有的定制手机,换来的就是精准的流量引导,显然,消费者成了软件商和运营商的流量口粮。
不过最终的调查结果如何,还是希望移动运营商少一些套路,本来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何必贪得无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