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富被枪杀,百亿商业帝国分崩离析,源于15年前的5万元借款

千秋过往 2024-04-15 21:47:25

2003年1月22日上午,在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的办公室内,李海仓的发小冯引亮狠狠盯着李海仓说:“看在我面子上,这块地你必须用180万买下来。”李海仓摇头拒绝:“那块地顶多值100万,我已经出到120万,这是我最后的出价。”

冯引亮闻言暴怒,情绪激动地指着李海仓大骂:“15年前如果不是我借给你5万块钱,你现在还是一个泥腿子,你会有今天吗?你如今成了首富就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李海仓气极反笑:“当年的5万块我早已连本带利还给了你。按你的意思,我的资产还要分一部分给你,我创业初期从银行贷款了数千万,现在赚了钱,我也要给当初的那几家银行分红?”

冯引亮咬牙切齿地说:“你为富不仁,就不要怪我心黑手辣。”随后,办公室内接连传出两声闷响,听到响声的秘书推开门一看,李海仓和冯引亮两人躺在血泊之中,屋内鲜血四溅……

李海仓是当时的山西首富,他的名字你可能没听说过,但他儿子的大名你一定有所耳闻。李海仓的儿子正是被广大网友称为“最败家富二代”的李兆会,此子天赋异禀,10年之内败光了海鑫集团220亿的资产,每次选择题都选错,这也是一种能力啊。

李兆会最有名的是在2010年迎娶女星车晓,那场无比隆重的婚礼烧了5000万元,婚车200余辆,宴席500多桌,被当地电视台直播。近万名钢厂职工参加了婚礼,不仅“严禁送礼”,李兆会还给每名到场员工发了500元红包。

话说回来,李海仓正值壮年不幸遇害,令人唏嘘,而杀害他的冯引亮曾经是他最亲密无间的好友,在李海仓创业最初阶段对李海仓鼎力相助……只能说世事无常,然而其间却满是人性的黑暗,笑你无恨你有。

1955年12月,李海仓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川口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姊妹一共六人,他排行老三。李海仓是兄妹中读书最厉害的一个,但农村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李家生了这么多怎么能致富。

初中毕业那年,父亲跟李海仓摊牌:“负担不起,你别上学了,打工吧。”李海仓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先后在当地的棉花加工站、五四一厂、榨油厂当工人,干到20岁,依旧身无分文,生活无望。

但机会永远是留给嗅觉敏锐的人。1976年,家里肥皂用完了,李海仓跑遍镇上的代销点,竟然一无所获,原因是肥皂太紧俏,全都卖完了。

一般人可能就抱怨几句,但李海仓却眼前一亮,高兴地跑回家对父亲说:“小小的一块肥皂,居然供不应求,这是商机呀!我要开一个肥皂厂。”

李海仓的父亲也非一般人,听了儿子的想法后,他居然没有反对,还表示全力支持。于是李海仓跑到运城肥皂厂“偷师学艺”,他手脚勤快,勤学好问,很快学会了如何制作肥皂。

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个人不能做买卖,只有国家和集体才能开办企业,否则视为投机倒把,轻者罚款,重者坐牢。李海仓和父亲一起说服了村集体,主要是村里太穷了,已经被逼得没法,病急乱投医。所以说创业要天时地利人和。

肥皂厂

大家一起筹集资金,弄了几间厂房。1977年,川口村肥皂厂正式开业,李海仓担任厂长。

李海仓的肥皂厂开了4年,肥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颓势初现。李海仓当机立断,关闭了尚在盈利的肥皂厂,承包了村里的物资经销部。这件事上他把作为商人需要的一个重要品质——果敢,体现得淋漓尽致。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奇缺无比。李海仓利用物资经销部的买卖权力,哪样紧俏卖哪样。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和倒买倒卖,李海仓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存下了30多万元积蓄,这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1987年,改革大潮正盛。对普通商人来说,无非是扩大经营规模,多承包几家门市部。但李海仓却认为这一行一无技术,二无资源,太容易被复制,一条路走到黑必然越走越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李海仓看上了紧俏的焦炭生意,山西是煤炭大省,资源上得天独厚,以此为基础方能把事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李海仓毅然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放弃生意依旧不错的物资经销部,跑到运城市焦化厂应聘工人,从头做起。

1987年,掌握了焦化煤全部生产工艺的李海仓决定开办焦化厂,但资金成了最大问题。李海仓手里的30多万不够购买全套设备。至于贷款,当时私人根本没有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关键时刻,“发小”冯引亮出手帮助了李海仓。

李海仓的发小冯引亮和李海仓同岁且是邻居,从小结伴玩耍,一起下河摸鱼、上树抓鸟,一起上学、一起逃课。李海仓小时候身材瘦弱,被别的孩子欺负时,高大结实的冯引亮都会站出来为李海仓撑腰。因此,两人的关系非常要好。

冯引亮也颇有商业头脑。1985年,冯引亮看到村里造纸厂公开招集承包人,毅然辞去生产队长一职,承包了造纸厂,狠赚了一把,次年再接再厉,又承包了镇造纸厂。

李海仓开办焦化厂资金出现缺口后,向好友冯引亮开口借钱,冯引亮二话不说,借给李海仓五万块。

就这样,李海仓筹资了40万元,跟闻喜县白水泥厂合作,创办了闻喜县联合焦化厂。这是全县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主要生产焦炭。事实证明,李海仓眼光独到,工厂开办第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还赚了40多万。

李海仓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不断打破自己的人。因此赚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更新替代,引进更先进的工艺技术,产能大幅提升,很快供大于求。怎么办?李海仓干脆自己办起铁厂,以消化自己生产的焦炭。

铁厂的发展模式和焦化厂如出一辙,产能过剩后,李海仓又办起炼钢厂,消化自己炼的生铁。就这样,他接着又办起了轧钢厂,把自己炼的钢就地转化为钢材。再后来,李海仓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把自己制造的钢材卖到国外。

这一系列操作,专业术语叫“延伸产业链”,就是尽量拉长自己的产品线,上下游通吃,把控所有利润,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1987年到1993年,李海仓以一年建一个厂的速度扩张和崛起,成立了十多家公司,成为一个拥有超长产业链的集团公司。1993年,海鑫集团成立,李海仓任董事长。2001年底,海鑫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29.6亿元,跨入全国钢铁企业前20名,在民营钢铁公司中位居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王。

2002年的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上,李海仓以超36亿元的身家位列第26名,在煤炭业当家、土豪遍地的山西,李海仓硬是靠着钢铁,成为全省首富。李海仓从一无所有到问鼎中原,用了14年。

李海仓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他的发小冯引亮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陨落。冯引亮靠着承包两个造纸厂起家后,成为当地少有的百万富翁,家里盖起了占地1亩多的两层豪宅,出入豪车。

人最忌得意忘形。此刻的冯引亮处于人生高光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怎么做都是对的。他四处出击,又连续承包了两家乡镇造纸厂。乡镇造纸厂的生产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可谓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李海仓劝他及时改善工艺,但冯引亮只想着怎么扩大规模,根本不重视“练内功”。

2000年,山西省加大环保力度,决定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冯引亮的造纸厂“不幸”全部登上了黑名单。屋漏偏逢连夜雨。冯引亮的造纸厂随即被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偷税漏税,金额高达24万元。为了免除牢狱之灾,冯引亮必须尽快如数补齐偷漏税款及罚款。

冯引亮为了保住造纸厂,给已是闻喜县政协副主席的李海仓打去电话,恳求李海仓利用在县里的影响力帮忙,让环保部门对自己的造纸厂网开一面。

李海仓没有答应,这是滥用职权,不仅涉及道德问题,而且触犯法律法规。李海仓没有计较冯引亮好意思开口提出这样的要求,反而劝说冯引亮服从大局,另寻生财之道,造纸污染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

但冯引亮以为李海仓说的是反话,心理气得要命,暗骂李海仓自私自利,道貌岸然,嫌贫爱富,对儿时好友见死不救。

冯引亮一咬牙,关了工厂,补交了一大笔税金,发誓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0 阅读:610
评论列表

千秋过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