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真正厉害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周亦见 2024-05-23 18:21:10

《资治通鉴》周纪

周赧王二年(戊申,公元前313年)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女嫁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王曰:“有说乎?”

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以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力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一)史料故事

秦王想攻打齐国,可又怕齐楚联盟太强大,于是就派张仪游说楚王。

张仪跟楚王说:“如果您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断绝关系,我承诺给您六百里的商於地,还可以让秦国的公主成为您的妃子。这样,秦楚两国就成了兄弟之国。”

楚王一听,乐开了花,立马就答应了。

大家都跑去恭喜楚王,只有陈轸一个人苦着脸。

楚王很不高兴:“我没动兵就得到了六百里地,你苦着脸是为什么?”

陈轸答道:“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依我看,那六百里地我们是得不到的,反而可能会让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

楚王问:“为什么这么说?”

陈轸解释道:

“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我们有齐国的支持。

如果我们与齐国断交,楚国就会变得孤立无援。

到那时,秦国又怎么会把那么大块地给我们呢?

张仪一回秦国,肯定会背信弃义。

这样一来,我们北边失去了齐国的友谊,西边又会引起秦国的敌意,两国的军队都可能会来攻打我们。

大王,依我看,我们不如暗地里与齐国保持友好,表面上再与齐国断交,然后派人跟着张仪去秦国。

如果秦国真的给我们地,再与齐国断交也不迟。”

陈轸的建议很有道理,按理说,楚王会考虑。

可没想到,楚王直接拒绝了,并且表示:

“陈轸你别说了,等着看我收地吧”

于是,楚王把相印交给了张仪,并给了他很多赏赐。

接着,楚王就与齐国断交,并派了一位使者跟张仪去了秦国。

结果,张仪一回秦国,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受伤,三个月都没上朝。

楚王听说后,心想:“张仪是不是觉得,我跟齐国断交得还不够彻底呢?”

于是,楚王就派了一个叫宋遗的勇士,借着宋国的符节,去北边辱骂齐王。

齐王非常生气,于是决定跟秦国联盟。

这时,张仪才开始上朝,并告诉楚国的使者:

“你为什么不接受我们给你的地呢?从某处到某处,一共六里地。”

使者震惊了,赶紧跑回去告诉了楚王。

楚王大怒,恨不得马上出兵打秦国。

陈轸说:“我能说句话吗?攻打秦国不如送给它一座城,然后与秦国联手攻打齐国。

这样,我们虽然在秦国那里失去了一些土地,但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

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想去责备秦国的背叛,这只会促使齐国和秦国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招来各国的军队,那样,我们楚国必定会遭受重创。”

但楚王没听进去,还是派屈匄带兵伐秦。

结果,惨败。

(二)解析

简单看这段历史,大家可能觉得楚怀王是个铁憨憨,目光短浅,为了六百里地,竟然背叛自己的盟友。

其实不然,了解人物的决策,必须要明白当时的历史背景。

1、齐楚联盟很脆弱

齐楚两国都是强国,多年来一直争斗不断。

后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崛起,成了新的强国,齐楚两国感到压力,这才不得不选择了结盟。

可是,即便是结盟,两国也是面和心不和。

比如说,齐国会在背后玩小动作。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意图效仿勾践,挥兵北上,矛头直指齐国。

面对这种情况,齐威王心生一计。

他派出使者,巧妙地说服越王改变攻击目标,声称楚国此时正忙于四处征伐,无暇他顾,现在是攻打楚国的最佳时机。

越王无疆被说服了,他改变策略,转而向楚国发起进攻。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楚威王早有准备,亲自率军迎战,于战场之上斩杀了越王无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楚威王当然知道齐国在背后捣鬼,于是向齐国问责。

问责的形式也很简单,直接带兵叩关。

齐国大败,不得不选择投降。

所以,齐楚联盟其实很脆弱,表面和气,实则各怀鬼胎。

这种貌合神离的关系,注定了一旦有更大的利益诱惑出现,所谓的“友谊”就会瞬间瓦解。

而商於之地,就是这样一个足够大的诱惑。

2、商於之地巨大的诱惑

这块位于楚国和秦国之间的土地,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是军事、经济的交通要道。

对于楚国来说,夺回商於之地,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战争中夺得先机。

其实,楚怀王对此地的执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战略意义,更是因为这是楚国曾经的失地。

夺回它,对于楚怀王来说,是一种国家尊严的象征。

所以,当张仪带着六百里商於之地的诱惑来到楚国时,楚怀王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

一边是与齐国的脆弱友谊,一边是失地尽复的诱惑。

在简单的纠结后,利益的天平倾向了后者。

楚怀王选择了与齐国断交,以此来换取商於之地。

然而,陈轸却觉得不合适。

秦国哪有什么信义,不能贸然信任。

但可惜的是,楚怀王不听。

这其中,既有楚怀王对陈轸的不信任,也有陈轸自身信誉问题的原因。

3、楚王为什么不听陈轸的建议?

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一个曾经背叛你的人,他说的话,你还会信吗?

公元前323年,楚国大将昭阳在连下魏国八城之后,意图乘胜追击,挥师攻打齐国。

然而,这个计划却被陈轸搞坏了。

当时,齐王面对即将到来的楚军,心中满是忧虑。

而恰巧在此时,秦国的使者陈轸(当时他是秦国的臣子)出现在了齐国。

齐王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我们该如何应对楚国的进攻呢?”

陈轸胸有成竹地回答:“大王莫慌,我有一计,定能让楚国不战而退。”

随后,陈轸找到了昭阳,给他讲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

“将军已经为楚国打下了魏国八城,功劳卓著,可谓是无人能及。

但现在若再进军齐国,胜了固然好,可楚王对您已是无上可赏。

若是败了,不仅官职爵位难保,还会给楚国带来耻辱。

这不就是‘画蛇添足’吗?不如就此撤军,对齐国示好,这才是明智之举。”

昭阳听后深以为然,下令撤军。

就这样,楚国错过了一次对齐国的绝佳攻势。

所以,在楚王看来,陈轸曾做过伤害楚国的事,是不可信的。

回顾楚怀王的悲剧,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策呢?

是利益的诱惑,还是对国家尊严的执着?

或许,这两者都有。

但更重要的是,楚怀王在决策过程中,忽视了人性中的利益驱动。

有些人,确实是能为钱不要脸的。

自己要当君子,但不能把所有人都当成君子。

《荣枯鉴》里有句话:“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说的一点也不错。

下篇《资治通鉴》精读,我们继续。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

5 阅读:95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