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福:青海花事——花落谁家为谁开

拓客说宗教 2024-03-30 02:10:54
花落谁家为谁开这是我在青海各地采访时想到的一个题目。我说不清花卉与一地风气有着怎样的相连,但我知道花落谁家的背后一定有着像最大公约数一样的文化背景的支撑。 在循化,无论走进撒拉族还是汉藏族人的家里,院子再小,都设花畦、花园和花坛。在鲜花的映衬下,无论黄泥小屋,还是松木大房,都由此多了几份祥和,几份灵气,几份清爽,我把这一切归结为一个家庭的元气、底气、脸面和精神面貌。就是这么一点小院风物和心底的风景,就会像江河的涟漪一样不断扩大,以致可以延展成为一地风气。 大名鼎鼎的波斯诗人萨迪曾将自己的诗集起名《蔷薇园》,这与中亚西亚的人们普遍喜欢名贵花种有一定的关系。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以《金蔷薇》为著作命名,更是追寻一种高贵不俗的精神的体现。可见,英国作家丁尼生“当你从头到根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懂得了上帝和人”的论断是有根基的。 我在大通当老师的那段时间,附庸风雅,试着几次养花,均遭失败,虽然一样浇水施肥,但养着养着就只见花盆不见花。由此,我开始留心起其他人家的窗台。原来,花艳谁家,不一而论;窗台也是一方天地,自有乾坤在其中。无论草本、木本,几乎都是观察主人性情的一面镜子。人为添置上去的发财树、常青藤们无一例外,如不深深地契合主人的性情,也总不长久。梅兰竹菊背后的每一张脸也不一定都是君子。养性怡情,各随其变,人们养花似乎都没有特别的功利,尤其是在青海这样一个需要度过漫长冬天的地方。好多人家养花其实是在延续着一丝绿意罢了。特别是三九寒天,眼中哪能没有一丝养眼透心的绿色呢?这时,养花实则养心,养希望,养自己,接续自然,于花卉本身似乎还有点远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并不是说,青海人养花从没有任何功利色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青海,怀着功利的花室早就从南到北,扎根西宁郊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全面保障之后,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在探望病人、恭喜乔迁之际,就会握一束鲜花。这几年,走走早市就会发现,许多人频频买花插在家中,花,已经成为商品流通在街头巷尾,是人们公认的情感货币了。 在不知不觉中,花的文化边界似乎亦得到了很大的拓展。青海东部农业区多个地区,利用土地和山形优势,开始成片种植不同颜色、不同季节里盛开的花卉,名之以花海,想以花为媒,大兴旅游,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就我所知,花海还真引来人流和人气,除了门票收入,背后是吃喝玩乐各链条上的消费。从目前情况看来,这做法有点新鲜。但从成本理论核算,这是不是很划算?青海的夏天太短暂了。更为重要的是,花好全靠绿叶扶。这种花海的周围有多少值得一靠的绿叶是真长在人心里的?犹记得大通药草的花海只轰轰烈烈地玩了一季,从此便销声匿迹了。 招蜂引蝶花无辜,谁使此山枝叶枯? 青海看花何时了?深层的原因还是花太少。要是开花的季节再长些,花开四季,那么,青海人看花、赏花、追花的历史就得重新起笔。
0 阅读:0

拓客说宗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