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从大元帅到列兵共设有6等19级。这次授衔共有一千多人被授予将官。
按照常理来说,军衔跟职务紧密相关,往往职务越高,被授予的军衔就越高。然而,在当时的13军军中却发生了一件怪事:13军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两位副军长都是少将,政委被授予大校。这在全军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现象,究竟是为什么呢?
13军是一支有着悠久历史底蕴和光荣传统的优秀部队,其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73师,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番号也多次发生改变。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岳军区主力被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奉命担负战略机动的任务。该纵队司令员是陈赓,谢富治担任政委。
解放战争中,第4纵队立下了赫赫战功,1946年9月,临浮战役中,第4纵队将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旅全部歼灭,又活捉了被誉为国民党“百战百胜将军”的旅长黄正诚。
当时,陈赓正在与阎锡山交战时,蒋介石便催促胡宗南调集全部兵力北上晋南,与陈赓决一死战。
根据蒋介石的部署,胡宗南飞抵运城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企图将陈赓主力压制在洪洞、赵城一带,借此与阎锡山配合形成南北夹击,将陈赓部队一举歼灭。
针对这一局势,陈赓向中央军委和晋冀鲁豫军区作了汇报,他表示:
“估计顽军现在企图肃清晋南我军,开始北进,我除以分区部队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外,主力准备予北进顽军以坚决打击。”
接到陈赓来电后,毛主席第二天便复电赞成陈赓意见:
“蒋军北进可能极大,你们决定集中主力给北进顽军以坚决打击很对。望迅速将主力移至机动位置,隐蔽集结准备作战,以歼灭顽军一个旅为目标。”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陈赓在对国民党部队的部署进行仔细分析后,决定将作战目标定在蒋介石和胡宗南最引以为傲的整编第1师第1旅上。
这支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曾担任过蒋介石的警卫部队,因此也得了一个“蒋家御林军”的称号。这支部队的确与一般的国民党军有所不同,除了装备先进,战术、技术科学高超外,其士兵几乎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思想固执,深受反革命宣传毒害。
特殊的待遇也让这支部队养成了骄横的风气,他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他友军遇到它们也总是赶快让路。
不过,就是这样一支国民党军队却被陈赓率领的部队打得一败再败,直到最后彻底覆灭。
1946年9月23日,陈赓率领部队对度胡耀邦发起总攻,9月24日拂晓4时许,战斗终于结束。敌军的四门美式山炮没有放过一炮便被我军缴获。
我军战士见状惊讶不已,问俘虏:“这么好的炮,你们为什么不打?”
没想到,俘虏却说道:“你们一下子就围了上来,炮都没有进入阵地,还怎么打呢。”
黄正诚被活捉后,尴尬地推了推自己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说道:“我要见陈赓将军。”
一旁的吴效闵冷冷地看着他,问道:“你有什么事情?”
结果,沉默了一会儿后,黄正诚却说道:“你们打仗不按照规矩来。”
话音刚落,在场的战士们哄堂大笑。另一位士兵笑着问道:“规矩?要讲什么规矩呢?”
黄正诚开始细数起了我军的“不规矩”:
“你们不按操典,偷偷摸摸,乱冲乱打。如果摆开阵势,凭我们的武器装备,和多于你们几倍的兵力,你们是打不赢的……”
没等他说完,我军战士义正言辞地反驳道:“黄正诚,早点收起来你们的那套。你们不得民心,不管按什么规矩打,拥有多么先进的武器装备注定会失败。”
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被陈赓部队全歼的消息传出后,国民党军部开始引起极大恐慌。
1946年9月25日,毛主席向全军发出了《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对这次战役胜利的意义做了高度评价,并对陈赓的作战指挥艺术大加赞赏。
1949年2月,全军进行大整编,13军的番号正式成立。首任军长为周希汉。
1952年,周希汉奉命调任海军参谋长,陈康接任13军军长。实际上,陈康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担任过73师部属的连政治指导员,此后,他也一直跟随这支部队四处征战。
自接任13军军长以来,陈康长期领导13军在军事训练、战术战略学习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综合各个方面看,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合适的。
另外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两位副军长分别是周学义和崔建功。
当时,我军在设有常规的副军长之外,还增设了兵种副军长。崔建功便是13军的炮兵副军长。
崔建功的资历也很老,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我们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时任15军45师师长的崔建功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一战成名,他率领部队以血肉之躯硬生生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守住了阵地。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伤亡是十分惨重的,全师超过半数失去了战斗力,战斗到最紧要时,崔建功的贴身警卫员都上了前线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45师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嘉奖,崔建功回国后也得到了重用。
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表现帮助他在1955年授衔仪式中获得了少将军衔。
再来看看周学义,周学义于1929年参加红军,比陈康参加革命的时间还要早。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他的发展速度没有陈康快。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我军中的一员猛将。
抗日战争后期,周学义被任命为129师772团团长,此后,他便一直待在13军系统中。他的成长历程跟这支部队有着深厚的联系。
1955年,时任13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的周学义被授予少将军衔。
那个在1955年授予大校的政委名叫张力雄,其实,从将官的评判标准来看,他也是能够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但由于一段“历史问题”使得他仅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张力雄曾是西路军战士,西路军惨败后,张力雄曾有一段时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尽管在后来回归组织后仍然受到了重用,但关于他们的声音还是此起彼伏。
从张力雄各个时期在党内担任的职务来看,他实际上是要高于崔建功和周学义的,但在1955年授衔时,一些人对他当年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最终,张力雄的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影响,最终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不过,对于军衔高低,他的态度很是无所谓。
张力雄曾表示:
“和西路军那些牺牲的战友比,我已经很幸运了!要说授衔,他们又应该被授予什么军衔呢?能活着见证胜利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我坚决服从中央安排!”
幸运的是,张力雄那段被误会的历史终于被搞清楚了,1961年,张力雄晋升少将军衔。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