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温和

青依风娱乐 2024-08-01 13:29:26

羊是一种常见的家畜,它是食草动物,主要以青草、干草等为食。羊的外形温顺可爱,大多数品种长着洁白、黑色或其他颜色的羊毛,羊的性格通常较为温顺,合群性强。

在生活中,羊提供了羊肉、羊奶等食品,羊毛还可用于纺织等行业。羊在文化中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温和等。羊通“祥”,寓意“吉祥”,在出土的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常见“宜侯王大吉羊(祥)”的字样。

人类饲养羊群,始于西周。《诗经小雅•无羊》中有“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古人对羊有明确的划分,“既有肥狞,以速诸父”中,“狞”是指出生五个月的小羊;“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中,“童羖”是指没有角的公羊;“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中,“牂羊”是指母羊;“取羝以較,载燔载烈”中,“羝”是指公羊。

《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惇。尔羊来思,其角澉澉。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旗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旗矣,室家溱溱。

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均有描绘羊的诗句,如北朝乐府《敕勒歌》这样写道: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朝大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一诗中是这样描绘羊的: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朝诗圣杜甫在《秦州杂诗二十首》云: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宋代文同在《早晴至报恩山寺》说: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同牛一样,古人的大事小情都离不开羊。商王武丁“卜用百犬、百羊”,会用犬与羊来进行占卜,羊更多的是作为祭祀的祭品,“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无一不是将羊献给神灵祈求顺遂。

《诗传名物集览》写道:“《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祭祀时,羊肉是必备的祭品,羔裘是必要的穿着,要盛装出席,以示敬意。

羊是古人款待亲朋好友的美味,如“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是说用美酒美食敬宾客;“伐木许许,酾酒有萸。既有肥狞,以速诸父”,意思是清纯无杂质的酒,搭配肥美的羊羔,一同坐下来谈天说地。

羊也是古人的衣服,“羔裘”即礼服,就是用羊皮做成的。“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羔裘晏兮,三英粲兮”“羔裘逍遥,狐裘以朝。羔裘翱翔,狐裘在堂。羔裘如膏,日出有曜”,“羔裘”多次出现。

《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打井打了三个月,泉水没得到,但挖出了一只玉羊。鲁哀公兴奋之余,命人打鼓跳舞,想让玉羊飞到天上去,结果事与愿违,玉羊动也没有动、孔子见到后解释说:“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此羊肝土也。”果然,杀了羊取出肝一看,是泥土做的。

《论衡》记载了皋陶用獬豸治狱的传说,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

在古人眼中,羊知礼,温柔敦厚,说“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小羊“跪乳”吃奶,懂感恩。“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则与羊有关,“从羊从言,羊取其‘人人之意;其言为人人上出之气,为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