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间谍成为大报社主编,会写什么样的媚外文章?

闲说宇俊星 2023-09-21 07:24:03
光明日报董郁玉的崇美文章

光明日报前评论部副主任董郁玉,在2022年与日本使馆人员会面后被逮捕。原因是多年来一直从事间谍工作,作为一个大报的主任,引导着报纸的主要批评方向和意识形态走向。这种身份能把报纸和员工带歪到什么地步我不得而知。

日本间谍董郁玉

“前《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董郁玉涉嫌间谍罪被起诉 董郁玉在2022年2月21日,于北京与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见面后失踪,之后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因涉嫌间谍行为拘留起诉。”

董郁玉这副造型实在是太“太君”了,间谍应该低调,这种妆容怕不是告诉别人,我是日本间谍。

通过搜索懂大记者之前的报道还是能被他媚外态度吓一跳。就这种三观和人生态度他儿子估计八成也被带歪了。

2006年时,董郁玉曾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写了一篇《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两周后,董郁玉的儿子董一夫,继他老爸又写了篇《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弗里德曼在那篇文章中说,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因为当他们的油井干涸时,他们的社会就会如贫瘠的沙漠一样荒芜;而吸纳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国之井却仍将汩汩涌动。弗里德曼还断言,美国仍是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最大磁石”

20年前美国人对美国模式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也觉得这套东西全世界能推广开了。但是形势比人强,新自由主义的源头,这些年也开始学习中国搞产业政策了。看来美国模式不仅没有被世界广泛接受,美国自己也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在反思要走新路。

不过精神美国人不一样,这么多年他们一直笃定美国这套没问题是普世真理是一定会赢的。

“一次,在与我谈起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与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后,感慨地说,那些在工作中更有创意的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如果当年在中国参加高考,那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北大、清华的。”

“工作中更有创意的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也不一定是国外教育的功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人参加工作以后要不断的学习,大学那些知识多半一毕业就落伍了。那些表现得好的个体可能是自己一贯的努力持续进步的结果。名牌大学学生如果躺平事业一事无成也是应该的。

再说了清华毕业生和国外普通大学生放在一起比,真是随便几句话就能比较出来的吗?清华再不济也是全国一届几百上千万人学生厮杀出来的,人生下限极高。为了说国外教育好,把清华放到一般院校之列这是侮辱清华北大。

对某些人来说啥都能拿来吹捧外国,包括和同事的谈话

“我同事向我转述了他儿子告诉他的一件趣闻:同级学生中,有一位陪读的中国母亲重金央求其儿子说,“儿呀,如果你能考过一门,妈就给你买一辆玛莎拉蒂”,结果可想而知。”

文章这一点我是赞同的,2000年以后出国的特别是中学就出去的。很多都是家庭条件太好的,但是适应不了国内激烈的中学竞争采取去美国曲线救国的。不过如果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好逸恶劳的话,十几岁想通过送到国外纠正回来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

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同样董郁玉儿子董一夫不久后写了一篇文章和父亲呼应。

“我每天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我思考,启发我思考,“逼迫”我思考。为了完成这种要有自己的reaction、thought、idea和viewpoint的作业,我不得不看更多的书,上网找更多的资料。慢慢地,“朱笔御批”中的内容变成了“商榷”和探讨,而有时则干脆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上两个英文单词:“Great job(非常好)”。”

说实话英语里面除了一些太专业的词汇不好替换,在阅读的时候中英夹杂是非常让人不适的。不过考虑到小董那会儿年龄也小,词汇量小这些词没办法转成母语,写出这样的行文也没有办法。

不过整体看下来这文章也就是和小时候命题作文。先立了一个美国教育先进,解放人的思想的靶子。然后从小董时间不长的游学经历里面找到一些轻松活泼的内容作为证据。至于小董是不是真的学到东西了,还是人格思想升华了我们是看不出来的。

“在美国的时候,对将来要在哪里读大学的问题,我并没有确定的想法。尽管我的“忘年之友”、几位来自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的哈佛博士生不止一次地劝我,“一定要出来读大学”,并告诉我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大学的时间浪费太多了””。

充满了西方偏见的“东方审美”一直被各大高校美院推崇

在外求学,我的建议是等孩子稍微大一些比如国内读了几年大学再送出去,或者干脆下定决心做美国人打小就过去。14、5岁不知道天高地厚又阅历非常浅薄的时候送出去,很容易就被一些高大上的名词忽悠瘸了。

比如美国非常推崇的多元化,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我们白人负责先进、负责发达、负责美,你们别的国家和民族负责“多元化”。

去西方学习意识形态很深的科目,有几率是自费当间谍和恨国党。就是花大钱学习音乐美术也比学这些好。

年轻人要活泼开朗也要谨言慎行

中国人一直以天下为己任,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很多人的信条。街头巷尾、公交地铁上也有很多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中国人讨论政治和时事的热情是极高的。

但是建议中学生和大学生么尽量少碰性别对立啊、民族宗教啊这些空洞口号没有啥其他实质内容的、有争议的议题。你不知道背后站了多少别有用心的人想用这些年轻人的血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国外的使馆特别喜欢组织各种文化沙龙,和当地顶尖中学、高校搞论坛。邀请活跃分子,筛选后进行培养。然后利用自己掌控的媒体把这些人包装成“杰出青年、青年领袖”。

英美喜欢借着文化交流的名义去找“叛逆者“”,不过大部分学校和学生交流的目的很单纯吃饭打卡事后就忘了。

这些事情我们经常能在报道中看到,国家在这方面基本是不设防的。虽然很多人也是三分钟热度,去别人家大使馆吃顿饭打卡拍照、高兴一阵就完事了。但是确实很多人被作为“暗桩”埋下了。

2年前美国使馆官网上推出“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该计划拟资助中国境内的个人、非政府组织、智库、学术机构等,用于举办宣介美国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及价值观的活动。项目计划为每个申请人或组织提供单笔最高3万美元的奖金。”

想一想,仅仅今年上半年,多少间谍落网?其中有著名的媒体记者,有“专家”和“学者”,甚至还有某些“信息咨询公司”。

拿美国人的好处要当心。

意识形态工作要查缺补漏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虽然一直被强调。但是客观上大部分人、单位组织都一心去抓经济了。意识形态没人管,被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这几十年很多人扛着红旗反红旗,在组织内部培养反贼。

董郁玉在1996、2002、2005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可以说,是传媒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早就“桃李满天下”了。

大家可以去搜一搜他当年发表的文章,比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读论法的精神》……画着稻草人喷“专制”,整一个古墓派老公知的腔调,而他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的文字,更是赤裸裸攻击党和国家的先驱和英雄。

近几年虽然拨乱反正,但是前面挖的坑太深了,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随便举一些例子,这些年“科班出身”的大名鼎鼎的人物太多了。

比如侮辱志愿军烈士的罗昌平,曾是《中国商报》首席记者,《新京报》核心报道记者、深度报道部主编,《财经》杂志副主编兼任《LENS视觉》杂志副主编;污蔑戍边英雄的“辣笔小球”仇子明,曾是《经济观察报》记者;当间谍,出卖国家的董郁玉,曾是《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还有上半年火爆全网的那个污蔑、网暴农民工的川大新闻学院的张薇。

攻击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学者

这些人阴阳怪气国内政策,热情讴歌西方的制度。还不辞辛劳,皓首穷经的找自己老祖宗的问题为解构中国文化做努力。

这些年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很多短板在补上,但是意识形态的短板要补上可能需要时间了。

0 阅读:1

闲说宇俊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