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一章 滦县·3·民风
高志远画像
3、民风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中国谚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生存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人文历史不同,其思想观念、为人处事、文化性格特征等,自然各有不同。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的生存环境,有着这样的历史激荡,滦县,形成了自己的民风。
民国《滦县志·重(续)修志序》记,滦县“地界要冲,交通四达、华夷杂处,伏莽亦多”,“人民雄秀,尚节义”(陈曾斌),“滦故为文学之邦,士大夫揖让进退,皆彬彬有礼,重然诺,尚气节,文字朴茂,经术甚深”(袁菜),“其地居民,沐前哲之清风,耕凿优游,夙以勤俭节义见称于世”(李蒸),“民风之厚,·····-尤甲于他邑”(吴大业);
其《人民志·(二)风俗习尚》“编者按”记,“滦境东南多水,西北多山,近山者仁,近水者智;滦居山水之间,宜秉冲和之气,然山多戴石,无坡陀奥衍之形,水尽披沙,少堤岸谦润之势。民生其间,性情肖之。故貌多朴野,不修文饰,话近憨直,每少纤回。旧志谓人物劲悍者此耳。古称滦为夷齐桑梓之乡,民易兴起,则以其行有圭棱,砺廉耻而尚节义也”;
其“士”条记,“金元以前,滦为边地,尚才武,习戎马,而声教未被,以文学著者殆寡。明成祖定鼎燕京,徙民以实畿辅,右文治而左武功,滦俗乃文武并尚。清代重道崇儒,敷文教,增学额,邑人遂彬彬然礼乐选矣”;
其《人物志丁·(十)笃行》“编者按”记,“滦县民风质朴,尚道德,重然诺,晚近虽渐染浇薄,而乡里之间,砥名厉节、特立独行者,尚不乏人”;
其《故事志中·(三)文献徵存》载毛瀚《重修孔庙碑记》记,“维滦昔为孤竹国,地接青幽,俗混华夷,固尚勇猛”,高第《创建魁星楼碑记》记,“滦为畿辅名郡,横山亘其北,岩山崎其南,濡河由东北而来,襟带于左,别故河从乾地历城西转南而合流。山川拱抱,钟秀良多矣。且也披孤竹之风,淑横渠之余翰泽,贤才蔚起,固其宜也”,孔传灏《重修孔庙碑记》记,“滦素称淳朴,前代气节,甲于燕东”。
滦县“人民雄秀,尚节义”、“重然诺,尚气节”、“固尚勇猛”、“淳朴”的突出性格,民国时期的杨三姐告状和评剧《杨三姐告状》的演上舞台,可为著例。
评剧《杨三姐告状》剧照
民国七年 (1918),滦县高家狗儿庄 (今属滦南县)地主兼商人高贵章生第六子高占英。占英流氓成性,与其嫂有奸,因其妻二姐劝阻,怀恨心,与嫂及族叔合谋杀死二姐。
十六岁的二姐胞妹杨三娥随母到高家吊孝,见高家做事可疑,二姐手指有伤,疑系被害,赴滦县告状。
县“帮审”受高家贿赂,冤不得伸,三娥不服,到省城天津上诉,得检察长亲审,经开棺验尸,证实二姐确系被害,高占英毙命。
次年,“兆才的同乡,杨三娥的表兄,滦县甸子村的李兴州,在哈(尔滨)向成兆才介绍了杨三姐告状的经过。兆才愤恨之余,奋笔疾书,赶写了评剧第一个表现当代社会斗争生活的现代剧目《杨三姐告状》”(王乃和《成兆才年谱(补充修订稿)》,《成兆才先生纪念集》,河北出版社,1957年12月第一版)。
剧作家、戏曲评论家、原中国评剧院院长郭启宏称赞成兆才“挥斥指点,敢作敢为”,“杨二姐冤死已经真相大白。翌年夏月,高占英却仍囚于天津监狱,迟迟未有判决。显然,迟迟未判死罪,便是刑事有缓,其情弊可想而知。据说高家不惜倾家荡产贿赂当局,松动此案,起码的希望是把死罪免去。这时,连风云一时的杨三娥也束手天策,只有家中坐等。就在这个当口,成兆才‘笔’毙了高占英,戏以《枪毙高占英》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剧名上演了!”(郭启宏《成兆才论》《戏曲研究》1983年第九期)
鲜为人知的是,成兆才还创作、演出过评剧《安重根刺伊藤博文》。安重根,字应七,朝鲜爱国志士,1907年投身朝鲜抗日义兵运动,失败出逃。次年,率百余人返回朝鲜,对日作战,失败后再次出逃。
1909年,在获知使朝鲜丧失主权的《乙已保护条约》始作俑者、日本前首相、第一任日本“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将赴哈尔滨,与俄罗斯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会谈之后,潜往哈尔滨。10月26日9时,以三枪击中在哈尔滨火车站下车的伊藤博文,致其当日不治身亡。安重根当场被俄国宪兵逮捕,后移送日方。
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于旅顺监狱内身着纯白传统朝鲜服装被绞死。
成兆才从报纸上看到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新闻,对安重根甚感钦敬,遂将其事迹编为剧本,并搬上舞台演出,宣传了安重根的爱国情怀、英勇壮举。(参见李洪发《时代菁华艺苑典范——论成兆才先生时代题材戏》,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滦河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
孤竹有因“让国”而被尊为“清圣”的伯夷、叔齐,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古往今来,滦县,多的是“尚节义”、“重然诺”的“雄秀”、“贤才”。
成兆才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