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5岁的老人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身体状况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掌控着伊朗的最高权力,伊朗总统的任免都得他的认可。
他能带着伊朗正面与以色列对抗,与沙特互放导弹,与美国公开叫板。
也门的胡塞武装是他的忠实信徒,巴勒斯坦地区的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都受他直接支持,可以说,我们在电视媒体上听到的各种武装冲突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在伊朗国内,任何人都无法撼动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就是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而作为一个举手投足都会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哈梅内伊如今的地位并非与生俱来的。
【二】哈梅内伊出生于伊朗东部圣城马什哈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一家10口人挤在65平米的房子里,父亲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这使得哈梅内伊从小就受到了宗教思想的熏陶。
而他的反美思想也根源于他的父亲。
据说哈梅内伊幼年顽皮好玩,他父亲徒步20公里将他与他的兄弟们带到了一片富人豪宅面前。在那里,哈梅内伊看到了欧洲人穿着华丽的西服,开着豪华的轿车,住着高档的别墅。
哈梅内伊的父亲沉重地说:“为什么他们可以住在这里,而我们就只能住在贫民窟?因为是他们让我们无知,总是试图控制我们。”
听了父亲的话后,哈梅内伊意识到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11岁时,哈梅内伊又亲眼目睹了英国人开车撞倒了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结果赶来的伊朗警察竟驱赶被撞的老人和小孩到一旁,给肇事者放行,还大声呵斥围观者:
“看什么看,那是英国人。”
这让哈梅内伊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此后的革命时代里,他都奉行着这样的信条:伊朗要实现独立自主,彻底扫除干涉伊朗内政的外部势力。
哈梅内伊的青年时代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奉行着亲美政策,国内40%的石油开采权都掌握在美国财团手里,政策和外交都向西方靠拢,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千年来的传统宗教信仰受到了打压,贫富差距日益分化,上层人物享受着贵族式的生活,底层民众却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小便仇视外来势力的哈梅内伊对此深恶痛绝,他苦读宗教经典,试图从中寻找济世良策。
就在此一时期,19岁的哈梅内伊第一次听到了宗教领袖霍梅尼的讲课,霍梅尼号召教徒们奋起反抗巴列维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这些都深深打动了哈梅内伊。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哈梅内伊一直坚决响应伊斯兰革命,十几年的时间里,他6次被捕入狱,受尽了酷刑,但每次出狱之后,他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运动中,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当时霍梅尼被驱逐出境多年,但革命力量依然在伊朗国内蓬勃发展,终于在1978年12月汇成一场汹涌的海啸,超过10%的伊朗民众参与到了反对巴列维王朝的游行之中。
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一家逃亡海外,霍梅尼在数百万人的簇拥中回到了伊朗。
随后新政府建立了,霍梅尼喊出了那句令世界印象深刻的政治口号:“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
这让又被来了一记飞踹的美国极为不爽。
11月又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事件,美国想派兵营救,反而狼狈不堪地失败了,连“老好人”卡特总统都因此未能连任。可以说,伊朗让美国在国际上丢尽了脸面。
新上台的里根总统急需在伊朗事件上立立威风。
当时伊朗跟伊拉克由于边境问题爆发了两伊战争,而霍梅尼有意多给年轻的哈梅内伊一些表现机会,因此哈梅内伊得以以德黑兰议会代表的身份,活跃在战争前线。
美国则在这场战争中明里暗里地支持伊拉克,还玩起了自己的老传统艺能,打不过就搞暗杀。
1981年6月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侃侃而谈的哈梅内伊浑然不知死神正悄然向自己逼近,一声巨响之后,藏匿在录音机里的炸弹爆炸了,哈梅内伊的右手永远丧失了行动能力。
但美国仍不罢休。
8月,时任伊朗总统拉贾伊、总理霍贾特伊斯兰、国防部长纳姆朱上校等10余人被炸身亡。
幸运的是,哈梅内伊挺了过来,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之后上演了一出涅槃重生,他失去了右手,但也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威望,伊朗民众尊称他为“活着的烈士”。
霍梅尼也对哈梅内伊青睐有加,1981年,年仅42岁的哈梅内伊被霍梅尼任命为伊朗总统,而这一干就是两个任期。
作为一个差点被丧生于美国人之手的伊朗总统、一个亲眼目睹了无数伊朗士兵被美国武器炸死的伊朗总统,哈梅内伊的反美立场不言而喻。
而这,也是霍梅尼最为欣赏的点。
【四】1989年,霍梅尼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糟糕了,可就在他临终之际,指定接班人蒙塔泽里却让他越来越不满意,大致有两条原因。
首先是“伊朗门”事件的处理。
1985年,里根的国家事务助理麦克法兰,通过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换回了3名被绑架的人质。而这个“军火换人质”的做法对双方而言都不光彩,因此都对此守口如瓶。
结果蒙塔泽里的女婿——迈赫迪·哈什米,是个大嘴巴,他竟然把人质交换军火的事儿一股脑向媒体抖了出来,这下倒让哈梅内伊受到了保守派的谴责,被安了个“里通外国”的帽子。
出事儿了之后,霍梅尼把哈梅内伊保护了起来,并下令将迈赫迪·哈什米抓起来处死。这下蒙塔泽里不乐意了,毕竟是自己女婿,犯错了惩罚一下得了,怎么能让自己女儿守活寡呢?
尽管霍梅尼答应不把迈赫迪·哈什米的招供录像向外界播放,同意让其体面地离开世界,但蒙塔泽里仍不乐意。霍梅尼可不管这些,当即下令把迈赫迪·哈什米处死了。
两人的矛盾因此产生。
第二个原因则是根本原因,即两人路线上出现了纷争。
蒙塔泽里认为,霍梅尼对外输出伊斯兰思想会让伊朗在外交上陷于孤立,伊斯兰教法学家的政治权利过高也造成了政府职能水平低下。
蒙塔泽里甚至公开拒绝了霍梅尼的立储任命,坚称最高领袖应该由选举来产生,而不是霍梅尼个人的任免。
可以说,蒙塔泽里的想法是较为前卫的,但在当时,伊朗政权根基仍不牢固,贸然采取改革可能会动摇统治。
因而霍梅尼对蒙塔泽里的立场提出了质疑,认为他是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挑唆,最终这段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就此一刀两断。
相比之下,哈梅内伊则始终贯彻着霍梅尼内外政策的思想路线。此时霍梅尼已经时日无多,在最后的三个月里,哈梅内伊取得了霍梅尼的绝对信任。
1989年6月3日,霍梅尼逝世。
第二天,50岁的哈梅内伊就被推选为了新的最高领袖。
最高领袖意味着什么呢?难道比总统权力还大吗?
答案是:在伊朗,宗教领袖的权力远远大于总统。
【五】西方人常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但在伊朗则是另一种情形。
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是以宗教教义为意识形态将国民统合在一起的,建立的也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宗教领袖可以凌驾于一切权力机构之上,对重大事务一言九鼎,甚至能委任和罢免总统。因此哈梅内伊不仅是伊朗的宗教精神领袖,也是伊朗世俗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尽管已经登上了权利顶峰,但在1989年这个时间节点仍是相当危险的。
此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正大力推行“新思维外交”,东欧率先出现了剧变,以美国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正到处四处散播其所谓“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尤其随着苏联、南斯拉夫的相继解体,伊朗的政权遭受了西方思想渗透的严峻挑战。
哈梅内伊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相反,他与美国针锋相对,在中东地区大力传播起了伊斯兰革命思想。他的毕生夙愿就是搞一场更大规模的伊斯兰革命,即:
在中东地区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文明为纽带的统一民族国家。
这种想法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埃及、叙利亚、北也门还曾付诸实践,建立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而失败了。
并且阿拉伯“老大哥”埃及,还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与以色列寻求和解,让以色列彻底站稳了脚跟,这更使得“用伊斯兰教教义将中东地区团结起来”的思想,成为了时代的尘埃。
霍梅尼曾经说过,伊斯兰革命更多的意义是一场精神革命,其次才是政治和社会的革命。因此,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后,霍梅尼将输出革命作为了对外的基本政策之一。
在霍梅尼的支持之下,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组织、也门胡塞武装纷纷涌现。
哈梅内伊如今继承了霍梅尼的衣钵,提出了共建友好团结的伊斯兰世界构想,号召建立一个伊斯兰联盟,同时也淡化了此前霍梅尼时代输出革命时,将暴力革命的模式传播至世界各地的模式,进而改成了“对外抵御外来敌对霸权主义”。
而这个敌人,正是美国和以色列。
哈梅内伊指出,美国正在利用伊斯兰国家的弱点欺凌和恐吓他们的执政者,他还多次斥责以色列政权的不合法,表达对巴勒斯坦民众的同情。
在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时,哈梅内伊放下了旧日与伊拉克政权的恩怨,第一时间谴责美国是“比萨达姆政权更凶恶的狼”、“人格化的魔鬼”。
哈梅内伊输出革命在伊斯兰世界收获了一些民心,但也同时造成了伊朗始终是中东地区的众矢之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伊朗是一个什叶派国家,哈梅内伊传播的也是什叶派伊斯兰教思想,但整个中东地区的什叶派仅仅占到15%左右。而面对天天嚷嚷着要革命的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们非常恐慌,生怕什叶派针对的对象是自己,毕竟两派有着一千多年的恩怨。
其二,哈梅内伊将反美作为伊斯兰革命的敌人,但中东地区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恨美国。
比如伊朗的邻居沙特,沙特不仅跟美国好,甚至还允许美国在沙特国内建军事基地,本来沙特就跟伊朗关系不好,随着伊朗不断输出革命,沙特与伊朗的矛盾与日俱增。
哈梅内伊也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伊朗自己实力都提不上去,那更别提什么对外输出革命了。
由于哈梅内伊对美国的敌视态度,伊朗长期处在美国的制裁之中。
两伊战争之后造成的物资严重短缺,又给伊朗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刺激经济活力,哈梅内伊推动了伊朗的私有化改革,包括对国有企业私有化重组,减少国有资产补贴等等。
进入21世纪之后,针对国外势力愈演愈烈的经济压迫,哈梅内伊在2010年提出了“抵抗型经济”发展路线。
即:保持经济的独立性,减少对于石油领域的经济依赖;严厉打击贪腐活动,创造公平竞争的经济氛围;运用外交手段改善国际环境等等。
可以说,哈梅内伊的“抵抗型经济总政策”还是很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伊朗进出口面临的阻力,但离打赢敌人强加于伊朗的经济战这一目标还很遥远。
因为美国是不会给伊朗喘息的机会的,在美国的中东构想里,伊拉克完了,利比亚倒了,叙利亚乱了,下一个就是伊朗。
那怎么办?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哈梅内伊兵出险招,走了一步险棋:核威慑。
从2003年起,伊朗就开始了核燃料系统建设,并逐步研发核武器所需的浓缩铀,开启了钚回收的实验。这下可把美国急坏了。
众所周知,如果美国质疑你有核武器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美国立刻纠结了英国、德国、法国开始了与伊朗的核谈判,伊朗短暂同意暂停了实验。
但在2005年,哈梅内伊公开声称要选一个对美强硬的总统,“中东狂人”内贾德因而登上了总统之座,他一上台,就在联合国演讲中郑重声明伊朗研发原子能的权力,无视美国采取的各种制裁,很快就研发出了3.5%低纯度的浓缩铀,成为了国际“核八强”之一。
美国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如果美国再拿对付伊拉克那一套对付伊朗,很难想象伊朗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所以美国当即表示,自己愿意与伊朗坐下来好好谈谈该怎么解决问题。
伊朗也配合,双方你来我往,在2015年7月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实现了伊核问题的初步共识,也是美伊关系的一次破冰。
但好景不长,2017年特朗普上台了,单方面宣布退出了伊核协议,又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高调声称向伊朗“施加最大压力”、把伊朗石油出口推至为零,致使全球一片哗然。
但哈梅内伊依旧见招拆招,拒绝成为美国政策下的刀俎鱼肉,决定减少履行《伊核全面协议》的承诺,并声称退出2003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事实上,伊朗并没有美国所描述的那样好战。
哈梅内伊也一直希望缓和与中东邻居们、西方国家都搞好关系,但奈何伊朗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经济咽喉,周围的邻居们又和自己存在着教派冲突,西方国家又对过往历史耿耿于怀,因此伊朗不得不通过武装自己来强化自身安全感。
如今,伊朗在中东的经济体量仍不算高,国家的崛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国际上的发言仍举重若轻,没有谁能忽视它的存在。
而站在这个国家的背后,是一个只有一只手能行动的老人。
或许有人批评哈梅内伊对内政策太过保守,伊朗妇女仍带着落后的头巾,政府官员仍要听一群不懂政治的宗教教士的话。
但谁也不能否认,哈梅内伊对伊朗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正是他给了这个穷困的国家以巨大的勇气去对抗那个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只要这个老人还有一口气,就没有人敢欺负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