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里,有贪总羁绊只有远离粘著才能真正生起平等之心在充满凡夫心的关系中,如果亲近、贪著亲友,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对谁都没
问:我虽然还年轻,但非常怕死,一想到那一天终将到来,就情绪低落,甚至会引发呼吸不畅,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焚荡淫怒痴,圆照了见佛。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Many people today experience death anxiety. Why is this? It’
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对一切众生平等相待?利他时,能不能对一切众生友好关爱?这是检验慈心的关键所在。否则,座上修得再多也可能
财富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财富能否等同于幸福?我们在世间的生存,的确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在基本生存解
问:宿命论者认为,世间每件事都是注定的,结局早已写好。这种观点让我感到很无力。宿命论和佛教的因果观是一回事吗?宿命论的观
知有三种,不可不知培养正知才能提起正念,成办善业在佛法修行中,正知非常重要,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正知,是佛陀的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观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只要我们不再活在念头和情绪的牢笼里就能体会像虚空一样的心今天的天空很清澈,此时此刻,我们需要把心带回当下,感受脚踩在大地
如果对心缺乏训练,即使身口很勤快,不断做些善行,说些善语,但因为善念不强大,内心昏沉、掉举,这些善业的力量是很弱的。就像
走出心霾要多久?只需转念的那一秒。说出你的心事,留下你的问题。有时,疑问也是答案的一种。01Q:我是做加工的,如果少欲知
《慈经》,不是静心音乐我们,也不是旁观者随文入观,才能成就慈心的修行《慈经》一直是我们重要的修学内容,但我们究竟对此有多
问: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儒家讲立志,佛家讲发愿。但听起来觉得空洞,对普通人来说,有没有天命或使命之说?
父母,是孩子的风向标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看见他,就看见了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是教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
诸佛欢喜日报恩正当时祈愿众生离苦得乐、福慧双增今天是七月十五,在佛教中,这是有关孝亲的纪念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孝道,
How shall we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no-self? In th
禅修时,心不会那么听话。因为散乱本身就是心的习惯,不是一打坐就能平息妄想的,都要反反复复地训练。在此过程中,必须对治两大
走出心霾要多久?只需转念的那一秒。说出你的心事,留下你的问题。有时,疑问也是答案的一种。01Q:我吃素已六年,现在有病需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