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说》连载五十八

宁静致凡 2024-05-12 10:11:05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依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现代汉语译文

为政者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为政者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欺诈。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对此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新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让我想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道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老子正是以道为核心构建起了他的思想体系,也构成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老子最杰出的贡献是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老子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觉察到了对立统一规律,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在《道德经》一书中运用了有无、美丑、难易、长短、高下、虚实、强弱、动静、阴阳、巧拙、正反等约80对矛盾范畴来描述事物间对立关系的普遍存在。

老子不仅看到了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表现,还对矛盾双方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本章中,老子说了这句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从祸福的转化来说明矛盾的转化、祸中有福、福中有祸、祸福都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在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中,还提出了事物有一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变化发展过程,模糊地猜测到了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辩证关系。他在六十四章中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这里老子认识到,处理困难的事就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就应从小事做起。

在《道德经》中,老子指出当事物的发展变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个“正点”,即极限 --- “度”,告诫人们要掌握好事物的“正点”、极限——“度”。在这里老子不仅对具体事例作了一般现象的描述,还进一步探索了事物从正面走向反面、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所存在的“极端”与“正点”问题。因此老子说:“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时代不同了,有许多东西都已经改变。如现在国家或地方政府要推行什么政策,一定先昭告天下周知,绝对不能“知者不言”。而且,现在任何一届政府必须励精图治,绝对不能碌碌无为。

然而,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如福祸之转换。尽管有时祸不单行,但也有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简单的例子是某人体检发现有病。有病的确是祸,因为除了痛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才能保命,但若因此能使寿命得以延长,能不算是命大吗?能不算是福大吗?

0 阅读:0

宁静致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