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与生物性衰老的延缓|《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1月刊精选

柳叶记事本 2024-02-11 06:05:13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是柳叶刀旗下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是促进“世界各地平等获取优质卫生保健服务”这一柳叶刀全球倡议的一部分。本刊的终极目标是改善西太平洋地区人群的健康结局,并将致力于推动西太平洋地区临床实践的改善和卫生政策的进步与发展。最终期望能够提高该区域及相关国家的卫生质量。柳叶刀特别推出《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论文精选

1

饮茶与生物性衰老的延缓:来自两个队列研究的纵向分析

背景

生物衰老的过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变,以预防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并延长健康寿命。然而,在基于人群的研究中,关于饮茶能否延缓人类生物性衰老过程的证据仍然有限。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来自中国多民族队列(CMEC)研究中的7931名30-79岁的参与者和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B)数据库中的5998名37-73岁的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均参加了基线调查和第一次随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参与者的饮茶信息。根据临床生物标志物和基于 Klemera Doubal方法(KDM)的人体测量值计算生物年龄(biological age,BA)加速。使用多元线性模型进行双重变化分析,以估计茶饮用量变化与BA加速变化之间的关系。根据基线分析进行调整后,进一步随访以探究在长期持续饮茶的个体中,饮茶与BA加速之间的前瞻性暴露-反应关系。

结果

CMEC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8年(1.78,2.16),UKB为4.50年(3.92,5.00)。在中位随访期间,两个队列中均发现,茶的摄入始终与BA加速的延缓相关。与持续不饮茶相比,从不饮茶到饮茶的转变与BA加速的减缓相关(CMEC:β=-0.319, 95%CI:-0.620至-0.017年;UKB:β=-0.267,95%CI:-0.831至0.297年)。在经常饮茶的人中甚至发现了更强的关联。暴露-反应关系表明,每天饮用约3杯茶或泡6-8克茶叶可能具有最明显的抗衰老效果。

解释

饮茶与KDM测量的BA加速延缓有关,特别是对于持续适度饮茶的人。研究结果强调了茶在制定以营养为导向的抗衰干预措施和指导健康老龄化政策方面的潜在作用。

2

50万中国男性和女性中与婚姻状况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广泛分布情况: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背景

目前缺乏婚姻状况对长期健康影响的全面描述。

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的基线(2004-2008年)和随访信息(ICD 10编码事件,截至2017年12月31日),分性别进行婚姻状况(有配偶 vs. 无配偶)的全表型组关联研究(phenome-wide association,PheWAS)分析。我们估计了调整后的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s,aHR),以评估婚姻状况与PheWAS中显著的疾病或与中国2017年性别特异性前十大死因疾病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此外,我们还在基线患有主要慢性病的参与者中评估了婚姻状况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长达11.1年的中位随访期内,记录了210,202名30-79岁男性和302,521名女性的共1,946,380起健康事件。在全表型组水平上,婚姻状况分别与男性的13种疾病(p<9.92×10-5)和女性的9种疾病(p<9.33×10-5)具有显著关联。在最终模型中调整了所有疾病特异性协变量后发现,与其他参与者相比,没有配偶的参与者患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和妄想症的风险增加(男性aHR[95%CI]:2.55,[1.83-3.56];女性1.49,[1.13-1.97])。除了上述疾病,在没有配偶的男性中观察到总的精神和行为障碍(1.31,1.31-1.53)、心血管疾病(1.07,1.04-1.10)和癌症(1.06,1.00-1.12)的发生风险增加,而没有配偶的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0.89,0.85-0.93)、伤害和中毒(0.93,0.88-0.97)的发生风险较低。在282,810名基线时患有主要慢性病的参与者中,有39,166人死亡。对于男性患者,在21种疾病中发现了有12种疾病对应的无配偶患者死亡率增加,对于女性患者,则在23种疾病中观察到1种疾病对应的无配偶患者死亡率增加。对于基线时有任何自我报告疾病的患者,与有配偶的患者相比,无配偶的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风险aHR(95%CI)分别为1.29(1.24-1.34)和1.04(1.00-1.07)(p交互<0.0001)。

解释

在中国中老年人中,婚姻状况与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长期关联是多样性的,无配偶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男性中更为严重。婚姻状况可能是健康需求的一个影响因素。

3

中国人群中血压为130-139/80-89 mmHg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成人治疗的成本效益:一项建模研究

背景

最近更新的高血压指南建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为130-139/80-89 mmHg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35岁的血压在该范围内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用药的益处和成本效益。

方法

采用决策分析模拟模型,评估35岁以上收缩压/舒张压在130-139/80-89 mmHg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药物治疗效果。研究估计,在10年的时间内和整个生命周期中,用药治疗后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事件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过早死亡的数量减少,药物治疗带来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QALYs)增加。计算药物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ICER)。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约1.066亿年龄≥35岁的收缩压/舒张压在130-139/80-89 mmHg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药物治疗预计可在10年内预防206万例中风和66万例心肌梗死。成人处方抗高血压药物可获得0.034个QALYs增量。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早开始接受药物治疗的成年人可能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获得QALYs增量方面获益更多。药物治疗在10年的时间范围内(每获得一个QALY增量的ICER为13321.29Int$)或在剩余的生命周期中是具有成本效益的。

解释

对收缩压/舒张压在130-139/80-89 mmHg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成人进行降压治疗将获得可观的益处和成本效果。青年和中年人群将获得最大益处。

4

中国330万成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全因和具体死因死亡率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背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呈负相关。但最新研究证据表明,极高水平的HDL-C反而会增加CVD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本研究旨在中国人群中全面检验HDL-C与全因死亡和具体死因之间的关联。

方法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HEART)纳入3,397,547名年龄在35-75岁之间的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3.9年。测量得到基线的HDL-C水平,并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国家死亡监测和人口登记系统中获取死亡数据。

结果

本研究发现HDL-C与全因死亡、CVD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呈U型关联。与最低风险组相比,HDL-C<30mg/dL组和HDL-C>90mg/dl组的全因死亡、CVD死亡和癌症死亡对应的调整后HR(95%CI)分别为1.23(1.17-1.29)、1.33(1.23-1.45)、1.18(1.09-1.28)和1.10(1.05-1.15)、1.09(1.01-1.18)、1.11(1.03-1.19)。在HDL-C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和肝癌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U型曲线关系。约3.25%的全因死亡可归因于异常的HDL-C水平。HDL-C<40mg/dL时,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缺血性心脏病(每100,000人16.06死亡,95%UI:10.30-22.67),而HDL-C>70mg/dL,这一主要因素是食道癌(每100,000人2.29例死亡,95%UI:0.57-4.77)。

解释

低水平和高水平的HDL-C都会增加死亡风险。我们推荐50-79mg/dL作为中国成人HDL-C的最佳范围。除了避免低水平的HDL-C,血脂异常的个体可能还会受益于高水平HDL-C的管理。

5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合并症患病率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相关:一项来自中国全国调查的研究

背景

据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合并症患病率有所增加。然而,中国目前对社会人口学因素相关的COPD合并症的总体患病率的估计不足且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COPD患者合并症的社会人口学相关患病率。

方法

该横断面研究使用了来自乐享呼吸项目(Enjoying Breathing Program)在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的数据。研究纳入来自17个省(或同等级别区域)的COPD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合并症数量对共病群进行分层。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其他预先指定的协变量后,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确定COPD患者的特定共病群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联。进行四分相关分析以确定特定合并症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共纳入3913名COPD患者,其中1744名(44.7%)至少有一种合并症;25.4%有一种合并症,12.9%有两种合并症,6.4%有三种及以上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高血压(17.8%)、哮喘(9.9%)、支气管扩张(8.2%)、糖尿病(8.2%)和冠状动脉疾病(7.7%)。在对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后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居住在中国东部地区并拥有健康保险的COPD患者出现合并症的可能性降低(OR=0.70 [95%CI,0.53-0.93]至OR=0.50 [95%CI,0.25-0.99])。然而,80岁以上患者的风险增加(OR=1.43 [95%CI,1.01-2.03]),相对于各自参考组,所有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分级(1级: OR=1.30 [95%CI,1.02-1.65];2级:OR=1.39[95%CI,1.07-1.8];3级:OR=1.67 [95%CI,1.23-2.26];4级:OR=1.81 [95%CI,1.00-3.28])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级(OR=1.30 [95% CI,1.03-1.65])患者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在这些亚组中观察到的关联是一致的,无论每个人的合并症数量如何。四分相关性在前五种合并症的两两比较中显示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3至-0.31(所有组中p<0.001)。

解释

在中国,COPD患者的共病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年龄较大、mMRC分级较高、肺功能下降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需要用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阐明COPD合并症潜在的复杂机制。

6

中国COVID-19大流行前和疫情期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

背景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CAP的疾病负担迄今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2013-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CAP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和疫情期间,COVID-19相关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导致的死亡率变化。

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的数据估计2013-2021年中国国家和省级CAP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YLL。月度和省级NPIs数据来自牛津COVID-19政府响应追踪系统。采用对数线性回归和中断时间序列法分别估算平均年百分比变化(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和死亡率的下降。

结果

在中国,造成死亡的CAP大多病因不明,在COVID-19大流行前和疫情期间,病因明确的CAP死亡中,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是前2位病因。年龄标准化的CAP死亡率从2013年的11.18每10万降至2019年的8.76每10万,2021年降至5.74每10万(AAPC为-4.51% vs -7.89%)。年龄标准化YLL率的变化趋势与上述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与细菌性肺炎相比,病毒性肺炎的这两个比率下降得更多。在对2020年后省级的NPIs进行调整后,研究发现COVID-19的NPIs与CAP死亡率的显著降低相关(-0.34每10万, -0.41至-0.27;p<0.0001),且经济发达和定期严格执行NPIs的省份降幅最大。

解释

研究观察到2013年至2019年的年龄标准化CAP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急剧下降,特别是病毒性肺炎。该研究为定期实行NPIs在显著降低CAP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END

Cover image by Mangu Kendino.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0 阅读:0

柳叶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