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骠骑府,欢迎来到我的摩托车世界!
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加载中...视频来自于四轮司机的行车记录仪,可以看到当时所行驶的时间应该是在夜间或者是凌晨时分,光线很差,而且还伴有浓雾,就在如此恶劣的行驶条件下,一位骑着电瓶车的大爷不开灯而且逆行在公路上,所幸当时四轮的行驶速度不快,而且没有走神,紧急刹车方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估计四轮司机当时也吓得不轻。
类似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基数巨大的电瓶车摩托车,包括很多四轮车主,上路连起码的安全常识都不懂,逆行、变道不看后方来车、闯红灯且不注意观察两侧、双黄线掉头,如果以一架无人机后方高位视角的角度拍摄他们上路十分钟的视频后再仔细观察,你一定会不由自主的惊叹——天啦,他们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例如上面视频里面的夜间行驶不开灯,在这样的条件下行驶,基本与自杀无异,能活到现在,全拜别人的不杀之恩。
下方评论的粉丝留言说得很对。
没错,夜间行驶开灯不仅是因为照明的需要,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因——尽早能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到自己。
越能被别人早发现,就越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夜间开灯行驶的必要性就不必赘述了。
那么,白天骑行时需不需要开灯呢?
我的建议是也要开灯,即使是光照强度足够的晴天也建议同样要开灯行驶。
可能有人说了,大白天的,我眼睛又不近视,就看不清楚对面那么大一辆摩托车?还用得着开灯?
人两眼重合视域有124度,也就是说在人眼观看到的范围内,只有这124度视角内的物体才有立体感,超过了180度,就不能形成立体感。而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只有这60度范围内的物体,人们才能够看清楚,人眼才能够聚焦。距离注视点30度以外的周边部分称为周边视野,俗称眼睛的余光,其实是人眼并不敏感的范围,也就是无法看清楚的。
如果我们模拟以第三方驾驶员的第一视角来观察前方道路,视野范围大致是这样的。
出现在主视野区域内的物体景物,在白天当然对方驾驶员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出现在次视野区域内,就不太能观察细致,而如果此时的你出现在余光区域,驾驶员根本就没有可能注意到你。
而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对方驾驶员的车速越来越快,他的主视野区域会越来越窄,次视野区域与余光区域会越来越大,这点,只要你上过高速公路就能有体验,车速越快,前方的道路就会感觉越窄,假设车速达到150公里以上时,主视野区域就是剩下一条直线,就越难感知到周边物体的存在。
此时的你,即使是在白天,也很难被驾驶者所注意到。
但是如果开灯行驶,将很大程度的提升被驾驶员注意到的几率。
1977年,瑞典人发明了汽车日行灯的装置,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能大幅降低的交通事故率,欧洲多国的数据显示结果为平均下降10%,最大达到了17%,在发现日行灯有如此重大的作用之后,瑞典率先将日行灯定义为汽车制造标准的必备配置,随后则是德美等地区的效仿,时至今日在国内汽车市场也几乎将日行灯列为标配。
道理都是相同的,人眼能敏锐的发现波长在400到760纳米之间的可见光,即使是在视野的余光区域也同样如此。
所以,即使是白天,我也建议你开灯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