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君生吞帝王术|想通过偷窥下属做一个全知的明君一般都是蠢货

通鉴锐圆 2024-02-25 07:45:59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

卫嗣君薨,子怀君立。

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

卫嗣君死了,儿子立为卫国的新国君。

卫嗣君是老朋友了,我们在之前的《古代也有红色通缉令》里评论过他。

《资治通鉴》每当记叙到国君或皇帝死了时,就会用一段(其实是引用其他史籍中的)话对他进行概述性评价,或者记叙一段他的轶闻轶事,以小事见大节。

卫嗣君有些什么轶闻轶事呢?

卫嗣君通过一些手段知道有位县令(卫国此时已有郡县,郡县制在先秦应该是都有实践了)褥子下的席子破了,于是他送了这位县令一卷新的。县令突然收到国君送自己的一卷席子,大吃一惊,“以君为神”。

卫嗣君的这一举动叫“明察微隐”,这是法家的那一套。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法家的“帝王术”很受欢迎,卫嗣君看来是更愿意按照法家的教科书办事,但是他更像一个刚上管理学课程的学生,对老师教的一些管理方法兴趣盎然,忍不住想做个课后实验,生吞活剥,活学活用,当他看到或者得知县令收到新席子时吃惊的表情,由衷的赞叹,肯定有一种做对习题的快感,更有一种洞察秋毫、明见万里的帝王级的享受。

窥探到别人的隐私和秘密,想要不说出来,绝对是一种心理煎熬。但是窥探别人毕竟是一种鬼鬼祟祟的事情,一般人不好意思直接了当地告诉别人我窥探了你。但是国君不是一般的,是二班的。

卫嗣君不仅让县令知道被窥探,而且自鸣得意,以为收到“以君为神”的超级效果。这类事后世也有,好像朱元璋也爱干类似的事情,给大臣家里装探头,装窃听器。太子的老师宋濂有一次打了一夜牌,第二天上朝萎靡不振,朱元璋问故,宋濂具实回答:臣昨晚搓麻,本来计划打到天明直接上班,没想到丢了一张牌,打不成了,睡了一小会儿,反而精神更差了。朱元璋不语,笑眯眯地把老宋丢的那张牌还给了他。

法家讲究明察、赏罚,注重控制权势,制驭大臣。“明察微隐”是治术中的一招,但是还要和保密、“诡使”配套起来运用效果更好。情报工作一般是不拿到台面上来的,至于让不让下属知道自己头顶已经被装了上探头,这又是另一个需要灵活掌握的治术问题。卫嗣君是新学一招,马上试用,透着幼稚,而朱元璋则用招老到,他用一张牌告诉群臣,老子一切尽在掌握,尔等休要懒惰,更不要有什么活思想。

对于下属的思想情绪,领导者都想知道,也都应该知道。如果领导经常亲临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那么要知道和掌握这些情况也并不太难。问题是有人权位越高,就越脱离群众;越脱离群众,心理上就越孤寒,心理越孤寒,就越是疑神疑鬼,如果再做过亏心事,做过负心人,权势来得又不正,则对人性更是抱持彻底的绝望,常有左右欺瞒孤,总有刁民想害朕!

纵观历史,皇帝们都有这种阴刻的心理,差别只是强弱而已。所谓雄猜之主,就是每天晚上睡不好觉,把文武左右扒拉过来扒拉过去,谁是忠狗?谁是妖怪?谁是睡在老子身边的赫鲁晓夫?天天想知道,身边的大臣是不是对自己绝对忠诚?天下的百姓是不是对自己无限热爱?

朝廷和皇帝没有情报体系和情治人员肯定是不行的,“明察”是君主以及所有领导者的基本功课,但是监督和监视是有区别的,侦察和审判是各有流程和章法的,监视窥探也许是必须的手段,但是用起来要有度,一旦过了,东厂、西厂就会业务繁忙,揭发告密也会日益增多,有罪推定,深文罗织随之而来,叛臣逆民也就越查越多,厂公们所言的“天下皆叛唯我独忠”的局面就会真的出现哦。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