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习惯,比成绩重要1000倍

禹州王老师赶考小状元 2024-03-25 11:27:21

临近假期,很多家长在群里都在“吐槽”自家孩子,不爱学习、沉迷电子产品、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来······

大家注意点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被父母老师要求更多的是学习成绩的提升、兴趣特长方面的拓展,而对于习惯养成教育却常常被忽略。

其实,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随着成长逐步养成的各种好习惯。

有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就会“污染”孩子的内心,抑制孩子潜能的表达,成为孩子性格中的弱点,对他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份好习惯养成指南,推荐家长们看看。相信只要有爱心和恒心,一定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看电视没节制,爱玩电子游戏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沉迷电视、手机吗?

0-6岁的孩子,正是对爱的需求高峰期,一旦需求得不得满足,没有与父母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那么他就缺乏对他人和世界基本的信任。

孩子内心的需求促使他用自己的办法去寻找,而电视里的节目、动画,设计完美的情节与故事,往往能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

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孩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经常外出干农活,没有很多时间的陪伴,他只能在电视里寻找快乐。

如今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对孩子的诱惑力与日俱增,很多孩子缺乏自控力,养成了看电视没节制、爱玩电子游戏的坏习惯,让家长十分头疼。

总是沉迷电视、手机不仅影响孩子视力、身体健康,还会严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年龄越小影响越大,相信诸于此类的案例大家都知道的。

对策:

父母应尽量延长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帮助孩子找到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做,比如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读绘本、玩玩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运动等。

无聊、枯燥、单一的生活会让孩子更容易被电子产品吸引。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和孩子协商一致后建立恰当的规则,比如周一至周五不许玩,周末每天1个小时。让孩子有分寸、能够把握好这个度,形成一种良性的习惯。

规则一旦制定,家长不要轻易反悔或妥协,一定要有原则,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

做事磨磨蹭蹭

前几天社群里面一位家长和小助理聊天,说起她的苦恼:“女儿从上一年级开始,现在已经初一了,做事情一直磨磨蹭蹭,慢性子,写作业有时候能磨蹭到凌晨2点,平时也是,早上6点起床,要磨蹭一个多小时才能出门!很为她着急,该怎么办啊?”

生活中其实这样的案例很多,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孩子:小学一年级,老师布置的一张卷子,她可以一直从下午5点写到晚上11点,过程中一会东玩玩、一会西摸摸,最后趴在床上才写完。

这类孩子属于典型的磨蹭、散漫、拖延、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慢慢悠悠,这种坏习惯,将来会十分影响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对策:

适当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让他明白磨蹭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起床、吃早饭磨磨蹭蹭,就要承担迟到而被老师批评的后果;从小培养孩子最基础的时间观念;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可执行的时间计划表,让孩子把日常生活中固定要做的事情规定在各个时间段内完成,督促孩子提高效率,坚持下去形成一种习惯。

避免反复唠叨、催促,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的指令,更加不主动,家长只需在孩子高效地完成一件事时给予鼓励和赞赏,会让他更加积极地朝好的方向发展。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小学前,父母认为孩子小,事事代劳。孩子上小学了,就认为孩子长大了,突然停止代劳,孩子的节奏跟不上父母的要求,父母就会埋怨孩子磨蹭。为了避免上学后磨蹭,父母要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慢慢找到相应的节奏,逐步加快做事的速度。父母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合,到上小学,磨蹭的问题就不会特别突出。

在家父母长辈喊他不动

一个同事最头疼的就是他家孩子的这一点:“4岁的小孩子了,有时候叫她做点事,早上叫她刷牙,穿鞋子,居然装听不见,动都不动,分分钟就想“火山爆发”,有时候在家我不想吼啊,但是不吼不行啊,在家就和没带耳朵一样。”

最近更加烦恼:去年9月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开始读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就被老师点名批评了。

家长会上,老师在介绍小朋友们的在园表现时说:班上的小朋友分为三类,第一类小朋友,听到老师的指令能够理解并马上行动;第二类小朋友由于理解力的问题,不太能明白老师的指令,但是会模仿其他小朋友完成要求;而最后一类则是“不带耳朵”的,不管老师让做什么、说多少次,都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同事家孩子就属于“不带耳朵”的一类。老师说,家长要尽快让孩子学会听从指令,遵守纪律和规则,否则会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更别说读书和学习了。

对策:

家长平时减少唠叨和无效指令,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时不随意打扰,懂得等待;

给孩子发指令时明确、干脆一点;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变换角色,教孩子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言行带给别人的感受。

玩完玩具不收,邋遢不爱干净

不注重整洁、不爱收拾整理是很多孩子的通病,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没所谓。

殊不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也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做事上来,影响孩子的秩序感与专注力的培养。

不注重自身卫生,不爱干净的孩子是不会受大家欢迎的,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整洁、干净的环境会帮助孩子更快地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对策:

制定行为标准,和孩子共同遵守,逐渐形成习惯。比如饭前便后洗手,多久换一次袜子、洗一次澡、修剪指甲等等,越早培养孩子这种意识越好;

在做家务时多多邀请孩子参与,锻炼孩子勤动手的习惯,东西用完、玩具玩完放回原处,教孩子学会整理房间、叠衣服等生活小技能。

教育家卢梭曾说:“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

在这段时间中还不才去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直到以后采取手段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永远也拔不掉了。”不良习惯积累越多,越不容易养成好习惯。

3 阅读:191

禹州王老师赶考小状元

简介:7年一线授课经验多年一对一提分经验培训机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