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许是明朝历史上死得最为悲壮,也是最为冤枉的一位开国名将。听完他的故事,你会觉得他真的是比窦娥还要冤枉。他在朱元璋面前横刀自刎,以死谢罪,死后他家人还被朱元璋发配边疆。对于这件事情,史书的记载不过是寥寥几字,“又明年赐死”,但是整个事情经过并不是这么简单。
傅友德何许人也?他元末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先后在刘福通、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为将,但一直不得重用,后归顺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从偏裨升为大将。西取巴蜀,南定云贵,北征大漠七战七捷,最后又被封为颍国公。傅友德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孙子。如果说和他同时代的将领除了徐达,其他人多少有点居功自傲,都被朱元璋抓住了把柄,那么这个傅友德则完全没有任何自傲的表现,他为人正直,是个非常本分的名将。
如果非要在他身上找缺点,那么他唯一留下的污点,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向朱元璋索要怀远的千亩良田,但这也是完全是他自己想要自污为目的的。傅友德向朱元璋索要良田这件事情惹得朱元璋非常生气,因为朱元璋本来出身于最底层的贫民,从小受够了元朝官僚地主的压迫,不得已,才加入义军队伍,所以他最见不得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傅友德想将千亩良田占为己有,这是明摆着要和老百姓抢粮食,朱元璋断然不可能答应。
但是这也并非傅友德强取豪夺,他也只是问朱元璋能不能赏我良田千亩,能我就要,不能就当我没问过。傅友德此举其实是学汉朝的萧何,萧何想消除朱元璋对自己的疑心。无奈朱元璋读书少,不知道这段历史。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带着各武将东征西伐。萧何镇守后方负责料理军需后勤。萧何怕刘邦怀疑自己在后方笼络民心,发展自己的势力,故意侵占民田引得百姓告状,而刘邦看到这样的情况反而更加放心。可同样的事情到了朱元璋这里结果就变成了朱元璋把傅友德骂得劈头盖脸,而且还给傅友德打上了贪得无厌的标签。
洪武二十六年,凉国公蓝玉以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出于对老将的疑心,朱元璋同时将在河南、山西一带练兵的冯胜、傅有德、王弼调回南京。三人目睹着蓝玉的惨状,内心十分不安,一次定远侯王弼对傅友德说:“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奈何?”这句话的大意是,皇上年纪大了,也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说不定哪天就把我们给办了,这可怎么办?傅友德并没有回答的,因为他觉得他对皇上一片忠心,日月可鉴。然而不管傅友德有没有回答,他的想法并不代表朱元璋的想法。
这两人的谈话竟然被朱元璋的锦衣卫听到了,并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了。朱元璋想起傅友德曾经先后在刘福通、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为将,多次易主,哪天也有可能背叛我,朱元璋下定决心找个机会除掉他,以绝后患。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举行冬宴宴请文武大臣,借此机会收拾傅友德。宴会结束时,侍从们撤去杯盘,发现傅有德的桌上一道菜没吃干净,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引起朱元璋勃然大怒,斥责傅友德的“大不敬”之罪,朱元璋是皇帝,皇帝赐宴必须感恩戴德地吃完,没吃完就是不敬。
朱元璋乘着酒兴借题发挥,继续找茬,更是指责他儿子没有按规定佩戴剑鞘,殿前失仪。傅友德连连自责教子无方,没想到朱元璋更是不依不饶,同时让他把2个儿子带过来。傅友德悲愤交加,做了一件极其壮烈的事情,让在场所以的人都震惊了。他直接提着2个儿子的首级来到殿前谢罪,朱元璋大吃一惊,指着傅友德说,你怎么这么残忍?我只不过要你教训一下你儿子,你竟然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傅友德真的是太难了,没吃完食物也是罪,不杀儿子也是罪,杀了儿子还是罪,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傅友德拔出匕首,当着朱元璋的面说,你不过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罢了,说完当场自刎。看着傅友德如此刚烈地以死来谢罪。朱元璋的面子也挂不住了,大发雷霆,把傅友德所有家人发配辽东云南等边疆地区。
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看见当地百姓多年来一直将傅友德当神灵供奉,上表请求为其立祠祭祀,嘉靖皇帝同意建祠,算是默认了傅友德的功绩,但是并没有为其平反。一直到250年后的崇祯十七年,崇祯帝国难思良将,想起了这位开国战神,追封傅友德为“丽江王”,谥“武靖”,这才算是真正为这位忠勇的一代名将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