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示众》:专制高压统治下,民众的奴性和麻木冷漠

颜威说历史 2023-10-18 17:25:37
《示众》

鲁迅的小说《示众》写于1925年3月18日,发表于1925年4月13日北京《语丝》周刊,后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

《示众》其实没什么情节,也更没有主角,主要是集中展示了看客的因蒙昧导致的空虚无聊麻木的精神世界,人与人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互相之间的挤压倾轧。宏观地渲染和反映了当时的大众生存状态及社会气氛。

小说首先写了环境,“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

接着“被看”的对象出现:马路对面电杆旁巡警用绳索牵着的一个犯人。然后各色“看客”登场。有卖包子的胖孩子,有秃头的老头子,有抱着孩子的老妈子,还有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飞奔而来的小学生,以及类似工人的粗人,大家都围拢到了巡警和犯人的周围密密地围成一个奇怪的剧场式的圆圈。

看什么呢?只有一个类似工人的粗人傻乎乎地询问了旁边的老头:他,犯了什么事了?可得到的回应却是很奇怪地变成了“被看”的对象。这些人心里想,有热闹你看着就是了,他犯什么事与你何干,又不是你家亲戚,这么爱管闲事。结果被看得“很不自在起来”,所以犯人究竟犯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故事的最后在车夫跌倒叫好的喝彩声中散开了。这些看客本想再去围另一个圆阵,可惜没有找到目标,因为那跌倒的车夫站起来了。于是大家都是失望了,只好“惘惘然目送他”。民众的精神空虚、无聊、冷漠跃然纸上。

问题是,为何要做旁观者?充当看客,对他人困苦、生命价值的漠视和不关心,这其实是民众的一种主动性选择,一种防御性的选择,是专制社会中一种生存方式而已。

专制高压统治下,民众的奴性和麻木冷漠

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中,权力高度垄断、封闭,且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如果权力垄断于君主就是君主专制,国家一切大权集中于君主身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衡君主的权力,君主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

当然君主一个人根本无法治理这么庞大一个国家,所以他必须依赖官僚集团,但官吏的任免权在于君主,也就是说,官吏的任命、升迁、奖惩都在于上级,而不在于人民和政绩。所以说官吏根本可以不用在乎民众的想法,他们只需要把上级伺候好就行了。

同时,君主的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的,那么,这些官吏们自然也有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当一个个官吏们权势熏天的时候,到来的自然是暴政。

“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不受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统治者也必然通过国家机器、暴力工具、意识形态对民众进行无情的奴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大肆盘剥和压榨民众,鱼肉百姓、横行霸道。

政治上的高压,高压统治,通过强权来直接执行统治者的意志,强迫被统治者服从,对被统治者构成压制力量。为了维护军阀专制统治,他们善于运用种种残酷的手段迫害人民。他们的法律不过是维护其阶级利益的护身符。他们还惯用杀一做百的办法来惩治被统治者,以便达到制造千千万万个“顺民”的目的。

经济上剥削、压榨,让民众永远保持在一种贫困状态,仅仅维持其生存,打消其任何念头。

意识形态的奴役,反复的歌颂、洗脑和宣传,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欺骗、隐瞒、掩盖,屏蔽一切真实和真相,同时粉饰太平,制造一派光明的假象、盛世的繁华,让他们对社会充满自豪和自信,甘愿被奴役。久而久之,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生存状态。

通过发动民众对社会一切现象进行监督和告密,而民众自以为得到了统治者授权,所以一个个自以为成了执法者,甚至幻想自己是统治者。他们不敢反抗强权、压迫,只敢把平日的委屈和不满发泄到同为底层身上,通过告密揭发不仅能邀功,还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喜悦。

这种长期的专制暴政,统治的奴役,官吏们的欺压,身边的告密,导致人们普遍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恐惧在全社会蔓延,人人都被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几乎人人都感觉可怕的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自身。大家虚与委蛇、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明哲保身、谨小慎微、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充当看客。不敢说、不会说,渐渐地也就不“说话”了,冷眼旁观、顺从服从、欺软怕硬,奴性十足,只求做稳奴隶的苟且偷生。

民众的奴性、麻木冷漠、充当看客无疑是说明了他们的卑微、渺小,他们在专制暴政统治下的一种底层生活方式而已。

10 阅读:184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