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主编李少君的旧体诗,会不会比99%的旧体诗人写得好?

愿评诗论道 2024-06-21 17:48:59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旧体诗”属于什么水平?这样的诗歌有没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作者:无枪的将军

有人问我:“对《诗刊》主编李少君最近创作的一些旧体诗有什么看法?”

说实话,对于这个比较“刁钻”的问题,我是很难回答的。

其原因就在于,李少君虽是《诗刊》主编,但他却并不是专业的旧体诗写作者,更不是古典诗词的研究者。

因此,他完全是可以以“爱好者”的方式,写出一些不太入流,甚至不被大家看好的所谓旧体诗作。

再则,他的旧体诗好与不好和其主编的身份,其实也并无任何“瓜葛”。

毕竟,至今也没有那一条规定,主编就必须要会写诗,并且还得要写出比普通诗人水平高的作品来证明他完全可以“胜任”其职吧……!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少君最近创作的几首旧体诗,看看他的“旧体诗”写作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评论文章引用资料来源于:北京诗局;作者系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一级作家:李少君。

看完李少君的诗歌,其实我们更想说的是,而今大多数的“旧体诗”创作,几乎都存在着李少君这种“有形无神”的通病,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想过多去评判他的诗歌究竟如何生硬、如何肤浅。

(此处是指其凑句过于明显、诗感表现太弱、语言缺乏灵性、诗体或句式间的衔接显得过于生硬、干瘪、做作或不自然)。

也不想去过多猜测,甚至怀疑!

——他有没有可能,是和大多数“旧体诗”爱好者一样,都是依赖于一些“平仄和格律工具”,经过逐字逐句修改而成的所谓格律诗……!

(指通过工具的指正,不断修改,直至平仄校验到合律为止的作品)。

事实上,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利用格律工具进行“凑韵合律”的写作方式,目前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旧体诗词”创作的共识。

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对于传统的查阅字典看声调平仄以及翻看格律书的繁琐而言,“格律工具”自带的校验方式显然是具备写作优势的,既降低了“旧体诗”写作的难度,同时,也节省了反复推敲和打磨的时间,使写作变得极为的简单和快速起来。

只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其有利也必然会有弊。这种利用工具进行创作的诗歌,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一些“行家”面前,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不过,对“旧体诗”写作者最为致命的则是,一旦诗人依赖于或享受这种工具下的“为作而作”,那么他实际上并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方式或生拉硬套的凑句和堆砌手法来“制造诗歌”。

另外,这种简单快速的方式,虽然能让其创作的数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长此以往,却会导致诗人基于“美学认知”层面的写作意识逐渐的丧失,直至写作本质上的“即抒性”退化以及诗歌的“自然性”失衡,最终所有的作品都将变为一堆“有形而无神”的文字垃圾。

最后,还需要说一下的是,曾有人把李少君创作的这种“凑韵合律”语言形态,当成是一种“老干体”的语法,然而,在我们看来,它实际上和真正的“老干体”也是存在着差异的。

简单来说吧,“老干体”大多是重抒情化和喊口号,而李少君诗歌中的这种“凑韵合律”则比较倾向于牵强的拼凑和混搭。

二者虽看似都有一定的“浅俗性”,但是相比之下,“老干体”却明显更具可读性和畅达感,而“凑韵合律”的诗歌则显得过于拗口、突兀和生硬。

综上所述,至于李少君的“旧体诗”属于什么水平,其到底是不是“工具式”的创作,这个疑问就留给你们吧……!

——不过,假如你们也认为,《诗刊》主编李少君的“旧体诗”真的不太入流,那也不要藏着掖着,就写两首和他比划比划吧!

◎请容我先献丑一首,仅供一乐!

《山秋夜景》

无枪的将军

湖光山色晚来风

落日含羞别样红

忽有几声残笛起

惊飞满地旧梧桐

作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军,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学解读平台【评诗论道】主笔,独立批评家、评论人、实用性诗学理论研究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

0 阅读:0

愿评诗论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