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什么?老年人最容易”堵“的地方,一步自测

华辉邦 2024-03-26 01:11:57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会不可避免地走上衰退的结局,血管也不例外,会有多种病变,其中,血栓是最常见的,脑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动脉栓塞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但血栓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能避免或减少吗?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 血栓是什么? 血栓是指血管内由血液或成分凝集而成的固体块状物质,可见于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循环部位,经常发生于手术恢复期、创伤或长期卧床的人群。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年龄因素逐渐沉积在血管壁的块状物质脱落,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两大致死性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我们都知道,血液本身具有凝固性,在我们发生外伤、流血的情况下发挥局部凝固、止血功能,防止失血过多,但是,如果因为病理原因导致凝血-抗凝血机制平衡被破坏,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一般来说,患有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炎等疾病的人群,发生血栓的风险会大大高于普通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血栓发生。 最容易发生血栓的地方 肺栓塞、脑栓塞和心脏栓塞是最常见的或危及生命的严重血管栓塞。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术后恢复期或长期卧床的人群,由于缺乏运动使得血流变慢,血液可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形成的血栓会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致命危险。 患有房颤等心脏疾病的患者,会因为正常的收缩功能减弱或消失导致心脏血管形成血栓,会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引起脑血栓。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形成的动脉血栓,脱落后最容易导致心肌梗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长时间缺血缺氧,会变成以心绞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初期身体是没有感知的,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表示此时血管的堵塞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俗话说,不通则痛,血栓除了会引起“痛”这种感觉,眩晕、麻木、跛行、下肢水肿均是血栓传递的信号,且这些感觉经常先于疼痛出现,因此,对于血栓高发人群,包括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平时一定要留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尽早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那么,血栓可以避免或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手术恢复期或长期卧床的人,一定要尽早下床活动或家属定期帮忙翻身,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除此之外,其他人群如果想预防血栓,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盐、油、糖的摄入,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保证每周3到5次的运动量,可以让我们的血管越来越强大。
0 阅读:0

华辉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