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初中投入与成绩成正比,但高中不是

飞翔小钰 2024-05-15 02:33:16

越低的年龄段,外力投入对于成绩影响越大,成绩与能力的匹配度越低,小学低年级的知识点难度设置,是按照较少的标准时间设置,比如课程设置主科与音乐美术体育合理搭配,有限的课后作业,以及完全放松的假期。

这也是我们七零后,八零后的美好童年,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人内卷,学习本身也变得有趣,什么厌学逆反和抑郁都很少见,有的只是一目了然的适合学习和不适合学习,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往往就是思维能力的差距,小学学霸大概率初中学霸,初中学霸也至少是高中阶段的优生,逆袭的黑马和后劲不足的伪学霸都并不常见。

但现在的父母,却很难接受孩子的不优秀,也变得对于教育更加重视,更舍得投入,对于孩子教育关注度不足的家长不多,发力过猛的家长反而更常见。正如现在孩子的营养,不足的少见,过剩的常见。

培训班营造的赢在起跑线,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使得家长很难不受周围焦虑内卷的环境影响,除了超前英语单词,数学计算,语文拼音诗词的学习,各种编程,机器人,奥数等开拓思维的课程赚足了家长的口袋。

这种数倍于这个年龄段的学习时间,使得思维能力的差距被明显弱化,普遍存在的高分满分,使得小学的成绩本身,并不具有区分度。初中的情况大致和小学相同,只是因为学科增加以及难度提升,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再用时间投入优势,弥补思维能力劣势。

但对于中上等水平的学生,初中仍然区分度不明显,投入度仍然与成绩成正比,而在进入高中后,思维能力成为核心影响要素,一是数理化等理科,更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做为支撑,二是高中整体学习强度提升,且没有太多假期,缺少再以时间换取效率的空间。

0 阅读:223

飞翔小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