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要说国军嫡系里面的头号精锐部队,非王牌美械五大主力莫属,这五大主力分别是驻印军系统的新1和新6军,关内国军各自战区的主力,第5、第18和第74军。这里面每一个军,对于我军来说都是难缠的对手。
不过,如果从这五大主力在抗战时期的战绩和贡献来看的话,有一个军却显得名不副实。
这个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木系一哥——18军。
与其他几个军相比 ,土木系18军无论是在荣誉还是对日作战其他方面,都显得和其他军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那么,战绩和荣誉都不达标的18军,为何在抗战结束后,入选为国军五大主力呢?
淞沪会战中的18军,选自《捍卫者》
四大主力,名副其实正如上面所说,既然说18军不如其他几个军,那我们来看看其他四个军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吧。
先说一下,关内国军两大王牌主力——第5军和第74军。
1938年苏援物资的到位,老蒋决定成立国军首个机械化王牌军——第5军。
因此,对于第5军的资源倾斜投入,也要比其他军要多的多。
举一个例子,当时第5军的200师,是国军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师,装备大量坦克;在汽车方面,平均国军一个军的汽车保有量是30辆左右(1938年数据),而第5军呢?则是其20倍的600辆,这还是在缺编的情况下。在后勤方面,其他军哪怕是老蒋的嫡系部队,也是一天两顿饭,可第5军却是能保证一天三顿,还管饱。
因此,在各种资源的扶持之下,第5军的各项指标战斗力,在当时也是位居全军之冠。
1939年3月,在军委会的会操和实战演习中,第5军毫无例外的击败如18军等军,获得了全军第一的名次。
机械化的第5军
当然,善于训练的第5军,也不是什么花架子,在实战中表现也不赖。
1939年12月,在昆仑关战役中,硬刚日军陆军王牌师团——广岛第5师团。并重创其21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在二塘地区200师击败增援的日军,击溃日军大量坦克和装甲车,新编22师则在七塘地区和日军反复争夺,双方爆发白刃战,最终还是挡住日军2个联队的进攻,守住阵地。
在此战中因为是硬碰硬,第5军同样伤亡惨重,荣誉1师在战后能战之兵仅剩不到1个团。
血战昆仑关
1942年,在第一次远征作战中,第5军200师在同古保卫战中挡住敌人2个师团进攻,获得了盟军的高度嘉奖,廖耀湘的新22师则是在斯瓦河阻击战中以2000人伤亡为代价,毙伤日军4500人以上。
虽然在其后,杜聿明败走野人山,但第5军在和日军的正面作战中,确实打出了自己的风采。
在滇西反攻战中第5军更是作为远征军直属预备队,作为生力军加入到反攻中。
出国远征缅甸的第5军
如果说第5军是装备和练出来的,那么第74军就是打出来的。
这里有个数据,在国军与日军进行的22次决定性的会战中,74军就参加了其中的14场,为全军之冠,是国军真正意义上的救火军。
而且难得可贵的是,74军每一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1937年,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1939年,隶属第9战区,参加了高安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1941年,参加上高会战、第2、3次长沙会战;1942年火速驰援第三战区,参加浙赣战役;1943年,又隶属第六战区,开展鄂西、常德等战役;1944年,参加豫湘桂作战;1945年隶属于国军第四方面军,参加湘西会战。
王牌74军
可以说,除了1940年在上高和高安地区整训之外,74军就全年无休。
作为国军劳模的74军不仅出勤高,战绩也很不错。
在万家岭重创日军106师团,在上高暴打日军34师团,在长沙会战和常德中也战胜日军11军,湘西会战更是击败入侵的日军20军。打最难得仗,啃最硬的骨头是74军在抗战期间给人的直接印象。
而带着这个战绩,74军在1940年就和第5军一样,成为国军首批四大攻击军之一。
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来说,74军的战绩比第5军还要耀眼。
在长沙会战中的74军
说完国内主力,再来看看缅甸双雄——新1军和新6军。
其实这两个军,可以并成一个军来讲,本来他们就是同根同源。
在1942年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信22师,去到印度整训,组成了初代新1军(郑洞国任军长),在随后的缅北大反攻中,新1军这两个师发挥出色,在孟关等地击败了日军王牌18师团和55师团一部,歼敌18000人。
到了1944年,随着大量装备进入滇缅地区,史迪威也认为新1军可以进行扩编,于是老蒋从关内调派了新30师、14师和50师入缅加入整编。
缅甸丛林作战的74军
新1军扩编为两个军,一个是以新38师和新30师组成的二代新1军,军长是孙立人;一个是以新22师,加上14和50师(该师在新6军回国后,划归新1军),组成的新6军。截止到1945年,新1军和新6军,在缅甸一共毙伤敌人7万余人。
接受全面美械训练的新1军和新6军,是抗战结束前后,国军装备最好的部队,没有之一。
因此,无论是从战绩、履历和装备上来看,这4个军绝对能入选五大主力。
国军五大主力
18军差强人意,末位入选而和上述这四个军相比,第18军则显得暗淡许多。
有一说一,在抗战中的18军并非很出彩。
之前我们说过,74军是参加会战最多的军,而18军跟它相比,作为主力也就仅仅参加:淞沪会战、鄂西会战、枣宜战役、湘西会战。算来算去,也就只参加过4个大的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18军在罗店与日军第11师团血战,因为一直战斗在最前沿,所以伤亡惨重,以至于在武汉会战中18军也就只能承担侧翼防守的角色,这让作为战役总指挥的陈诚脸上多少面子上挂不住。
抗战时期的18军
不过在枣宜会战的宜昌保卫战阶段,18军倒是表现尚可,在宜昌反击战中取得一定战果,在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也一度攻入宜昌城内。
但在这之后,18军有将近1年半的时间没打过仗,在鄂西会战中,只能靠着宣传大于实际战功的石牌保卫战,才挽回点颜面,但实际上18军在鄂西会战中表现并不理想。
1945年的湘西会战,18军倒也在王耀武的指挥下晒了一下脸。
在宜昌血战的18军部队
而造成18军战绩一般的原因,其实并非他们在战场上作战贪生怕死,而是陈诚的锅。
都知道陈诚喜欢吞并别人的部队,他的常用手段,就是用部队对调的形式稀释别人部队。
所以18军下属的师是进进出出,18军与其说是一个军,不如说是一个训练所,在18军除了11师之外,但凡进来渡过金的步兵师 ,都被当成骨干单位扩编为其他军。比如在淞沪战役期间,以14师为基干成立了54军,以55师为核心组成了94军,以96师为核心,融入79军,以60师融入37军,以199师抽出控制暂编第9军等等。
因此很多时候,第18军只有11师这个王牌师是常驻单位,部队战斗力很难凝聚……
守卫石牌要塞的18军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18军得以入选五大主力呢?
真正让18军入选五大主力的,并非湘西一战的成功,而是多方面促成的结果。
第一点,还是老军长,参谋总长陈诚抬了一手。
在1945年以后,陈诚接替已经担任陆军总司令的死对头何应钦成为了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权倾一时,并且在一年以后还了参谋总长(国防部长白崇禧),按照权利和声望,已经是是老蒋下面名副其实的国军第二人。
作为土木系话事人,在派系林立的国军国内,陈诚肯定一向有自己的牌面担当。
在五大主力中没有一个土木系的部队也说不过去。而在土木系的各军中18军又是处于老祖宗的存在,很多土木系军都是从18军抽调组成的,这包括54、94这些王牌军部队。
因此作为土木系象征意义的18军,自然也是成为代表陈诚势力进入五大主力的最佳选择。
国军参谋总长陈诚(剧照)
第二点,就是全靠同行衬托。
陈诚想要抬18军一手,关键是你18军还需要有自身的硬实力,这一点18军同样也是满足。
18军的战绩差强人意,那也仅仅是相对于那四个王牌军,对上其他部队,18军还是有优势的。如果说前面的四大主力是独一档,那么在第二档里面18军绝对是佼佼者,毕竟在抗战期间、他们同样也打出了鄂西、雪峰山和宜昌等战役的胜利,硬实力是有。
湘西会战中国军俘虏的日军
另一方面,18军的“硬实力”也是需要同行衬托。
在抗战期间,把18军挤下四大攻击军的第1军和第2军,表现都不是很理想,比第2军在宜昌保卫战中被日军13师团一触即溃,还被陈诚赶出了第六战区,在隶属于远征军在滇西反攻中表现同样一般,在松山战役中打出了耻辱的7:1战损比。
第1军,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被胡宗南当仪仗队来养,在陕西期间其基本部队都打散重组,被拿去扩充其他军,自然也是没啥战斗力。
在西北退化为宅男的第1军
在抗战中,倒是有几支厉害的国军牌面部队。
比如第10军(泰山军),就长期作为第九战区的二哥,也是第二批苏械部队,但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以及衡阳保卫战中被打残,已经沦为二流。郑洞国带出来的第8军(军长何绍周,李弥后继),以及宋希濂带出来的71军,都是在滇西反攻中作战一般。
52军名声挺大,但奈何是陈诚死对头关麟征的部队,自然也不能用,国军杂牌部队里面也有一些如傅作义35军以及白崇禧第7军,但中央军尚且抢破脑袋,你地方势力也想染指?
桂系军队
因此,18军之所以能入选五大主力,除了靠自身能力以及同行战绩不行衬托之外,更还有老军长陈诚靠着第二人的身份拉了一把,这多少显得有点不光彩,当然18军不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74军开始两个师,后来三个师,不像其它部队下辖各师经常换来换去,忙着抢名额扩充派系,再说74历任军长是每个师都出过,每个师拿出来几乎可以独当一面,实力比较均衡,抗战时期每个师都打出过好战绩。不像十八军五军新一新六那样,只有一个拳头师,然后搭配炮灰师。
小编懂个屁,十八军最强!
就抗战时期单纯从战功来看,74军,5军,新1军,新6军,10军排名前五。
从解放战争来看18军这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成色,整编11师在胡琏指挥下,是我军在中原和华东的劲敌。在新泰,南麻,土山集多次被华野包围攻击,整编11师防守能力强,在大别山围剿刘邓,表现也好。豫东战役,击破中野几个纵队的纠缠提前到达太康,是让粟裕放弃歼灭黄百韬结束战役的原因之一。淮海战役在双堆集,拼光了几个主力团才突围,绝境之中显示出了王牌军才有的底蕴,反观廖耀湘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在辽西未经硬仗就被全歼。18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完全配得上国军五大主力。48年主席和中央军委:夏季各方面任务是配合粟裕歼灭第五军,只要第五军被歼灭,就可集中最大力量歼灭18军。只要该两军被歼,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可见18是南线主战场除邱清泉第五军外,我军最大的敌人!
非要排到五,排到十不就行了。在加上,52,10,1,54,8。不就行了。杂牌不算不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