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长沙的某处公馆内,以湖南省主席在内的国军官员们正在谋划着如何配合我军起义,和平解放长沙乃至整个中南。而就在谈到关键时刻的时候,程潜望向了在旁边一言不发的当时的国军宪兵总司令张镇中将,询问其意见。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纳闷,虽然张镇是湖南常德人,但可是老蒋嫡系中的嫡系。
如此秘密的行动,却也邀请这个与之对立的宪兵司令参加这又是为何呢?
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这位老蒋身边的大红人了——张镇了,这位无论是在我军内部还是国军中都享有不俗名声的名将,虽然身在老蒋阵营,但一生却光明磊落,特别是在重庆和谈中,他表现出来的军人本分,更是让周总理和主席佩服不已,以至于在解放后期,一直想让其重回人民怀抱。
那么,这位将军身上到底有什么特质,让我军和国军的领导一直对其赞叹,以至于周总理在去世前仍然对其挂念有加呢?
张镇中将
黄埔出身,老蒋心腹1899年张镇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一个农户家庭,成年后和陈赓等湖南籍将领一样进入到了黄埔军校一期学习,不过和很多黄埔名将主修军事科不同,他选择了冷门的政治处。在毕业之后,张镇并没有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到北伐作战中,而是和邓文仪和萧赞育等人(大多数是复兴社13太保)加入到了国父主义学习小组,并和其他300名黄埔毕业生等人一起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到莫斯科学院学习。
在从苏联回来之后,善于政工和保卫工作的张镇很快就受到了老蒋的重用,不过这个重用并不是让其到前线带领打仗,而是让其组建国军的宪兵部队。都知道宪兵部队是约束军队军纪,是军队中的警察,权柄之重可谓非亲信之人不可担当。
1933年张镇被任命为宪兵1团团长,辅助宪兵司令谷正伦维持军纪。
何应钦嫡系谷正伦
抗战开始后,张镇升任宪兵副司令官,负责淞沪前线国军督战以及抓捕日军情报人员工作,淞沪会战进行到关键时刻,他也带领宪兵们正面和日军作战,带领敢死队冲到日军很阵地前沿肉搏。到了南京保卫战中,张镇更是一马当先,在其他部队防线被日军冲垮不断后撤的时候,带领宪兵部队守住了南京城墙和日军精锐的第6师团血战,其中宪兵教导二团一营战后仅剩下10人。电影《南京南京》中和刘烨站在一起的那些官兵就有一部分是宪兵部队。
因此在南京保卫战中,一直带领宪兵部队冲杀在前死战不退的张镇也得到了卫戍司令也是自己老乡的唐生智所赞赏。
《南京南京》中宪兵
1940年,当谷正伦去职之后,贺国光接任了宪兵司令的位置,不过因为贺国光一直要兼顾重庆警备司令以及其他事务,实际上国军宪兵的管理工作就落在了张镇的头上。而宪兵部队在张镇的主持下也得以蓬勃发展,部队不仅待遇高,当时宪兵一个士官的待遇相当于普通国军的连长,部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到了1944年张镇正式担任宪兵司令的时候已经了扩展到了18个团,到了1948年的时候规模到了巅峰之27个团加上3个教导团,俨然成为老蒋最为信赖的御林军。
而作为一直被老蒋着重培养的张镇,自然也担当起了带刀侍卫总管的角色。
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国军宪兵部队
重庆和谈,恪尽职守和贺衷寒等复兴社出身的政工干部不同,去过苏联留学的张镇对我军在理念上并没有什么敌意,一直恪守着军人不涉政的本分。这一点在重庆和谈中最能凸显,虽然阵营不同,但张镇对于我军的领导人却一直都是以长辈和师长之礼相待。作为重庆和谈时期,作为保卫我军领导人安全的负责人,张镇也是一直恪尽职守,这一点难能可贵。
1945年8月28日,在这个历史性的一天,主席和老蒋也第一次在重庆碰面。而作为宪兵司令的张镇也负责到机场去负责安保和接机。
当张镇第一眼看到主席的时候,思绪也跟着回到十几年前。
张镇走到周总理和主席跟前,行军礼: “周主任!(周总理是黄埔军校政治处主任,是张镇的老上司)毛先生!欢迎来到重庆”
记得自己学生的周总理指着着张镇对主席说道: “他是黄埔一期的,和徐帅、陈赓是同学。” 但显然主席也对自己的这位湖南老乡印象很深:“我记得当年给你们讲过农民运动的课,听过吗?” 张镇激动的回答: “听过,我是您的学生,所谓一日从师,终身父母”
可以说,跟我军两位领导碰面,虽然话是有点客套,但对于周总理和主席,张镇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尊敬。
主席和张镇(右1)握手
这种尊敬,也体现在他负责安保时期的一举一动上。
当时,为了主席的安全,张镇也是昼夜驻守主席居住的曾家岩,进行特殊的安保工作,并对周总理保证道 ——“请老师放心,宴会结束后,毛先生乘坐我的防弹汽车,我亲自陪同。”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军人最朴实和坚定的保证。
抗战刚结束的重庆有点乱,街上有很多地痞流氓,而当时主席身边就只有2-3个警卫员,而为了主席安全,周总理找到了负责和谈的张治中和警卫任务的张镇,看到此景张镇二话不说,建议用宪兵司令部的警卫营负责充当主席的警卫员,这些人都是他从湖南老家带过来一来可以和主席对得上话,二来也放心,这小细节也体现了其对保卫工作的重视。
老蒋和主席
主席的警卫员解决了,而另一边的安保工作却出了岔子。
在和谈的过程中,我军驻渝办事处的秘书李少石,在晚上回家沿途中遭到不明分子的枪击,得知此事后,张镇立马组织宪兵去核实和追查枪手,并找到了当时的枪手大概率是军统所为,另一方面也是强化安保工作,而为了再次确保主席安全,张镇将自己的公务车用来亲自接送主席,其本人也随车一起安保。
主席在重庆的40多天在安保问题上之所以没有出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周总理的严密部署,另一方面应该就是要归功于张镇一直充当“贴身保镖”的职务,在安保工作中没有马虎应对。
而这也是张镇会被主席和周总理认可之处。
作为一名军人,张镇对于周总理和主席一直怀有敬意,一个是之前的上司,一个是曾经的老师,虽然阵营不同,但他却尽力保卫主席的安全,从这一点上看此人是正直和可以信任的。但另一方面,张镇在保卫工作时又不轻易谈论时局和政治,也不越界主动和过度殷勤,对人待物躲得起良心,不越雷池,这也是他能获得老蒋信任的原因。
婉拒起义,愚忠赴台在国军高层的体系观里,他们一直信奉着非敌即友,但对于老蒋的红人——军统的戴老板他们更多是奉承,毕竟很多人的把柄都在戴老板的手中。
但即便是已经权柄在握,一向本分老实的张镇依然不愿意与戴老板之流为伍,对于戴老板张镇已经上升到反感的程度,甚至也勒令自己的宪兵队不要学军统。在抗战期间军统在前方吃紧的情况下,依然在后方紧吃,也惹怒了张镇。他下令宪兵设卡,重点检查军统的往来车辆,但凡有点蛛丝马迹立马进行查封。曾经有人劝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张镇却依然继续查军统不法的证据,并将宪兵队几个和军统合作的大队长当众枪毙,以至于戴老板都有点怕,下令部下低调点,别去惹这个瘟神。
在国军系统内部,虽然张镇不结派,但因为是黄埔军校出身,因此和何应钦关系很好,为此也和当时的黄杰、杜聿明、关麟征等一期同学交往密切。但这种密切作为死对头的陈诚却一直不能忍。特别是在抗战末期接替何应钦担任军政部长以及解放初期担任总参谋长,成为国军嫡系中第二话事人之后,陈诚看张镇更碍眼了,经常挤兑其能力不行,并对宪兵司令部的工作指手画脚。
而张镇滚刀肉的性格,让本就睚眦必究的陈诚更为恼火,一直给其穿小鞋,并利用参谋总长的职务一直压制张镇,联合戴老板屡次进馋。但即便是这样,了解张镇性格特点的老蒋依然是选择相信张镇。
这其中有一点就是张镇对于老蒋的“愚忠”。
只能说老蒋太了解张镇了,虽然张镇不会像戴老板和陈诚那样为虎作伥一生与我军为敌,但也绝对不会和我军妥协,这一点就像张治中(可惜他看走眼)为人敦厚老实,而且作为军人他一直听从自己这个校长的指挥,不拉帮结派,这一点难能可贵。
因此了解完张镇的事迹之后,我们不难想象为何程潜在起义的时候不避讳张镇,因为他知道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张镇的为人不会告密。但程潜还是小看了他对老蒋的愚忠,在得知我军也想让其起义之后,他先是谢谢了周总理,随后也说道:
“校长对我有恩,陈诚和戴老板有几次想要除掉我,但每一次都是校长出头保的我,实在不行,我就只能陪着他一起去哪都行。你们起义这个事情,我不参与但也请放心,出卖咱湖南人和程主席你们的事情,我从来不干。”
就这样在长沙起义前夕,他默许了程潜带着他的宪兵副司令的起义,然后在我军进城前坐上飞机逃去了南方,并在解放前夕从海南一路辗转到了赴台,并在次年也就是1951年病逝于岛内,而老蒋也感叹这位正直的忠将所做贡献,将其追晋为上将,也算为这位“职忠”的学生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记号。
雨田君说张镇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在抗战中他带领宪兵队血战优势日军,在重庆和谈期间他亲力亲为保卫主席的安全,这个功绩我们不能忘。但他又是老蒋的宪兵司令,虽然是奉命行事,但我军骨干也是被他的宪兵抓捕和迫害。
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可以信赖之人。
以至于周总理在晚年的时候,仍对当时负责统战的罗长青语重心长说道请不要忘了赴台的两个人,一个是发动西安事变积极抗日的张公子,另一个就是那个籍籍无名愚忠于老蒋,却保护过主席的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