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后,警卫收走了刘思齐的通行证,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大怒

雁菱说过去 2024-04-20 22:14:36

毛主席向来平易近人,但有一次却罕见地对中南海的警卫员发了火。

起因是,毛岸英牺牲后,为了怕毛主席他老人家难过,所以刘思齐便常常出入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但不料有一天,警卫员竟将刘思齐的中南海特别通行证给没收了。

毛主席知道后大怒,直接跟警卫局局长通话道:

思齐不但是我的儿媳妇,她还是我的干女儿,我看谁敢不让她进来!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刘思齐虽然是毛岸英的妻子,但是主席却一直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对待。

亲上加亲

其实早在1938年,毛主席便已经将刘思齐认作了干女儿。

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正在延安观看话剧《弃儿》,剧中讲的是一对革命夫妻为了祖国的事业出生入死,而他们的遗孤却到处流浪,无依无靠。

看着看着,毛主席便忍不住潸然泪下。因为剧中的那对革命夫妻和他的经历实在是太像了。

早些年,为了搞革命,毛主席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妻子杨开慧也被敌人虐待身亡。

剧中的孩子也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自从妻子杨开慧被害后,长子毛岸英便带着两个弟弟四处奔波流浪,其中一个儿子毛岸龙因为没钱治病不幸身亡。

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为了填饱肚子,小小年纪便在街上捡垃圾、捡烟头、卖报纸。

直到1936年,毛主席才将儿子找回。

但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还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便又将儿子送到了苏联……

可以说,这场话剧戳中了毛主席内心最深处的软肋。

话剧结束后,毛主席便将扮演遗孤的小演员给叫到了身边,问她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

这一问不打紧,却发现小演员竟是昔日战友的遗孤。

原来,这名小演员叫做刘思齐,是毛主席当初的战友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

追问之下才得知,因叛徒的出卖,刘谦初在1931年的时候已经牺牲,留下了年仅1岁的女儿和母亲相依为命。

而刘思齐的名字还是父亲生前在牢中给她取得,“思齐”,顾名思义就是思念齐鲁。

如今的刘思齐已有6岁,双眼炯炯有神,眉宇间也带着父亲刘谦初的英气。

看着小思齐,毛主席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当众就认她为了干女儿。

而令毛主席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此举竟还促成了一段佳话。

后来毛岸英在苏联学成归国后,主席就介绍刘思齐这个干妹妹给他认识。

谁知毛岸英与刘思齐两个年轻人在一起工作时日久生情,等到刘思齐刚年满十八岁后便成了婚。

对于刘思齐这个儿媳妇,毛主席是十分满意,本就是自己的干女儿,现在又成了儿媳妇,可真是亲上加亲。

婚礼当天,毛主席高兴地拉起刘思齐的手说道:

过去你是我的干女儿,今天又成了我的大儿媳妇,我祝愿你和岸英和和美美,共同进步。

噩耗传来

婚后,毛岸英与刘思齐二人更是常常到中南海去看望父亲,一家人说说笑笑的,也让毛主席提前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前往朝鲜战场。

因为害怕刘思齐担心,所以毛岸英并没有对她说出实情,只是说自己要去外地一段时间执行任务,短的话几个月,长的话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归来。

刘思齐隐约间感到不对劲,但是对于丈夫的决定,她并没有过多干涉。

但令二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毛岸英这一去,竟是永别。

1950年11月25日,美军在志愿军司令部上方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毛岸英因抢救资料未能及时逃出,不幸葬身火海,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毛主席也是数月后才得知儿子已经牺牲的噩耗,忍着丧子之痛,为了不让刘思齐难过,毛主席便决定先暂时瞒着她。

后来,刘思齐不知道在哪得知了毛岸英根本不是去执行什么任务,而是跟着志愿军去了朝鲜,于是她开始每天都关注着朝鲜战场的消息。

当朝鲜战争中我方逐渐占据优势时,刘思齐还十分庆幸着自己的丈夫不日便会归来。

可是她左等右等,等到最后一批志愿军都从朝鲜回来了,却依旧没有等回毛岸英的身影。

刘思齐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终于她鼓足勇气去找毛主席,问道:

爸爸,快三年了,岸英连一封信都没有寄回,他到底怎么了,求您告诉我。

毛主席听后沉思了片刻,见纸终究包不住火,便告诉了刘思齐实情。

刘思齐听后呆坐在地,默默地掉着眼泪,嘴里喃喃道岸英不可能会丢下她自己。毛主席见状哽咽着对她说道:

岸英牺牲了,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从那天以后,毛岸英三个字便成了毛主席与刘思齐之间闭口不提的默契。

也正是在那天以后,毛主席对刘思齐格外的疼爱,正如亲生女儿一般。

劝其改嫁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刘思齐很久都缓不过来,常常是闭门不出一个人对着毛岸英的照片发呆。

得知此事后,为了让刘思齐能够换个环境,早日走出毛岸英去世的阴霾,毛主席便提议让刘思齐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数学专业。

一番思考过后,刘思齐也觉得自己应该换个环境,于是便起身前往莫斯科深造。

刘思齐抵达莫斯科后,毛主席百忙之中也常常写信给她,询问她在那里适应不适应,学习能不能跟得上,并且交代她要在那里多学本领,日后回来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就连信中的称呼也常常是“思齐儿”、“我的大女儿”“娃”。

1956年2月,在莫斯科待了两年后,刘思齐向毛主席的回信中说道,自己感觉在这学习数学专业实在是太过于吃力,

再加上远在异国他乡,实在是想回到北京,想回到毛主席他老人家身边。

刘思齐信中所说的难处,毛主席也表示理解。于是便给刘思齐回信说道:

信已收到。回来了,很高兴。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允许即可。如不得允,仍呆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

除此之外,毛主席在信中还特别交代道,不要以家长的名义去申请。

而这封信,毛主席是以父亲的名义落款的。

刘思齐明白毛主席的深意,他这是在劝告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独立作主。

而那句“不要以家长的名义去申请转学”,则是意味着毛主席是一直把刘思齐当作女儿的。

后来,在“父亲”的劝说下,刘思齐便从苏联转学回国读文科专业。

回国后,由于距离更近,刘思齐平日里也常常会去中南海探望他老人家。

知道毛主席爱吃红烧肉,刘思齐便亲自下厨给他做。

1957年夏,刘思齐再次来到了中南海,还给主席带来了野菜准备包饺子。

正在吃饭的时候,毛主席偶然提到距离上次刘思齐来中南海已经隔了好久,还说时间久了会想她。

刘思齐却面色为难地告诉毛主席,说道岸英已经牺牲了这么多年,自己总往这跑也不太合适。

主席一下子就听出了刘思齐话里的难言之隐,按照他的了解,刘思齐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

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原来警卫收走了刘思齐的中南海特别通行证。

听完后,毛主席罕见地发了火,十分生气地给警卫员打电话说道:

思齐不但是我的儿媳妇,她还是我的干女儿,我看谁敢不让她进来!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不仅关心着刘思齐的生活,关心着她的学习,甚至还关心着她的婚姻大事。

当初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刘思齐才22岁。

到了1961年,已经年近30岁的刘思齐仍是孤身一人,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多次鼓励刘思齐还年轻,劝她改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见刘思齐仍不为所动,毛主席便亲自托人给刘思齐找对象。

后来得知空军学院有个叫杨茂之,为人忠厚老实,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经过一番调查了解,毛主席觉得杨茂之家庭背景也很干净,于是主席开始撮合二人。

对于再婚这件事,起初刘思齐是极不情愿的,因为她既对毛岸英还有留恋,又不愿离开毛主席这位肯耐心教导她的“父亲”。

得知刘思齐的想法后,毛主席再次劝告她:

思齐,你要听劝,要拿得起放得下,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找个合适的人,组成一个新家吧。

后来,刘思齐终于慢慢接纳了杨茂之,二人于1962年2月成婚。

婚礼的当天,毛主席将自己亲自抄录的诗词《咏梅》相赠,并且还以“父亲”的名义送去了300元贺礼。

这300块钱放在今天也许觉得不多,但毛主席他老人家向来节俭,这300块是他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刘思齐从来都不只是他的儿媳,更是他“女儿”一般的存在。

而刘思齐与杨茂之结婚后不久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取名叫做杨小英,任谁听了都清楚,她这是为了怀念毛岸英.......

-1 阅读:133

雁菱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