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简朴,但绝不是苦行僧,现在有人写三年苦难时期,他20天不吃一颗粮,长期吃野菜和菠菜充饥,还得了浮肿病,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
毛主席的国际问题秘书林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毛主席一生清廉简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因他生活在红墙里,普通人还是无法探知他真正的生活,只能从书中的只字片语窥探伟人生活的冰山一角。
林克后来也看了很多关于毛主席的书籍,其中在生活这块,他发现有许多媒体或资料上写的都不符合事实。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关于毛主席的饮食。
林克曾看到这样的描述,说三年困难时期内,毛主席节衣缩食,竟有20天的时间没有吃粮食,还得了浮肿病。
林克1954年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一共在中南海呆了12年,他从未听说这样的事情。
为了求证,他还给当时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和护士长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这回事?
他们均否认了:
“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我们使毛主席得浮肿病,那我们就犯了大错误,是严重的失职,中央也不会允许。他有一段时间不吃肉是真的,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营养还是有保障的。”
作为一国领袖,毛主席的身体何其重要?这不用我们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就能明白。
所以那时候毛主席的生活的确是朴素了些,但远没有到艰苦的地步。
毛主席时常强调要实事求是,林克一直记得毛主席的教诲,所以才会在采访时说出这件事。
那么,既然有关毛主席生活艰辛的传闻既然是假的,他真正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毛主席平时的吃穿住行实在是出人意料,也令人敬佩。
首先是关于吃。
现在有不少影视剧再现了古代帝王之家的饮食,远的不说,就说清朝吧,满汉全席那叫一个丰富奢侈。
就算是民国时期的各地军阀,亦或是曾经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平时的饮食那也都是美味佳肴。
而毛主席呢?在吃食上他也讲究,可他的“讲究”却和之前的统治者们不同——他从不铺张浪费,并且给自己规定的有严格的定量。
《毛泽东饮食生活》中有这样的记载:毛主席每天的菜谱就是“四菜一汤”,荤素搭配。
野菜马齿苋等都是主席饭桌上的“常客”,主席喜欢吃红烧肉,喜欢吃鱼,也喜欢吃粗米杂粮。
厨师们会根据营养均衡来搭配,菜单经常会变新花样,另外毛主席作为一个湖南人,还格外喜欢吃辣椒,几乎顿顿不能离。
他说曾戏称吃辣椒,革命性强,还被符中士先生写成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不吃辣椒不革命”。
但这个“四菜一汤”并非每顿都是如此,三个菜、两个菜甚至一个菜都是常有的事。
能肯定的是,这些菜只会少不会多,要是多做了,毛主席还会原封不动的给退回去,或者让工作人员吃了。
只有特殊的时候,毛主席饭桌上的菜才会稍微丰富一点,那就是宴请客人的时候。
这个时候,菜虽说多了,但也不全是美味珍馐,只是更加丰富,更加营养了而已。
比如1962年毛主席宴请溥仪,还叫了程潜、王季范等人来陪同,桌上就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大多都是一些风味小菜,很是养生健康。
毛主席偶尔也会吃西餐,但不多,且基本从未吃过纯粹的西餐,毛主席曾对身边的人说道:
“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
另外,毛主席还喜欢自己种菜。
中南海有很多空地,他闲了就喜欢在那儿种点蔬菜瓜果之类的,有时还会叫上中南海的其他领导人们一起种,比如黄瓜、茄子、白菜、西红柿之类种的都有。
他不爱摆弄花花草草,觉得花草不能吃,还吸收了土地养分,所以院子里很多花都被挪走了。
毛主席看着自己的种的地,脸上笑意不减,当菜成熟被做好送上桌,他就更高兴了。
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他明明可以过更享受更舒适的生活,但却从不刻意追求奢华,也从不浪费。
他懂得百姓的不易,懂得生活的艰辛,所以才会时刻将百姓放在心中,反而自己就没有那么讲究享受了。
其次就是穿衣。
毛主席穿衣服不讲究什么材质样式,只要舒服就行。
有传闻说毛主席在穿衣方面十分随意,甚至穿过带洞的袜子去见外宾,为了防止被外宾看见,毛主席还得缩着脚。
这样的说法也遭到了林克的否认。
他说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毛主席的确不计较衣服是否华美,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过得如此困难。
要是让毛主席穿着带洞的袜子去见外宾,那他们这些身边的工作人员,恐怕一个个都要被开除处理了。
林克表示,毛主席是个很重礼节的人,尤其是在外宾和民主党派人士面前,他一向是彬彬有礼,干净整洁。
不过他里面的衣服的确会有些补丁,比如他的睡衣,上面补了不少补丁,工作人员都劝他换了,但他一直没同意:
“我们的国家很穷,发的布票很少,你们不也穿着补丁衣服吗?我为什么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
还有他盖的被子,毛主席的房间是恒温的,所以在屋里他习惯盖毛巾被,这样刚刚好,也不会着凉。
曾有传言说毛主席的毛巾被打了几十个补丁,一捅就破了,林克对这种说法也很是无奈,因为实在是太夸张了,他们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再有就是住的情况。
毛主席对住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早在陕北的时候,他就住过窑洞。
那些年艰苦的岁月,毛主席在窑洞里都坦然自在,建国后来到中南海,他就更不会有什么多余的要求了。
毛主席住在中南海丰泽园,但很多时候,他都在自己的菊香书屋里工作生活。
这里有上万册书籍,毛主席长在这里办公,有时也会在这里会客。
菊香书屋里有一张巨大的木板床,是毛主席刚搬进这里时让工人们做的。
这张床比一般的床要大出不少,因为主席有看书的习惯,看完后,他经常就是往床上一放,这就导致毛主席的床上,一半都被书占了。
但他老人家觉得挺好的,这样就能随拿随看,还方便不少。
1972年,毛主席在菊香书屋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
当美国人看清毛主席书屋的样子时,无不目瞪口呆,他们以为毛主席的会客厅不说金碧辉煌,怎么也得光鲜亮丽,却不想会是这个样子。
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这是一件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下也堆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外,而不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厅。房间的一个角落有一张简易的木床,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起而着意加以保护一样。”
毛主席的朴实和这满屋汗牛充栋的古籍,让基辛格等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不知道的是,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即便毛主席是领袖,也是交房租的,还有其他住在中南海的领导人们也是一样。
这样的情况别说出现在国外了,就算是新中国之前,也从没有听说过哪位领导人住房还要交房租的,这让人如何能不对毛主席肃然起敬呢?
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曾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65年,毛主席重返井冈山,住在一个宾馆里。
当时宾馆做好了要好好招待毛主席的准备,但最后却接到通知,主席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两块五,不能超标。
无奈之下,宾馆的人只好严格按照标准来。
一周之后,毛主席离开了宾馆,但让宾馆的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的生活秘书竟然来交房费。
之前宾馆从未想过要收毛主席的钱,所以连忙拒绝了,但生活秘书却说,这个钱必须得交,因为毛主席从来不占群众的便宜,要是宾馆不收下这个钱,他回去也不好交差。
宾馆老板只能收下钱,包括这几天的伙食费,秘书也一并付了。
有这样以身作则的领导人,实乃国人之幸。
所以,毛主席朴素不假,勤俭节约也是真,他身上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但对于一些夸大事实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学会辨别。
我们永远怀念伟大的毛主席,向他老人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信息来源:
《毛泽东的睡衣》 中国政府网
《毛泽东住中南海也要付房费》今晚报
《毛泽丁饮食真想:关于菜谱和食谱》
《毛泽东秘书:主席衣服没打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