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福散文集《百年长影》自序:只求及格的生命答卷

拓客说宗教 2024-09-15 03:29:49

文|马有福

时至 2023年秋,我工作满四十年了。其中,从教十五年,事媒体二十五年。这之中,一度教人读书写作;自己也曾一直在读书写作。回顾过去,读读写写,写写停停,从未有过专业投入状态,亦未曾笔荒芜弃之如尘过。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并非吃写作这碗饭的人。我的写作,对于评职称、晋级等一无所用。所以,写作对于我来说,只是打发业余时间的一种生命方式,是一块生活的自留地。

可是,久而久之,我却不自觉地就这么上瘾了。瘾虽不大,但已经到了难以戒除的程度。这,就免不了在稿纸、电脑上涂鸦多年,并拉拉杂杂积累了一些含着不同心境、不同水平的文字。它们,就像我小时候玩游戏画在村巷里的那些石块、土墙等一切隐蔽之处的暗号一样,到处都是,有时自己都忘了是何时画下的。现在,退休渐近,翻看电脑,我忽然发现:这几十年,我专就人物采访的口述记录和有关人物的散文随笔、通讯印象记、速写等加起来完全可以合为一集了。兴之所至,就凑成了这么一本《百年长影》。

我之起这么一个名字的用意在于:透过他们,可以一睹青海回族百年的脚步,并从他们身上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底色和内在脊梁。勇于担当,从不排外。主动融入,与时偕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包容大度爱国爱教。无论大人物,还是老百姓,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切身行动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现实定位的。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们做了最为生动的诠释。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子咋走,他们心里最有底、脚下最有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书中人物大都是随机遇到的,或一时触动过我的,那些九十岁的老人则是跟随金镖阿,与朋友们一同嘘寒问暖活动之副产品,其中,蕴含着金阿訇等敬老尊贤访问组众兄弟的心血和关注;至于本书中收进人物的先后顺序,更是抓到那个就是那个。一直没有突出谁的想法,更没有遮蔽谁的初衷。人不知而不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曾想过谁比谁强,或争名逐利。对于人们“胆子大,叶子嘛.没文化”的偏见更是从来不曾上心。至于外人文字的言不及义,或好或坏,亦都从不计较。他们的大度随和,让我因此增加了一直书写的自信。

看到这里,有读者或许要问,某某更优秀,某某更值得一写,但你为什么却视而不见了呢?我想告诉你的是,不好意思:肯定有很多更值得一写的人,但我们却因种种原因而失之交臂了,包括我已经列人目录要写的几位书画家、社会贤达,对他们,我也只能等未来的口唤与下次的注定了。别说是这了,包括书中配图,我也还留下了诸多遗憾与不足。有的确实是因为人已去世,再要照片,怕引起亲人的伤痛而作罢;有的则是怕引起肖像权争议而主动放弃了;更有一些则是因一己之懒造成了将就凑合。事不求全,我只好听之任之,留此大伤疤,只求及格,无法满分了,但愿读者理解。

我知道,我的这些文字很边缘,它不在课题和项目界内,更不在预约或热捧的范围。有一些,虽然阴差阳错,撞运发表,或微信转发,但大都不会在人们心目中引起轩然大波、转载连发。这是因为文字所关注的人物大都本身很边缘,有些人身上摸半天都摸不出一丝半点新闻价值或项目价值。但我之看重它们乃是因为这曾经是我一时的心迹,无论优劣,在更大的历史坐标中或许还有一点参考价值。

最后,我想声明的是,我之所写对于触碰到的这些人来说,亦只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井中观天,离其精神本质定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离专业的挖掘亦还遥远,再加上案头不足,采访急促,更有惊扰、肤浅浪费材料之嫌,敬请行家勿做进一步学术推敲,但愿这冰山一角提供的线索,引君进人更深的堂奥。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位主人公或其家人的支持,许多老人等着我出书的消息而不断打电话问我进度,这使我始终很感动。老朋友马学良先生题书名不取分文。德隆印刷厂张芳平厂长及其团队多人更是跑前忙后,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其专业精神打造出来的图书精品样貌让我的文字由此增色不少。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关心并支持它的朋友一直在默默地帮我,为我祝福。我谨对他们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0 阅读:0

拓客说宗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