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背地里和欧委会进行磋商?造谣!

照理 2024-11-02 03:02:12

欧盟针对中国汽车的关税大棒终于落下。10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根据欧委会文件,在原有10%进口关税的基础上,三家抽样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的最终反补贴税率分别为17.0%、18.8%、35.3%,特斯拉反补贴税率为7.8%,合作非抽样企业反补贴税率为20.7%,其他不合作企业税率为35.3%,自10月30日起实施。

针对这种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针对这个有意思的所谓“反补贴税”,我国商务部回了六个字“不认同、不接受”。

然而,紧接着,更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所谓“上汽背地里和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磋商,出卖国家利益”的言论,突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10月31日,上汽集团紧急发布声明:近日部分媒体发布报道,援引欧盟单方面披露的“反补贴调查终裁报告”观点称,上汽集团单独与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经上汽集团内部自查,并与国家相关权威部门沟通确认,上述报道内容严重背离事实,纯属造谣;在欧盟反补贴调查案中,上汽集团始终是中国机电商会“价格承诺方案”的主要参与方,从未与欧委会就上汽方案进行过单独沟通和谈判。

更猛的是,上汽集团还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欧盟委员会的终裁认定,上汽深表遗憾,拟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将本案起诉至欧盟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5.3%,为什么上汽被顶格制裁?

很简单,因为上汽在欧洲卖得最多,最争气。在中国享受“国民待遇”的特斯拉,税率却只是上汽的四分之一。

在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明确了未来战略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此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锐意进取、持续创新,辉煌成就震惊世界,连续9年位居全球产销第一,以上汽、比亚迪、吉利、长安为代表的中国车企,三电核心技术更是“吊打”欧美日韩传统汽车列强。

也就是在2014年,上汽提出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新四化发展战略,瞄准智能电动新赛道启动全面转型。此后十年时间里,上汽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研发投入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成功推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2017年和2024年,上汽凭借插电混动系统和电池技术两次摘得中国最顶级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得益于强大技术和过硬品质,上汽整车销量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并在新能源以及海外市场上实现巨大突破。

在欧洲市场,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出海旗舰”,上汽销量占到所有中国车企在欧销量的七成。2023年,上汽MG在欧洲销售了23万辆汽车,同比翻番;其中, MG4 EV这款“纯电小钢炮”(也就是上汽星云纯电平台上的第一款全球车)销量达到10万辆,历史性地战胜了大众ID3等,一举成为欧洲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冠军。被欧盟点名的另外两家中国车企吉利和比亚迪,在中国车企欧洲销量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增长势头也特别迅猛。

面对反补贴调查,上汽做了什么?

上汽做了很多,但概括起来也就四个字“不退、不怂”。

2024年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反补贴调查初裁信息预披露,为上汽计算出38.1%的补贴率,也就是税率。针对初裁预披露中存在的计算错误,上汽迅速提交抗辩。7月4日,欧委会正式公布初裁结果,更新税率为37.6%。

7月18日,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上汽参加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后听证会。7月19日,在欧盟应上汽要求举行的反补贴调查专题听证会上,上汽明确提出:欧委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例如调查要求配合提供与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等(是的,你没看错,欧盟还在借着反补贴调查的名义“偷技术”),超出正常调查范围;欧委会对于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例如将外国合资方独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混淆为上汽的关联企业,纳入补贴率计算范畴;在调查过程中上汽已提交了数以千计的书面资料,但欧委会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关键信息和抗辩意见,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

厉害的是,上汽站上贸易战最前线的同时,还继续经营着自己的欧洲业务,而且经营得还很好。今年前9个月,上汽MG品牌在欧洲市场累计交付超过18万辆,销量继续保持同比正增长。

对于自己的欧洲业务,上汽方面是这么说的:目前,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自身应对欧洲贸易壁垒的适应能力,包括加大力度向欧洲市场引入搭载各种动力系统的全新车型,进一步丰富上汽MG在欧洲的产品序列,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回馈欧洲消费者对MG品牌的信赖和热爱。

潜台词是,电车受影响,我还有混动和燃油车!关税壁垒,呵呵。

上汽到底是不是内鬼?

“私下和欧盟谈判内鬼三家车企被曝光”,确实有媒体做了这样的标题。

但是,上汽是国企龙头,做内鬼实在是没那个资格啊!

那接下来就捋一捋实际情况。

10月25日,欧委会在有关中欧举行视频会谈的新闻中表示,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欧委会有权与参与调查的不同企业商谈价格承诺,与中国机电商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并不排斥其他企业单独与欧方商谈价格承诺。

这里提到的价格承诺方案,是欧委会加征关税的替代选项,具体指,在华生产并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的中国和外资车企提高产品售价,同时限制出口数量,以保护欧盟汽车产业不受冲击。

欧盟是想“暗度陈仓”来“分而化之”,但我国商务部针锋相对地警告,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彼此信任,干扰磋商整体进程。

于是,10月30日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终裁报告里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内容:上汽集团、吉利下属的smart和沃尔沃曾分别提出了单独价格承诺方案,但未获欧盟认可。

最新的信息是,吉利也发了声明:从未私自与欧委会单独进行沟通谈判。

大胆猜测,这有可能是上汽和吉利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向欧盟提出了价格承诺方案,试探欧盟的态度或底线。

而欧盟突然抛出这些信息,就只能说明它真的怕了,怕煞了中国智造。打不赢,就耍赖;耍赖了,也耍不赢。最后没办法,就连挑拨离间、栽赃陷害这种技俩都使出来了。

0 阅读:0

照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