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通信研究报告:军民两栖龙头,北斗+卫通两翼齐飞

科技认是不认识 2024-02-19 17:06:13

(报告出品方:华泰证券)

底蕴深厚的军民两栖 ICNT 龙头

底蕴深厚,四大板块协同并进

公司是特殊通信领域的老牌龙头,历史底蕴深厚,业务布局广泛。海格通信全名为广州海 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前身是 1956 年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原国家 电子工业部)国营第七五〇厂,于 2010 年实现 A 股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全频段覆盖的无 线通信与全产业链布局的北斗导航装备研制专家、电子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是 行业内用户覆盖最广、频段覆盖最宽、产品系列最全、最具竞争力的重点电子信息企业之 一,聚焦 ICNT(IT+CT+NT)产业,形成了“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数智生态” 四大业务布局,正在成长为军民两栖的 ICNT 龙头。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公司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一方面进行持续 的内生发展,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巩固主营业务优势,成为特殊机构通信与导航龙头;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实现对已有业务的拓展,先后收购了海通天线、摩诘创新、 怡创科技、驰达飞机等企业,通过“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实现了军民业务的广泛布局以 及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公司于 2016 年进行业务调整,将原有分散业务聚合为四大板块,业 务板块更为明晰及聚焦,并基于四大业务,向卫星互联网、北斗+5G、无人系统等领域延伸。

定增布局卫星互联网、北斗+5G、无人产业等新兴领域,投资总额达 45 亿元。2023 年 3 月 15 日,公司公告定增预案,将投资“北斗+5G”通导融合研发产业化、无人信息产业基 地以及卫星互联网研发三大项目。2023 年 10 月 19 日,公司定增发行 1.77 亿股,发行价 10.46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 18.55 亿元,发行对象除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外新增 9 名投资 方,包括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移资本(获配 0.42 亿元)、兵器集团旗下北斗七星股权投 资基金(1.5 亿元)、航天科技旗下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1.3 亿元)、保利防务(1.3 亿元) 等我国通信、北斗、卫星应用、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重要参与方,充分彰显对公司 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认为此次定增将助力公司完善新兴领域的业务布局,打开盈利来源。

国企控股结构稳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控股股东为广州无线电集团,实控人为广州市国资委。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为海格控 股股东,在 2017 年、2018 年增持公司股票,2023 年参与公司定增发行,截止 2023 年 12 月 27 日的最新持股比例为 25.31%。广州无线电集团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为 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广州市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通过投资产业 公司支持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其中海格通信是广州无线电集团在无线通信、导航领 域投资孵化的重要标的。

管理层经验丰富,年轻化团队有望持续推动公司机制创新。公司是国有企业混改的先行者, 体制机制灵活。2022 年,公司对管理层进行了换届选举:1)余青松先生于 1975 年出生, 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海格天腾、摩诘创新、驰达飞机等子公司董事长与董事,是广 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理事长,拥有公司技术、市场等多个部门的管理经验;2) 邓珂先生担任副总经理,兼任公司研究院院长、未来技术探索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新一代 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理事,曾在公司研究所超短波部、联合通信事业部任职;3)钟世广 先生担任总经理助理,兼任海格晶维产业集团总经理,曾任公司北斗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我们认为,启用年轻化管理团队有利于推动公司管理能力提升与激励机制持续完善。

业绩稳健成长,重视研发投入

公司业绩 2015-2017 年受军改影响下滑,自 2018 年起恢复增长,整体表现稳健。公司 2015-2017 年受军改影响,无线通信业务订单积压,营收有所下滑。2018-2022 年,随着 军改影响消退,公司业绩随即好转,营收进入稳步攀升阶段。今年来,公司新签合同及产 品交付增加促进收入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 40.35 亿元,同比增长 8.79%。 2018-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呈现同步增长,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68 亿元,同比增长 2.23%;2023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3.59 亿元,同比下滑 9.03%,主要 系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其他期间费用同比增加。与七一二、盟升、烽火、北斗星通等同业公 司相比,受益于业务多点布局与协同发展,海格通信受军品单一行业影响程度相对低,归 母净利润波动程度小。

公司各类业务营收保持增长态势,无线通信和数智生态为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业务由四大 板块构成,其中:1)无线通信业务在 18-21 年受益于军改落地,营收 CAGR16%,22 年 受到疫情影响,收入同比下滑 4.77%,1H23 公司持续交付订单,实现收入同比+37.45%; 2)北斗导航业务受益于军民市场开拓,18-20 年营收 CAGR 15%,21 年以来业务放缓主 要系疫情影响和军用北斗三号设备暂未放量;3)航空航天领域,公司模拟仿真协调与飞机 零部件制造业务紧抓下游机构市场机遇,业务增长势头良好,19-22 年营收 CAGR 为 18%; 4)数智生态业务受益于公司在运营商代维服务中标份额的持续提升,维持了稳定的增长速 度,19-22 年营收 CAGR 为 5%。

公司盈利能力稳健,波动较小。18-1H23,公司综合毛利率波动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产 品结构变化、原材料价格以及军品审价等,其中 2023 年前三季度北斗导航业务营收同比下 滑,导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得益于稳定的毛利率与较好的费用率控制,公司净利率稳 健,2023 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下滑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与七一二、盟升、烽火、 北斗星通等同业公司相比,海格通信盈利能力稳健、波动较小。

公司费率管控能力良好,总体呈现趋降态势。公司完成业务剥离后,在费用控制上进行严 格管理,整体费率从 2017 年的 37.56%降为 2022 年的 22.01%,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 收 比 重 稳 中 有 降 , 2023 年 前 三 季 度 公 司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同 比 +0.12/+0.32/-0.43/-0.01pct,整体费用率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七一二、盟升、烽火、北 斗星通等同业公司相比,海格通信期间费用率水平整体更低,展现了更强的费用控制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近几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均维 持在约 15%的高比例,研发人员数量保持较高占比,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近 8 亿,主要投 向北斗三号相关设备、新型短波、超短波设备等系统研发,以及卫星通信设备、无人系统 设备等领域研发。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约 6.5 亿,占营收 16.6%。研发专利数量 方面,截至 2023 年 1 月 14 日海格母公司拥有 613 余项专利,持续开展核心技术与关键技 术的攻关,突破了多项卡脖子领域。

短期扰动不改军工信息化趋势,坚定看好“通信+北斗”成长性

信息化是我军长期能力建设的重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 合发展,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过去一年内,受行业弱β影响,军品行业订 单情况普遍疲弱,交付节奏放缓。我们认为短期人事调整不改军工信息化长期大趋势,军 事通信和北斗导航作为军工信息化先行基础设施,将率先受益。

军用无线通信前景广阔,短波、超短波和数据链有望快速增长

军事通信连接作战要素,是信息化的基石和底座。军事通信系统由通信装备、设施及通信 人员组成,完成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武器系统,以及武器系统与 武器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用以实现军队指挥、协同和武器控制,在其中扮演“神经网络” 的角色。具体到 C4ISR 系统中,情报、监视、侦察系统(ISR)负责各类数据的采集,计 算系统(Computering)负责对各类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指挥控制系统(Control&Command) 则根据获取的态势,基于作战条令和指挥官的作战决心,形成对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指 挥控制命令。整个作战流程中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应用的分发都要依托军事通信系 统,通信系统使分散的传感器平台、武器平台、指控平台等作战诸元互联互通,形成一个 完整系统,军事通信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石和底座。

我们测算 2025 年军事通信市场规模达到 510.18 亿元,“十四五”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3.07%。尽管我军通信装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在军事通信上的投入和装备情况与 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军事电子与通信系统开支占国防开支比例较低。随 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对信息化的需求,我国在军事通信、电 子信息领域的投入有望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我们在 2022 年 1 月 21 日发布的《军事通 信:国防信息化先行基础设施》中测算,“十三五”末期 2020 年军事通信市场规模 276.07 亿 元,2025 年军事通信市场规模 510.18 亿元,“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13.07%。

我国短波、超短波战术电台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武器装备信息化将是长期需求。我国军 事装备信息化起步时间较晚,美军在 2020 年前后已全部实现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信息化, 其中战术电台的渗透率达到 200%以上, 而同期中国战术电台的渗透率仅 30%,因此信 息化将是我军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建设重点,随着 2018 年军改落地和 2020 年联合作战 的提出,我们认为 2025 年之前超短波电台将持续放量,龙头企业将受益于战术电台换装 及渗透率提升。

数据链是 C4ISR 的信息传输纽带,新作战样式与新武器平台共驱需求蓝海。根据张沛等《美 国空军数据链体系发展现状及建设方向》(2023),数据链系统将战场指挥控制平台、传感 器平台、武器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铰链起来,实现在规范消息格式和通信协议下的实时信 息交换、共享和分发,为指控、态势共享、侦察监视和火力协同等作战任务提供通信能力 支撑。按照功能的区别,数据链分为指挥控制链(代表型号 Link-16)、情报链(代表型号 CDL)、武器协同链(代表型号 TTNT、IFDL)。在海空联合作战、马赛克战等新作战样式 演进以及巡飞弹、水下无人潜航器等新武器平台增长的驱动下,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事通 信领域的主要增量之一。

在无线通信领域,公司实现全军兵种覆盖,处于行业优势地位。随着军工信息化建设的推 进,作战部队对于军事通信装备的需求旺盛,公司在短波、超短波、卫星通信等领域均处 于优势竞争地位:1)短波、超短波业务:全面突破机载主流平台,下一代超短波和数字集 群产品顺利完成重要的科研节点,即将进入订货阶段。2)卫星通信业务:全面竞标入围下 一代卫星通信基带模块、设备、站型和系统装车,天通一号全面进入陆地、水面、空中平 台上装市场,“十四五”规模可期;终端射频芯片成功扩展到下一代卫星通信导航领域,是 业内唯一获得部委和行业双向认可的厂家。

通过复盘公司无线通信业务的历史发展,2015 年至 2017 年处于军改阶段,公司军品订单 规模呈现缩减态势;2018 年-2021 年,军改落地,公司军品进入全面恢复期,实现同比快 步增长,18-21 年营收 CAGR 为 16%;2022 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无线通信业务略有下滑 (YoY: -4.77%);1H23,公司无线通信业务呈现强 alpha,1H23 营收同比+37.45%(同业 公司七一二无线通信业务 1H23 营收 yoy-8.36%、烽火电子无线通信业务 1H23 营收 yoy-5.50%)。展望未来,随着装备更新换代提速,以及无人化、智能化带来的新通信需求, 公司军工无线通信业务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军用北斗三号换装周期启动,有望超越北二阶段增长曲线

北斗三号系统代际升级,推动新周期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经历了“三步走”发展历程, 2020 年北斗三号系统建成,技术和服务大幅升级,实现了覆盖范围、定位精度、授时精度、 用户容量等方面的提升,并突破了卫星信号体制、星间链路、时频基准等卫星载荷技术, 以及综合电子设计、高效电源设计等卫星平台相关技术。 北二时代,北斗导航应用企业可根据公开的信号编码,通过专用硬件对北斗卫星信号采用 相应数字解调方案;北三时代,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将通过星座卫星的 B1C、B2a、B2b、 B1I 和 B3I 信号提供,北三信号体制不再完全公开,要使用北三全部授权功能,则需终端 集成专门的北斗芯片。北斗系统信号频率、信号体制、协议编排的升级将推动北斗终端接 收机的替换升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特种领域发挥重要价值。卫星导航技术能高精度、全天候、大范 围、多用途地为陆、海、空、天各种物体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在战场环境下为各 个作战要素提供精准的时空基准。美国的 GPS 系统军用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军用产 品生态系统,包括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打击系统等,其飞机、坦克、舰船、单兵、精确制 导弹药均配备相应终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覆盖服务,定位精度、授时精度等性 能大幅提升,并加强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三号应用于军事指挥、作战支援和智能装 备等领域,下游从传统的车、船、舰扩展至机、弹、单兵以及无人等平台,特殊机构对北 斗三号装备换装需求强。

在作战平台数量增长与新增应用领域的驱动下,北斗三号特殊机构需求有望显著放量。据 盟升电子招股书,以战斗机为例,我国空军歼-8 型号、强-5 型号战斗机逐渐退役,而歼-20、 运-20 等系列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化战斗机部署进度加快。随着武器更新换代以及 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弹载卫星导航设备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据海格通信 2022 年年报, 在特殊机构市场中,综合终端、无人平台和各类武器平台将是北斗三号最大的三个应用领 域,相关市场空间都达百亿。 类比北斗二号 2012~2015 年周期,北斗三号需求有望在 2023-2027 年实现快速增长,24-25 年有望成为订货高峰。2000 年北一实验型系统建成,特殊机构客户并未大规模采购;12 年建成北二系统,特殊机构需求释放,带动上游北斗终端厂商业务快速增长,海格通信/振 芯科技 2013-2015 年北斗导航业务营收 CAGR 分别为 63.65%/61.85%;20 年北三系统建 成,各机构进入北二向北三替换应用装备阶段。目前,北二共有 17 颗卫星处于运营状态, 其中有 13 颗在 2012 年底前发射。单颗北斗导航卫星的设计寿命 10 年至 12 年,从北二经 验来看卫星可服务到 12 至 14 年,即 2012 年前发射的北斗卫星已接近寿命末期,保守估 计这些卫星最迟将在 25 年前后退出服务,已有的北二装备或迎来全面换装需求。因此,我 们认为 24-25 年机构市场将步入北三产品订货高峰。

导航芯片是北斗导航终端设备的核心,芯片自研能力构筑终端厂商竞争优势。卫星导航芯 片对导航定位接收电路进行小型化和集成化,通过接收由导航卫星发射的特定频率无线电 信号,对无线电信号中信息进行解析、计算和处理,获得当前的位置、时间等数据并向外 输出,实现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卫星导航芯片可分为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及射频基带一 体化芯片(SoC)三类。导航芯片是导航终端上游元器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根据观 研天下,早年我国几乎 95%的卫星导航芯片直接或间接来自国外,导航设备生产完全受制 于国外芯片生产商。随着国产厂商的突破,国外垄断的格局已有明显改善,主要国产厂商 包括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华大北斗、振芯科技、中科微电子、泰斗微电子、兵器导控所、 声光电科等。

公司是军用北斗装备核心供应商,芯片优势领先,目前北斗三号各型终端已进入批量订货 阶段,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在北斗导航领域,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体制,围绕卫星导航设备 与芯片研制,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是特殊机构市场中北斗三号芯片型号最多、品类最 齐全的单位之一,由公司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射频芯片、抗干扰模组等在特殊机构比测中 均获得第一名。在北斗三号时期,公司全面布局特殊机构市场,不断突破新领域平台,竞 争优势突出,有望稳步提升北三时期市场份额。

超前布局多项业务,进军民品广阔蓝海

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形成先发卡位优势

卫星互联网是人类全球互联+走出地球的信息基石,产业迈向高速发展阶段。卫星互联网是 以卫星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具有全覆盖、低时延、宽带化等特点,在军民领 域均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与商业价值。卫星互联网更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确定性最高的技 术,将在 6G 时代首次实现全球网络覆盖。卫星互联网产业正蓬勃兴起,据 SIA 数据,2021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 19837.4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 38721.7 亿元,CAGR 为 18.2%。

太空“圈地运动”如火如荼,星链全球布局,业务多点开花。放眼海外,低轨商业通信星 座建设处于高峰期,以 SpaceX“星链”、OneWeb“一网”、亚马逊“Kuiper”等星座为引 领,群雄逐鹿抢占市场先发位置的态势显著。其中,星链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与清晰的商 业模式,构建了当今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应用最广泛(家用/消费电子/车/船/飞机/军 用)的低轨星座,成为商业化落地最早的低轨星座运营商。截至 2024 年 1 月 15 日,星链 总发射量达到 5716 颗,全球用户超过 220 万人,已实现星链业务现金流盈亏平衡。

我国低轨星座即将拉开建设大幕,用户段是实现星座商业闭环的关键。卫星互联网已纳入 我国“新基建”范畴,在“星网”、“G60 星链”两大低轨星座建设需求的牵引下,我国产 业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步:朱雀二号、天龙二号、引力一号等民商火箭成功入轨,海 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山东海上发射场补足发射工位短板,格思航天卫星总装工厂投产,平 板卫星、激光通信、大型相控阵、NR NTN 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根据海南商发、上海松 江官方微信公众号,星网将于 2024 年 6 月开启发射,G60 将在 2024 年实现 108 颗卫星发 射并组网运营。随着火箭可回收技术突破和卫星量产驱动成本降低,后续组网节奏有望提 速。在实现低轨星座组网与运营后,产业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星座商业化落地,下游用户 段的开拓将成为重中之重。在大众消费市场、行业市场、出海等需求的驱动下,用户终端 设备制造和卫星互联网运营商发展前景可期。

用户终端是产业链价值占比最高的环节,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227 亿元。在供给瓶颈改 善、需求持续扩大、政策利好支持与关键技术突破等多重驱动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未 来将有较快发展,根据华经产业研究与 SIA 预测,2021 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总规模约为 292.5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上升至 446.9 亿元,22-25 年 CAGR 为 12.4%。从产业链构成 看,相比于上游的卫星制造与发射等环节,下游终端和应用市场规模最大、天花板最高。 根据 SIA 数据, 2021 年全球用户终端设备市场规模占比达 50.8%,按照同等规模占比测 算,2025 年我国卫星互联网用户终端对应市场规模为 227 亿元,其中消费电子、智能汽车、 航空机载、航海船载等为典型应用场景。

手机/汽车直连卫星成为行业趋势。在 Space X、华为、苹果、吉利等厂商参与下,手机、 汽车等终端直连卫星已经成为卫星互联网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目前的手机直连卫星 方案为 “改终端不改卫星”,通过在终端增加硬件的方式,采用天通一号卫通与地面蜂窝 通信的双模体制,包括华为 Mate60、荣耀 Magic6、OPPO Find X7。海外 Space X、AST Spacemobile 则沿着“改卫星不改终端”的技术路径,使用地面移动网络运营商频率,目 标实现未经修改的存量手机直连卫星。

受益于卫星通信功能的普及,卫星通信芯片产业链订单快速增长。据彭博社 2023 年 9 月 8 日报道,根据 TechInsights 为彭博社拆解 Mate60Pro 设备的分析,华为 Mate60Pro 卫星通 信调制解调器来自华力创通,射频收发器来自广州润芯科技(海格通信子公司)。根据华力 创通 9 月 5 日与 10 月 23 日公告,公司在 2023 年与某客户签署了《采购主协议》,公司在 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收到该客户采购订单总金额约为人民币 4.95 亿元,超过公司 2022 年 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 100%。海格通信于 10 月 28 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大众市场, 公司卫星通信芯片方案与多家手机厂商合作。

卫星互联网为公司重点战略方向,打开长期增长空间。相比于传统的中高轨卫星通信系统, 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波形体制设计更为复杂,射频和基带终端器件面临重新研发的需求。海 格作为特殊通信领域老牌龙头,在同行中较早介入卫星互联网研发工作,是地面终端、芯 片、模组等研制厂家之一。目前,海格利用波形体制优势,获得手持终端等多种型号的研 制资格。在定增方案中,公司投入 16.5 亿元,先行开展各类射频芯片、基带芯片、通导芯 片、宽窄带终端等产品的研发工作。根据 2023 年 9 月 19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院士李德仁在“海峡两岸(武汉)高科技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的演讲,预计 2025 年我国将 建成“星网一期”。随着我国星网星座后续投入运营,公司前瞻布局的先发优势显著,有望 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实力先获得良好的市场份额。

北斗民用走向规模化,公司与中移合作攻关“北斗+5G”

北斗导航受到国家政策重点支持,产业规模化发展可期。近年来,我国北斗导航领域利好 政策频出,2023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北 斗规模应用。2023 年 3 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表示,在加速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北斗系统还将积极发展多种导航定位授时技术,2035 年前建成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 提供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为未来智能化、无 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在大众消费、交通运输、应急通信、农业等细分领域,我国先后 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北斗三号产品推广与规模化应用。

北斗大众需求与行业应用涌现,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2023 年 5 月发布的《2023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 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5007 亿元,同比增长 6.76%;其中芯片、导航数据、终端设备、 基础设施等核心产值达 1527 亿元。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战略实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 务在高精度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无人系统、智慧城市、机器人等领域有望深化应 用,产业规模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根据观研天下预测,2026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 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001.22 亿元,2023-2026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7%。

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是北斗民用两大场景,北斗上车、手机逐步成标配。在消费电子产品 侧,自华为 Mate50 北斗手机系列上市以来,我国搭载北斗短报文功能的大众手机与智能可 穿戴设备产品不断推出。在智能汽车侧,高精度卫惯组合导航支持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吉 利旗下极氪、银河系列多款车型搭载北斗短报文双向消息功能,实现卫星功能量产上车。 根据我们 2023 年 8 月 23 日发布的《商业航天:关注卫星导航应用》中测算,2022-2027 消费电子北斗芯片潜在市场规模 0.92 /8.48 /15.74 /21.94 /27.32 /31.98 亿元,CAGR 为 103.34% ; 2022-2027 国 内 乘 用 车 车 载 组 合 导 航 的 市 场 规 模 有 望 达 15.19/27.45/35.55/56.10/70.04/82.86 亿元,CAGR 为 40.39%。

“北斗+5G” 技术融合和加速应用是产业发展趋势。从技术特性的角度看,北斗与 5G 有 显著的互补与协同效果,5G 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征,北斗系统具有高精度导 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等能力。“北斗+5G”的融合发展,一是能够有效提升 5G 系 统时间同步精度,支持基于高精度时空基准的通信业务开拓;二是可增强北斗导航服务能 力,比如 5G 自身可实现优亚米级的定位能力,能够与北斗形成信号覆盖互补,实现从室外 到室内、从地面到地下无缝隙衔接与定位;三是实现通导融合,助力形成泛在、无缝、高 精度、高可信的 PNT 体系,提高我国综合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我国通信运营商正在积极加 码“北斗+5G”业务布局,在传统领域,“北斗+5G”高精度定位已有工程建设、测量测绘、 环境监测、码头装卸、机场调度等应用场景,在新兴领域,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物 流、精准农业、无人机、手机高精度定位等北斗融合创新应用发展迅速。

行业格局方面,北斗产业链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我国北斗基础元器件如芯片、板卡、天线 以及电子地图等实现自主可控:1)芯片:早期主要由科研院所研制,随着国产厂商的突破, 国产芯片出货量持续提高;2)板卡:国产化率达 70%以上,北斗星通子公司和芯星通占据 第一;3)天线:国产化率达 90%以上,北斗星通子公司华信天线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终 端设备国产化率快速提升:1)消费终端产品:手机市场中高通、联发科等手机 SoC 厂商 具备优势,车载终端市场中 u-blox、意法半导体、博通等占据主流,国内导远电子、北云 科技、华测导航等厂商正在推进国产化替代;2)专业类终端设备:GNSS 接收机市场基本 已被国内厂商所控制,主要生产厂商包括合众思壮、南方测绘、中海达及华测导航等。 北斗芯片方面,海格通信自主研发的射频芯片覆盖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多模多频接 收等应用,产品具有高集成度与兼容性;子公司长沙金维研发生产的北斗三号综合型基带 芯 片 “ 海 豚 三 号 ” 采 用 14nm 制 程 , 是 目 前 卫 星 导 航 芯 片 最 高 制 程 , 支 持 BDS/GPS/GLONASS/ GALILEO 全系统全频点导航信号体制以及北斗三号短报文信号体 制,且能够广泛应用于手持终端、便携电子设备等小型设备中。 行业市场方面,公司立足优势细分领域,突破多个北斗行业市场,实现民品业务拓展:1) 交通:公司 2020 年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合作,拓展道路运输终端及服务市场,打造新 一代交通运输服务监管整体解决方案;2)电力:公司 2022 年中标南方电网应对极端情况 高等级指挥所建设项目;3)能源:公司 2023 年中标石化系统北斗定位手环及配件,以及 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车载终端及主动安全监控设备采购项目;4)海事:公司利用自研的 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与数据压缩算法,实现海洋浮标联网,提高了我国海洋管理的能力。

引入战略投资者中移资本,合作攻关“北斗+5G”。根据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微信公众号 10 月 19 日发布的《投资公司完成对海格通信的战略投资》一文,战略投资海格通信是中国移 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通导一体,融合现代通信,推进北斗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 是助力中国移动加快攻关“5G+北斗”,布局空天地一体、卫星互联网的关键举措。中国移 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牵头 “北斗时空子链”,与海格通信在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授时服 务器、单北斗终端等多领域已开展业务合作。

公司重点发展北斗车载、能源等领域应用,军品优势地位有望向民品延伸。根据公司定增 预案,公司投资 8 亿元于“北斗+5G”领域。公司北斗导航产品线将在以下两方面实现升 级:1)增加公司北斗导航产品对 5G 技术的兼容,从而提升产品的综合通信、导航能力; 2)跟随国家北斗系统升级,增加公司产品的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集成能力,提升产品 功能的全面性。公司北斗+5G 项目的目标客户包括特殊机构客户及交管部门、整车厂、大 型石化企业、海事部门等交通、能源、海事领域客户。 公司在军用北斗导航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领先优势。 我们认为,公司军用优势地位有望向民用领域延伸,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将显著赋能公 司民用市场开拓,未来北斗民品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大力发展无人装备业务,助力网络信息体系

无人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激发全面军事变革,推动 作战装备向集群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无人系统具备察打一体、全时空适应、态势实 时感知、低消耗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战场侦察、通信中继、电子对抗、局部精确打击等 现代核心军事行动,其价值在现代战争中不断凸显。无人系统装备已在军事冲突中崭露头 角,例如,土耳其利用空军装备的安卡-S 型长航时无人机和巴拉克塔 TB-2 察打一体型无人 机,对叙利亚政府军进行了打击;2020 年,美国利用一架 MQ-9“收割者”无人机袭击了 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并使其当场毙命。 我国在军用无人系统的研发尚处起步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受到美、俄等在无人领域 发展的刺激与启发,国内特殊机构投入也逐步增大,在无人车、无人机、反无人、集群应 用、编组协同等方面朝着平台通用化、小型化、任务综合化等方向发展。根据海格通信定 增说明书,“十四五”期间特殊机构有望安排大量无人领域的型号任务,逐步开启每年百亿 以上的无人装备市场规模。

公司先发布局无人系统业务,实现从配套向平台的升级。根据公司定增说明书,无人信息 产业基地项目属于对公司的无线通信等产品线的升级。公司的无线通信产品线服务于有人 场景,主要包括运载操控平台、通信设备及相关系统集成等,并在无人场景有一定的业务 和技术积累。通过实施无人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公司的无线通信产品线将基于现有产品和 技术,充实在无人领域的技术体系与产品矩阵,提升无人场景下产品的通信、导航、系统 集成等能力,研发无人运载操控平台、无人通信设备、反无人系统等产品。 技术人才齐发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18 年,公司成立无人系统技术创新中心,集结无人 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技术人才,开展无人系统平台、应用等研发;21 年,公司建设无人信 息产业基地;22 年,公司投资设立海格天乘,打造无人业务发展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同 年在无人系统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首个无人系统型号研制项目,以第一名成绩中标 某无人扫雷车项目;23 年,公司通过定增对无人信息领域投入 20.8 亿元,拟以无人系统智 能化、信息化以及反无人系统为业务核心,打造国内首个集“研发、智造、测试、仿真训 练”为一体的覆盖陆域、空域、水域等多领域的无人信息产业基地。随着公司在无人领域 加强战略性投入,公司无人装备业务有望逐步进入收获期,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0 阅读:0

科技认是不认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