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却让他成为了群狼盯着的猎物。如果说把朱元璋比作一头猛虎,那么他的众多儿子这是一群狼,但是他的孙子朱允炆则像是一只温顺的绵羊,而且这头绵羊已经被周围的群狼给盯上了。话说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爱屋及乌,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引起了各个亲王的不满,他们都认为这个皇帝应该从儿子辈当中选出,但是迫于朱元璋的压力,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由于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资历尚浅,性格软弱,朱元璋也担心他不能够使他的叔叔们臣服。特别是实力最为强大的燕王朱棣。正可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黄龙、一条白龙,这两条龙斗着斗着在宫里就斗起来了,在殿里头就打起来了,最后白龙一溜烟跑了。
这个梦勾起了朱元璋的疑心,他觉得这个梦不普通,一定预兆着什么?带着这样的疑虑,朱元璋来到了第二天的朝堂。朝堂之上格外显眼的是自己的亲儿子朱棣和亲孙子朱允炆,按照常理,以左为尊。皇太孙朱允炆的地位应该比燕王朱棣的地位高,但是朱允炆却站在燕王朱棣的右边,朱棣敢站在朱允炆的左边,显然是没有把他的侄子放在眼里。朱元璋从此对朱棣多了一个心眼。
对于亲王的问题,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这样既能够分散他们的力量,集中皇权,还能让他们镇守各地巩固皇室。明朝分封亲王时朱元璋考虑到历史的经验,防止亲王的势力过大,限定了亲王军队的人数。通常亲王的军队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朱元璋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亲王只能够调动自己的军队,亲王以外的军队他管不了。而且朱元璋还规定亲王“不临民,不裂土”。不临民是说亲王不能管你当地的民政,税收法律。不裂土是说这片土地也不是你有了这个封国别人不能进来,而是你所有的封地都是皇帝的。
虽然朱元璋对各个亲王管控得很严,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朱元璋给他子孙定下的规矩也不例外。他定下的《祖训》中有这样的规定“遇有大事,诸王可以节制诸军”,平常的时候你不能够指挥你封国以外的军队,但是一旦打仗,却是只能由亲王当这个大统帅。虽然其他人公侯将相能征善战,但是他们不是朱元璋的子孙,只有亲王是代表皇帝在皇族,所以在作战的时候亲王可以指挥军队。
其实各亲王对朱元璋都是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他们其实都各怀鬼胎,都对皇位的觊觎,毕竟他们觉得朱元璋的皇位就应该传给儿子辈,不应是孙子辈,所有他们偷偷在各个封国里发展自己的势力。其中实力最为强盛的是燕王朱棣。朱元璋对于已经早有警觉,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可能像对待其他臣子一样,将其诛杀,所以朱元璋临死之前他说:燕王不可不虑啊!
朱元璋在去世之后,亲王们的翅膀早就很硬了,年轻的朱允炆几乎是掉进了狼群之中,作为皇帝,朱允炆也不傻,所以他继位就和大臣们一起商量如何对付他各位叔叔的问题。应该怎么削藩呢?朱允炆第一个削的亲王是周王,因为周王劣迹不少,经常有人告他的状,而且周王和燕王是一母同胞的弟弟,削了周王就削了燕王的手足。燕王最强,不能从燕王那儿下手,朱允炆就先削周王,然后就削齐王、代王、岷王、湘王,不到一年之间五个王死的死、废的废,最后就面临着要跟燕王摊牌,于是就有了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