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生 | 作者可琦饼 | 编辑包图网 | 头图来源前言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交通的核心目标是效率为中心,路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过分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主旋律大背景下,如何构建更温馨、温暖、更具人文关怀的交通环境。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趋势,为老年出行者(老年驾驶人、步行者、骑行者)提供舒适、安全、公平的出行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依靠态度和口号,还要认真深入研究老龄化交通背后的科学原理、规律和应对方法。从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的标准规范上,从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系统运营的方法策略上,切实进行深入细致的开展适老型交通研究与改进。具体到路口设计,研究分析表明,老年驾驶人在抵近和通过路口时存在明显高于年轻人的操作障碍,如何通过改善路口空间设计,优化信号控制,以达到提高路口的适老化运行水平不仅事关交通安全,而且对于提升路口整体运行效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1老年用路人特质◼ 老年驾驶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用路人总体构成中老年驾驶人比例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与之对应的是各种与年龄相关的驾驶操作特征明显变化、驾驶能力整体下降。面对老年驾驶人对道路设施的特殊需求,在道路设计和交通控制中应该予以专门的考虑。例如,有研究表明在25岁之后的年龄每增加十年,驾驶人在夜间视觉上需要增加两倍的亮度才能保障完整接收视觉信息。因此,到75岁,一些司机可能需要相比25岁时32倍的亮度。与年轻驾驶人相比,老年驾驶人的操作技能存在明显障碍,主要表现在:1)信息处理能力更迟缓;2)对道路信息的认知反应时间更长;3)遂行驾驶任务时决策速度会更慢;4)视觉、听觉能力明显衰退;5)对于时间、速度、距离的判断能力显著衰减;6)对复杂情况的深层次认知理解能力受限;7)身体运动能力显著降低。观察统计发现,老年驾驶人在抵近和通过路口时,更难跟随交通标线规定的轨迹行驶,更难找到左转车道的起始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指路标志、在路口正确做出转向决策的能力明显减弱。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面对许可左转信号时,如何精确判断对向车流间隙,选择恰当时机、加速穿越车流完成左转驾驶任务,这对于老年驾驶人是个巨大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在路口设计中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设计要进行适老型调整;信号灯具、交通标志、渠化标线的位置、尺寸、色彩、亮度、可视性标准都要进行重新考虑;信控路口的相位设置(尤其是保护左转相位、行人相位)的适用性条件要进行重新梳理;在信号配时方面,针对老年驾驶人启动延误大、车头时距大、认知反应时间长的特点,路口设计饱和通行能力必然降低,与之对应的信号最小绿灯时间、路口安全清空时间等配时参数的设置标准也需要重新调整。多个关于老年驾驶人的研究中发现,老龄驾驶人在驾车通过路口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很难转头超过90度范围以全面观察路口状态;2)在狭窄的弯道上难以平稳顺畅地完成转弯操作;3)雨雪天气、夜间等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很容易碰撞固定隔离设施、交通岛;4)接近路口时,因标线模糊或路侧标志遮挡,经常发生车道定位错误,误入错误车道;5)在辅助车道(如右转)末端很难快速发现潜在的交通冲突,无法平顺快速完成与相邻车道的合流操作;6)通过路口进入出口道后,面对车道消失、车道合并时无法顺利完成合流操作。尽管上述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老年驾驶人群体,但与老龄化相关的各种能力衰退使得这个群体中问题尤其突出、严重。◼ 老年行人通常情况下,决定是否采用步行方式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出行方式;行程距离远近;去往目的地的出行路径是否安全;相对其他出行方式,步行是否更舒适惬意。除别无选择的情况外,出行距离一直是影响步行选择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行人选择步行的距离限制在0.8公里或更短范围,1.5公里通常是大多数人愿意步行出行的极限,对于老龄步行者这个距离可能还要更短。行人感知安全和实际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过于狭窄的或紧邻机动车道的人行道、信号指示混乱、穿越快速转弯车辆等。另外,物理环境也会影响行走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例如,是否有遮荫的树木;街道和邻近的建筑、景观或公共设施是否提供愉快的视觉环境;是否有充足的照明;是否有可供小憩的空间与设施等等。在我国,由于进入机动化进程较晚,因此步行与公共交通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在进行路口设计时应尤其关注老年出行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在设计行人信号时间、路缘坡道坡度、人行横道宽度长度、路中避险安全岛空间尺寸、人行横道阻车桩高度及间隔宽度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行动迟缓、体能衰弱的特点,关注轮椅等交通工具对宽度、长度、操作范围的限制条件。例如,从空间尺度上看,两个人并排行走或相互擦肩而过通常需要最小1.4米的空间宽度。两个坐轮椅的人则至少需要1.5米才能相互通过(电动代步交通工具需要更宽)。在信号控制路口,行人允许通行信号的时间要适当增加,以满足老年人离开路侧踏入人行横道。尽管相关标准中通常规定行人步速为1.0~1.2米/秒,用于计算人行横道信号灯的清空时间。但是,对老年人或轮椅通过人行横道时,建议将计算参数降低至0.8~0.9米/秒。2路口设计要素变化针对老龄化交通特点,在路口设计上进行综合提升,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驾驶人、行人的道路适用能力,缓解交通安全问题,同时也可以综合提升交通效率。一系列关于几何设计要素、交通控制设施改进的措施可以应用于优化适老化路口设计领域,主要包括:1)路口交叉角度调整;2)调整出口车道宽度(即,路口出口处喉宽调整);3)交通渠化改善;4)路口视距改善;5)左转车道几何偏移、标志指示和线型设计;6)明确边缘线、路缘、中央隔离带和障碍物边线;7)改进路缘转弯半径;8)优化信控路口的左转控制方式(许可左转、保护左转);9)对信控路口的右转交通流进行控制;10)调整优化路牌与指路标志;11)调整优化单行路标志;12)调整优化“停”、“让”控制路口标志;13)明确路口入口道车道功能指派设施与功能指示;14)设置固定交通照明设施;15)改进人行横道设计、运行与控制方式;16)优化交通环岛设计;17)右转渠化设计;18)组合车道设计;19)信号灯具可视性设计;20)高能见度人行横道;21)地面停让辅助标志;22)优化左转方式,减少路口左转冲突;23)无障碍交通信号设施;
以上每一项措施都包含丰富的设计细节,以下仅就其中几项略作讨论:
◼ 改善信控路口左转交通控制在2相位控制的路口,由于老年驾驶人对空间距离、时间长度的判断能力较差,灵活快速操作车辆的技能降低,选择穿越间隙时判断错误,造成因让行左转失败引发的交通事故。这凸显了对于老龄驾驶人来说,通过路口多相位信号控制,设置专用保护左转信号(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的重要性。此外,相比于正常运行的红、黄、绿信号灯,当路口运行于闪灯模式时,老龄驾驶人会面临更多的观察、反应、决策与操作的挑战。这些背后都隐藏着大量安全隐患。实践中建议:尽可能多的设置保护左转信号灯;尽量优化并固定相位转换顺序,符合驾驶人心理预期;考虑到左转操作的复杂性,适当延长左转信号的绿灯时间,尤其避免过短的左转信号;延长左转储车道长度,防止左转排队溢出堵塞交通;优化信号灯位置和大小,在车道正上方、路侧设置信号灯,在路口远端、近端设置信号灯,保障信号灯可视性;采取措施辅助驾驶人规避黄灯决策困境。一个可参考的方法是在入口上游画一条黄线,如果司机在信号灯变成黄色之前没有通过黄线,意味着他无法在黄灯期间通过路口;优化交通信号灯可视性,为灯具设置有轮廓线的背板,以尽量减少眩光的影响;严格控制位于路口附近的节日装饰,这些红红绿绿的装饰色彩会严重干扰驾驶人对交通信号的观察与辨识。◼ 改善路口照明夜间照亮道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道路及其周边环境的能见度,使出行者能够更安全、高效地机动。物体的可见性因素包括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相和饱和度的差异;观察者眼中物体的角大小;看到它的背景的亮度;以及观察的持续时间。这些都与环境照度相关。在各类与夜间交通安全相关的解决方案中,改善照明可能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措施。这一点对于老年用路人尤其重要。◼ 改进人行横道设计、运行与控制方式;路口是行人相关交通事故高发区域,与年轻人不同,由于老年用路人观察反应和身体运动机能的限制,发现危险与避让风险能力明显降低,因此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更加凸显。常见的事故类型包括;
转向交通相关:车辆转弯/合流(左转与右转)过程中撞击行人;
行人闯入:行人突然闯入,被迎面而来车辆撞击;
无信号控制:在无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上,行人需连续穿越多个机动车道;
公交车站:行人从停止的公交车前走出来,被与公交车朝同一方向行驶的车辆撞击;
行人被困:在信号路口,当行人信号变红而交叉车辆启动时,行人被撞击;
夜间:行人在夜间通过人行横道时被撞。
调查发现,很多被事故伤害的老年人表示,在事故发生之前他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抵近,因此没有采取避让措施。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某些颜色的车辆在复杂的背景下或夜间地照度下辨识,对于视觉能力降低的老年人可能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受头颈转动限制,老年人在感知侧面接近的车辆时会更加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关节灵活性会慢慢丧失。老年人的敏捷性、平衡性、协调性和运动技能以及耐力方面都会衰退。这些损失导致步行速度变慢,难以适应较高的路缘、台阶。此外,由于路面视力与判断力降低无法发现的不规则坑洼和判断路缘高度,老龄人往往会摔倒。因此需要在设计人行横道是采用更平缓的坡道、更醒目的标识、更长的通行信号时间。3结语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在数据公布的两日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布。2024年初,由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适老交通涉及交通领域从细微处改善设计、提升品质,改善适老交通环境是每一位交通人不能回避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大量需求调查、数据分析与方法研究,大量现行标准规范需要进行修订。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交通人都能发自内心关注适老交通的问题,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当下老年人出行问题,更是为未来的自己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老了眼眉低垂走不动了,灯火昏黄不定中除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还能摇着轮椅走出家门,不用依靠好心路人的帮助就能从容通行。*《NCHRP 279 路口渠化设计指南读书笔记》英文原版下载地址:https://onlinepubs.trb.org/Onlinepubs/nchrp/nchrp_rpt_279.pdf*本文节选自《NCHRP 279 路口渠化设计指南读书笔记》,作者张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