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龙虎山张天师》,感慨颇多。期待中的玄奇斗法、神秘文化呈现的并不多,基本延续了樊少皇动作片拳拳到肉的打击感,此外影片中随处可见三星堆文化元素,试图出构建蜀地的神秘气息,而这也是阳Sir最感兴趣之处,甚至有些进入博物馆的错觉。
一部精彩的电影,无外乎场景布置、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的交织融合,而场景布置起着奠定影片基调、烘托氛围的重要作用,基于考古视野下对于影片场景布置进行细节解构,此为第一篇。
纵观整部影片,其中频繁出现的场景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青铜人头像、纵目人面具、以及最重要的扶桑青铜神树,阳Sir将结合三星堆考古资料基本情况、按影片中元素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分析。
01青铜人头像在影片的开始,张天师师徒受文大人之邀入蜀,在徒弟王长感叹蜀道难的时候,镜头一转定格在了道路两旁的石雕立人之上,熟悉的人一眼可能就能看出其原型正是三星堆文化中的青铜人头像,只不过将其下部继续延长而成为立柱的式样。
除了这个远景之外,后面的特写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石雕人头像的更多细节。这种青铜人头像,属于其中头戴平顶冠饰、梳单辫辫发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脸呈道倒梯形,眉粗且长,眼睛则是倒八字形狭长杏目,鼻子尤为突出是一个蒜头鼻,嘴巴细长且两侧下勾,耳部装饰有云雷纹。
在剧中,这些平顶辫发人头像是以一体式石雕的形式出现,被当作了立柱使用,那么在三星堆文化中,它原本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K2②:51青铜人头像为例,头像纵径15cm,横径13cm,通宽20cm,通高40cm。这样的尺寸采用了顶盖与颅腔分铸的工艺,也就是中间是空心的,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极有可能是嵌套在木柱上使用的。
至于其性质,由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造型基本一致、显示出了高度的程式化特征,所以学者认为这些青铜人头像有可能是不同世代、不同形象接受供奉的蜀人祖先形象,其在祭祀中的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子”的身份相近。
02金面青铜人头像随着剧情不断向前推进,一个贯穿整部剧巫术场面的人物——驼背老巫婆出现了,而在她的法杖之上,屡屡亮相了三星堆文化极为著名的元素,即金面青铜人头像。但是在影片中却极为巧妙地将其缩小化,成为了老巫婆法杖上的一串饰品,而且如果你仔细数一下的话,会发现这个人头饰品的数量是5个。
首先,为什么我说它是缩小化的呢?因为其实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以K2②:45为例,其尺寸为头纵径14.5cm,横径12.6cm,通宽19.6cm,通高42.5cm。是不是发现和之前没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形制几乎一致,其实两者的差异,除了敷上金色面膜的年代上要晚一些外,基本上没有区别。
至于阳Sir为什么会格外关注它的数量?因为其实在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具的青铜人头像中,只有4个,其中两个平顶辫发,正是剧中表现的那种外;此外还有两个则是圆顶髻发的。
所以,阳Sir也不知为何剧中会采用5个均为平顶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造型。
03青铜纵目人面具在影片中,这个青铜纵目人面具出现的场合基本上很固定,一般都是作为背景存在的,起着一种烘托空间氛围的作用。剧中它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师徒二人住店吃面的时候,这家饭店的背景便是一只硕大的纵目青铜面具,在烛光的摇曳中透露出一丝神秘气息。
第二次出现,则是在一个广场的祭坛上,师徒二人和红缨姑娘亲眼见证了三眼大巫师的神奇巫术,此时这个硕大的纵目人青铜面具又被当作了某种祭祀的图腾,被供奉在了整个村落的祭坛之上。
第三次出现,是张道陵孤身一人前往大巫师宅邸之时,这个青铜纵目人面具又出现在整个房间的背景墙上。由此可见,这种纵目青铜面具的作用在影片中,是一种类似于图腾崇拜的性质,不仅可以供奉在私密空间内,也可以被用在公众场合。这就让阳Sir有点费解了,你在大巫师家里放置,我多少还能理解,在饭店里放个这是几个意思?
说完纵目人面具出现场景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面具本身有没有什么问题。结合三星堆考古资料来看,这种长耳纵目的青铜面具,一共发现了3件。其中两件体量较小,以其中的K2②:148为例,整个面具尺寸为高31.5cm,宽77.4cm,通高82.5cm。
眼眶部分为倒八形杏目,但也有商代甲骨文中臣字眼的部分特征。两只双耳长且向外伸展如同羽翼,两个眼珠如同两根柱子向外突出。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面具的额头正中是有一个方形小孔的,而在方孔中则是一个高约68.1cm的夔龙形额饰。
另外一种是体量较大的,由于额饰脱落,现留一方孔,可能正是电影中青铜纵目面具的造型来源。以K2②:142为例,其尺寸就大了许多,宽度为138cm,高约66cm。但是这样的尺寸仍然不够放置于祭坛上,所以在影片中又将其再次放大。
整体来说,纵目面具细节做得还行,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就是面具中间的圆形凸起,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毕竟在真正的文物那里,要么是高耸华丽的夔龙额饰,要么就是脱落后的方形小孔。
04大型青铜神树而到了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青铜神树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而当八部鬼众的血液注入到青铜神树的根部之后,在幻术作用下青铜神树也在大巫师的眼中开始野蛮生长,枝条伸入天际。此外,也可看到在祭坛周围,青铜人头像也作为立柱再次出现,八根的数量恰好与八部鬼帅相互呼应。
三星堆考古中青铜神树共有6件,其中大型青铜树共有2件,两件大小有所差异,1号青铜神树最高,有396cm,标本为K2②:92,按照比例来看,应该正是影片中青铜神树的原型所在。
树干部分共计三层,每层三条树枝,共计九条树枝。每条树枝都在中部分叉,向上向下各有一条枝丫,而在枝丫的顶端则都开着一朵花,有意思的是,所以向上的花朵上都站立着一只凤鸟。而树干之上,则缠绕着一条长龙,头上有角,身有羽翼。
整体来说,整部影片中关于三星堆文化的要素运用很大胆也有创新,试图通过大量场景中的元素充斥来与蜀地神秘诡谲的气氛相呼应,但是某些场景如果仔细考虑的话,可能还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比如,将道路两边的石雕人像可以还原为青铜人头像,下面可以用木柱插在地上;将纵目青铜人面具出现的场景严格区分一下,并采用有夔龙纹额饰的可能会更加威严肃穆;而老巫婆法杖上的串饰,也宜采用数量四个,两平顶、两圆顶黄金头像的形制,似乎就能更加还原三星堆文化的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