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墨弘扬大爱以善行供奉舍利——著名书画家雷鸣东的佛学情愫

书画展现历史文化 2024-04-02 08:12:43

文/冷传训

最早见识和接触佛教“舍利”是在著名书画家雷鸣东先生工作室。记得是在2013年10月中旬的一天,我应约前往著名书画家雷鸣东先生的工作室进行采访。采访期间雷鸣东先生让我参观了他诺大的工作室以及在工作室内设立的一间佛堂。在佛堂内雷鸣东先生向我展示了他收藏的历代佛像以及他抄写的《金刚经》、《心经》、《道德经》、《楞严经》、《圆觉经》、《梵网经》等,而令我最最难忘的便是他向我展示的“舍利”。许是第一次见到被佛教奉为“圣物”的宝贝,我既惊讶又激动。也就是从那次以后,我开始关注和了解有关“舍利”的资料和信息。

雷鸣东先生告诉我,它最早只有两颗“舍利”,是赤列活佛送给他的,大小和绿豆粒差不多。开始他对“舍利”也不太了解,就顺手放在一个盒子里,也没去管它。直到十年之后,偶然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的“舍利”不仅长大了许多,而且还生出了许多小“舍利”。他由奇怪到震惊,再到后来的琢磨研究,他开始迷恋上了这佛家圣物。他先是为“舍利”制作精致的盒子,将他们分开存放,后得知“舍利”应该存放在佛塔内,便制作了一些精美的佛塔来存放“舍利”,由于他的细心呵护,其手里的“舍利”由最初的两颗,到目前已达数千颗之众。且五颜六色,最大的体积已经超过了乒乓球。

有关雷鸣东先生与“舍利”的这些趣闻,我目睹和听闻后感到新奇,受好奇心的驱使,便和许多熟悉的朋友聊起过,其中著名诗人、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先生是一位与佛教远远极深的学者,他就收藏有数颗“舍利”,且对“舍利”的生成等有一定的了解。娄德平先生听闻我讲述雷鸣东先生与“舍利”的这些趣闻后对我说:“你说的要是真的,那这位雷鸣东先生一定是一位有大爱之心的人,否则,“舍利”不可能在他处如此生长。”联想起现实中我所认识的雷鸣东先生,我相信朋友的结论是正确的。

雷鸣东先生是一位在书画艺术上造诣颇深的艺术家。他知识渊博,学识颇丰,除书画艺术外,在文学、佛学、哲学、考古以及收藏等艺术门类上都有不俗的建树。我喜欢和他聊天,听他讲自己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有关佛学方面的见解,让我这个对佛学知之甚少的门外汉,对佛学也开始慢慢产生了兴趣。

前不久去他工作室,有幸见到了他刚刚完成的一件丈二匹的巨幅画作——工笔重彩《十八罗汉》。此件作品所展示的是不染纤尘的雅致和典雅的格调,画面中优雅清朗的墨色,给人一种朴实无华、和平静穆的感受。画家以简洁的匀线、着色,恰如其分的构图设境,以深厚坚实的造型手法和写实功力把诸多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画家透过简练有力的笔法、精微不俗的施色,令画面典雅大气、雍容沉静,把十八罗汉的神态表现得恰到好处。令人观赏后情不自禁地生发出崇高的敬意和钦佩感。

罗汉,乃是阿罗汉的简称,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于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局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便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佛缘深厚的雷鸣东先生喜爱为菩萨造像,他用笔墨弘扬大爱,把禅定境界融入画面。

众所周知,工笔重彩涉猎极为广泛,举凡胜迹奇景、庭院苑林,民情世态、文人雅士,古装仕女,当代少女,皆可入其画面。但不同于写意画的是,工笔重彩人物画需要严谨不苟的造型和工整细致的勾勒与着色,在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失于雕饰与板滞而流于俗套。因此,工笔重彩要求画家拥有典雅唯美的画风,用色鲜艳干净,画作意蕴深厚,形象生动传神。凭借渊博的学识和佛学知识,加之以丰厚的文学底蕴,雷鸣东先生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可谓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雷鸣东先生深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文学又能使人从生活中探索出绘画的意境,故文学和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这个道理。长时间探索研究佛学经典的雷鸣东先生,对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增进和谐、造福社会”的宗旨非常认同,他深知佛教不同于唯神论和唯物论的偏激,是平易近人、宽容博大的宗教。他用心创作工笔重彩《十八罗汉》这件作品,就是在弘扬一种大爱之心。联想起他数年来精心创作抄写的《金刚经》、《心经》等作品,再细细品味他的此件力作,不可否认这件作品让我再一次见证了雷鸣东先生的绘画功力。

有关雷鸣东先生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此前我曾先后在《高雅的艺术品味 凝练的笔墨语言》和《把佛理融入笔墨 将禅意嵌入线条》两篇短文中有过详实的阐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他“淡泊为怀,豁达处世,情义无价,笑对人生”的处事原则和人生宗旨,则是对我们们个人都有参考价值的。前不久,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发的题为《珍惜》的一段文字,我觉得颇具禅意和佛理,他说:“你要相信,你生命里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有些人教会你爱,有些事教会你成长,哪怕只是浅浅在你的路途中留下印记,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至少在曾经某个时刻,你明白了生活,你懂得了自己。”

雷鸣东先生性格率真、为人坦诚,是一位君子型的艺术家。记得我第一次去采访,临走时他主动为我写了几件四尺整纸的书法作品,我当时曾客气的跟他讲:不着急,等文章写好刊发后再说。可他执意把作品给我,还认真地填写了收藏证书。要知道,书画家是不会轻易送人作品的,圈里流行“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处事原则,尤其近些年一些人以出书、报刊登录名义诱骗书画家作品的事屡有发生,导致书画家行事谨慎,避免上当。当然,亦有个别书画家奉行“用人靠前,不用时靠后”的信念,出手作品时慎之又慎,而真正为书画家办事得人,有时也难免写完文章甚至帮其刊发后却无法拿到作品。我就遇到过一位所谓名家,求你为其撰写文章时,说得天花烂坠,但拿作品时却推三脱四,很难兑现。不得不说,第一次见面时雷鸣东先生的表现给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而这也是我多年来与其深交的原因所在。

雷鸣东先生是一位懂得感恩的大孝之人。每每谈起自己的父母,都会感受到他那浓浓的思恋之情。今年清明前夕,我在他的微信里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清明,我从千里之外飞抵我为爸妈合葬的花冈岩墓地。燃一束香,墓台洒满鲜花。供上爸妈生前的喜食,头碰地三叩首,当看着一张张冥币燃尽,灰随风飞往苍穹,我再也难控泪水如涌,顺面颊打湿前襟……父母养育之恩重如山,刻骨铭心!爱,从生我到您去,从我稚童到雪染双鬓,每次一回去您把我拥入怀中,用那饱经沧桑的脸紧紧地深情地贴紧我的面额,用您那干瘦的手指抚摸儿子,那是我心底荡漾着温柔,最幸福的时光……泪水留给我您的厚德,荡涤着我的陋缺。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我长跪不起……”

摘录上面这段文字,意在证明我的论点;而此文本是在谈论“舍利”,却洋洋洒洒、没完没了的聊起了佛教、书画,是跑题了?非也!因为我想告诉您的是,“舍利”之所以能在雷鸣东先生处不停的生长、不断的增多,最根本的原因是雷鸣东先生割舍不了的佛缘和他的大爱之心,他在用自己的善心和孝行供奉“舍利”,弘扬佛法!

2021年4月28日

横屏观看:精摹《八十七神仙卷》长卷

0 阅读:0

书画展现历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