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战时期的伪军主要由什么人组成,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伏生百年 2024-03-06 11:35:30

伪军即由侵略国家组织占领地人民组成的军队。

此处多指抗日战争时期协助日本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由被占领国家公民组成占领区军队,不同时期各地的伪军名号各不相同,较为著名的有“皇协军”、“保安队”、“警备队”等称呼。

皇协军指的是伪满洲国、汪伪政府、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等日本扶持的各个伪政权掌握的所谓正规军。通常归各自伪政权直接掌握,以独立形态配合日军作战。

皇协军主要来源通常是投日的国军部队,有一定的战斗能力,但通常是出工不出力,只有大型军事行动才会出动。

皇协军属于正规军,有伪政权的正规编制,日军无权直接调动。属于配合日军作战,但没有隶属关系,也就是正常情况下皇协军日本人根本管不了。

警备队是伪政权在所在省县的各县城的治安部队,同时包括各乡村的自卫团。警备队来源主要是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及土匪等人,也有少数混生活的老百姓。

警备队武器装备由日军直接供应,装备一般比皇协军好。

警备队属于地方保安部队,直接归日本人管理,经常成为日军祸害老百姓的直接行动人。日军下乡扫荡通常是警备队为主,少量日军跟随,所以警备队是伪军中名声最差的。

保安队指的是各交通公司的铁路警务机关,以及各工厂的保安队伍。保安队来源主要是普通老百姓,类似正常工作而已。保安队有着特定的防区任务,根本不会离开所定的防区。

中国大陆关内在日军投降时各种伪军统计约60万。

中国台湾在抗战时期有数千的伪军“高砂义勇队”。高砂义勇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日军动员台湾少数民族前往南洋丛林作战之组织。

1923年,当时的日本皇太子裕仁赴台湾巡视,因台湾少数民族居住地风景秀丽,遂以“高砂”称呼台湾少数民族。

1936年台湾总督府宣布把台湾少数民族“蕃人”改称“高砂族”。目的在于加强同化,并讨日皇欢心。

后来,日军征募大批“高砂”青年入伍,称之为“高砂义勇队”。

中国香港也有一定数量的承担治安职能的伪军“香港宪兵队”,人数不明。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及华东大部分地区。中国东部沿岸亦落入日军的控制范围,广东省一带的华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从外地输入各种物资的重要地点。

为切断这条补给线,日军于1938年10月1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并迅速攻占邻近地区,广州在10月21日沦陷。而部分日军亦驻守于宝安的深圳河北岸,与英军为界。

由于大量难民从中国涌入香港,香港人口从1936年的约100万,增加至1941年的160万。

美国于1941年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终下定决心向英国、美国、荷兰开战,以排除欧美国家在东亚的势力,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矿物资源。

日本于夏威夷当地时间1941年12月7日上午8时偷袭珍珠港的美军基地,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日军数小时后入侵香港,香港保卫战爆发。

日本在香港标准时间12月8日清晨进攻香港;12月11日攻克英军在新界和九龙之间的最主要防线——醉酒湾防线,使英军退守港岛;日军于12月13日占领九龙;12月18日晚,日军利用炮轰造成的大火及浓烟掩护下,渡过维多利亚港登陆香港岛;12月25日下午,港督杨慕琦与守军司令莫德庇等政府高层商议后决定投降,香港进入日本占领的黑暗时期,此日因而被称为“黑色圣诞”。

1942年1月,由印度人及中国香港人组成的警察被征召成为宪兵队。日本宪兵将中国香港的警察局分为5区,东中国香港、西中国香港、九龙、新界及水警。

到1942年2月20日,日军中将矶谷廉介成为首任日占时期总督,成为日本东京政府直辖的占领地。

从1941年12月25日英军投降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香港由日军占领,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是香港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引发香港归属问题。当时蒋中正认为英国应把香港的主权移交给中华民国政府,但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政府也展现出强硬的立场,宣布接收香港及恢复香港的管治。中华民国政府曾表示强烈反对,但经过多次交涉及美国的协调,加上在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下,以及国民政府须要应对共产党势力在战后的扩张,最终让香港在战后继续由英国统治,香港才能避过国共内战的战火,得以顺利进行战后重建。

1946年5月1日,曾被囚于沈阳集中营的前香港总督杨慕琦复职,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恢复正常。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亚洲由日本控制的印度国民军,大约有8万人。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文职军人、军官数量不明。

缅甸傀儡政府由日本扶植起来的缅甸独立义勇军,大约有1.1万人。

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情况不明,以文职伪军居多,呈“分治”方式。

印尼由日本人扶植的苏加诺”人民协调中心“下属的”乡土防卫军“大约有5万。

1931年10月1日投敌的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及其所部为最早伪军。

张海鹏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把兄弟,1927年他以东北骑兵第32师师长的身份兼任洮辽镇守使。

1931年初,张海鹏接受少帅的指派平定了嘎达梅林的反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海鹏在日军的唆使下,在洮南宣布独立,并且自任“洮索边境保安司令”,给鬼子当起了伪军。日本遂采取以华制华的方针,命张海鹏所部3个团向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进犯。

当时马占山将军被少帅任命为黑龙江代理主席和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将军带兵组织江桥抗战,阻击日伪军。

张海鹏所部三个团的伪军被马占山的部下警卫团长徐宝珍带领的一个团击败。

第二年伪满洲国成立,张海鹏出任伪职,担任侍从武官处武官长,被授予伪满陆军上将衔。后被鬼子委任为热河省省长,他在位期间捕杀抗日份子,并在热河大量种植鸦片,将热河经营为日寇的殖民地。但不久张海鹏被免职,重新担任侍从武官长,负责训练慰问伪军,让他们甘心给鬼子当炮灰。

伪满洲国覆灭后,张海鹏逃到天津避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海鹏被逮捕。

1951年,张海鹏因为汉奸罪被执行死刑,结束他败类的一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了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前线作战用的正规军。

日军为了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便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

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华北治安军”等军队,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延续,伪军逐步做大发展,最终形成了四大集团:

以南京为中心的伪国民政府军;

以新京(长春)为中心的伪满洲帝国军;

以张家口为中心的伪蒙疆联合自治军;

名义上归属伪国民政府但始终自行其是的华北绥靖军。

国人对当土匪并不太小看,但对当伪军极为蔑视。伪政权那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很明显。分为三类;

1. “特高科”宪兵,能穿日本军服。

2. 沦陷地区投靠日本、并由日本组织的特务性质武装,所谓“便衣队”“特务队”“夜袭队”等,着杂色服装,统称特务情报人员。

3. 伪政府军以及地方部队,或者说皇协军,如兴亚同盟军、东亚同盟救国军、自治军,护国救民军、维新军、清乡军、“和平反共兴亚建国军”、山西“剿共军”、绥蒙联军等等名目繁多的武装,因干的全是日本人想干的事,便自圆起说改为执行“曲线救国”政策。基本穿正规国军服,并打国民党旗号,但有区别—重庆与南京的国民党旗帜大同小异。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

伪满洲国成立于1932年3月1日,是日本在中国扶持的第一个伪政权。

上图为伪满洲国国旗。

1937年12月14日,日本扶持王克敏、汤尔和、齐燮元等人在北平建立了一个统治华北地区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范围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和北平、天津两市,使用五色旗。

汪伪政府成立后,改组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1940年3月30日,由中国头号汉奸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傀儡政权是整个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伪政府,名义上统治着除伪满洲国外的所有沦陷区。

为了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争夺正统之名,汪精卫坚持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起初遭到日本人的强烈反对,不得已加入了一个写有和平反共建国的黄条。

伪军主要武装和数量:

和平建国军,25万以上;

华北治安军,10万以上,又名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 ;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蒙疆政府军(伪蒙军)1.5万。

正如伪政府的所有决策要听日本顾问命令一样,伪军队的所有行动必须听日军命令。

日军对伪军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战会议,伪军参加日军的作战会议,几乎没有发言权。

作战打头阵永远是伪军。那些汉奸省长、警备司令、警察厅长,听起来官名比日本参事、日本顾问大得多,实际上,不过像木偶戏里的小戏人子一样,无论怎样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一流如“宪兵工作队”、“剿共队”这些有枪有势的武装部队。

一般是独立驻防,或者虽然在据点内也设立内卫岗哨,他们一般不在小据点,起码也是在中心城镇,如宪兵工作队,这大多都是从东北和台湾过来的,战斗经验丰富,多半会简单日语,熟悉日本部队,日本也另眼看待,在据点守备的时候能起督战作用,日军有多余的补给也给他们,穿的虽然便衣,却干净整齐,基本能服装统一,一色的棉裤棉袄,一色的礼帽或日军战斗帽,一色的胶皮棉靴头。佩带的手枪虽不是一个牌号,可子弹带的背法,手榴弹的带法,都是一样的规格。

同样属于一等的“剿共队”一般是“受了招安”的保留绿林本色的货真价实的土匪队伍,他们的服装就很杂乱,但都有一个特点--头戴日军战斗帽;装备也五花八门,自己以前使用什么武器就还什么家伙,凡短枪上必定挂一块红绿绸子,长枪上插一支五颜六色的枪口冒。

子弹带有斜披的,有横围的,手榴弹有插在腰间的,有背在腚后的,一看就不是好人。

因为都是些亡命之徒,战斗敢拼,敢上,所以日本人还是很抬举这些败类的。

二流如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等,着杂色服装,由于资历问题,日本人并不特别信任,由于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只能跟着上,欺负游击队和村干部可以,碰上正规军和坚强的游击队,还不如伪军呢。

但鉴于多是地头蛇,熟悉乡土情况,本来就是流氓无赖,多为日军利用。

三流就是成系统的正规伪军,但战斗力比较差,只能在日军扫荡的时候站在日军队列前挡子弹,加上山头问题,伪军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旦队伍有老底子,尽管凝聚力和战斗力都高点,但人心隔肚皮,总要有点小情绪、小想法,日军总有怀疑,良心坏的,通八路大大地,伪军靠不住的干活。

各县的地方警备队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是日本武器装备。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在实际操作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日军军曹带分队直接配属。

四流为伪警察,通常穿黑色警察制服,一半人有枪,只能起吓唬人作用,主要维护内部治安。

伪警察由于日军无力解决待遇,就靠就地征收,平日不是催粮草,就是催捐款,如地亩捐、特别费、爱路费、警备队菜金、建设费,户口捐等等,名目繁多。

以上都属于伪正规武装体系,起码说属于吃皇粮得。

五流是基层伪政权的杂色武装的骨干,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很差,装备还不如民兵,大致起站岗放哨作用,不过基本没用,但这些伪政权的杂色武装的骨干多为反动地主的走狗家丁,起基层情报员和征收粮款作用。

末流就是些文职伪机关,既没枪,又没人,只能白天指手划脚、耀武扬威,天一黑摘下牌子赶紧找保险的地方去躲难。

【华北伪军】

1、华北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

总部设北平,辖12个集团军,总兵力约六万人。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

第一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

以上七个集团,均位于冀东之迁安、遵化、丰润、滦县地区。

第四集团军陈志平,位于鲁西之东平、东阿、长清地区;

第六集团军齐荣,位于保定地区;

第八集团军徐贯一,位于胶东平度地区;

第一百零二集团军高德林,位于冀南豫北之安阳、邯郸、武安地区。

2、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原为国民党第39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于1942年5月,在鲁西之定陶、荷泽地区率部投敌。

总司令部设开封,辖两个军、一个独立师,总兵力约三万人。所属之第4军赵云祥,第5军王清翰,独立第38师孙玉田,均位于濮阳、东明、考诚地区。

该部投敌后,积极配合敌寇,向共产党进攻,其战斗力亦为华北伪军中之较强者,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

3、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原为国民党新编第4师师长;1943年春季在鲁中新泰、莱芜地区率部投敌;辖三个师,总兵力一万二千人,全部仍在原地区活动。

4、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

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24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辖伪第40军、伪第27军、伪新5军等三个军,总兵力二万五千人。

总部设于汤阴。所属各部,分布于滑县、淇县、林县地区。编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

5、暂第15军军长荣子恒;原为国民党第112师副师长,于1943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兵力四千,位于鲁南临沂、郯城地区。

6、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兵力四千三百人。该部为骑步兵混合,位于绥远固阳地区。

7、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长,于1933年率部投敌。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总兵力三千人。位于绥远百灵庙地区。

8、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白风翔;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伪军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总兵力二千人。位于绥远之固阳、百灵庙地区。

9、山西剿共军;下辖第1师赵瑞,第2师杨诚;受制于日军驻长治地区的第36师团;赵瑞原系国民党骑1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杨诚原系国民党骑1军的团长,抗战后率部投敌。

10、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原为国民党第19军的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辖两个纵队,活动于山西属离石、中阳、太原地区。

11、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总兵力三千人。活动于归绥,固阳地区。

12、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总兵力四千五百人,活动于包头地区。

13、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活动于豫北之武安,内黄地区,总兵力三千五百人。

14、伪满军于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所辖二个旅,兵力八千人。位于遵化、迁安地区。战斗力比华北其他伪军较强。

15、河北、山东、山西各省之小股正规杂牌军

如山东第8师齐子修(原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5师长,于1943年夏季率部投敌);

皇协第1师张步云(原为国民党暂编第2师长,于1943年7月在山东诸诚率部投敌);

“防共军”齐剑英(原为山东保安第五师之旅长,抗战后率部投敌);

鲁北“剿共军”刘忱; 鲁南“剿共军”冯寿彭;

和平救国军第28师吴连杰; 鲁西反共总指挥本得观。

山西有和平建国军杨木繁,晋南建国军靳福忠。

河北有绥靖自治军李保森,联防救国军张英异。

绥西防共第1师郝根五(原为傅作义部之特务营长,抗战后率部投敌)。

16、华北地方军(包括保安团、自卫队、警备队等),

【华中伪军】正规军统归南京军委会直辖;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1、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第1军徐朴诚,第2军任援道兼。部队分布于南京、杭州、天长、合肥、扬州等地,各驻一个师。总部设南京。

2、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精卫兼;辖两个集团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辖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分布江苏之泰州、江都、靖江地区。

第2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6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1942年10月被扣,番号被取消。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部队分布于江苏之东台、盐城、如皋、南通一带。

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分布于江苏之泰兴、兴化、高邮、宝应、盐城地区。

总计苏北绥靖公署共辖12个师,2个独立旅,1个独立团,兵力三万四千人。

3、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6个师另1个维新军,共二万人。部队分布于湖北之随县、应城、信阳、云梦、咸宁地区。

4、鄂中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逆原为国民党第128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辖伪保安第2师,活动于鄂南之天门、汉川地区,兵力三千。

5、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14、15、16、17、18、36等六个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部队分布皖北之宿县、亳州、苏北之沭阳、灌云及豫东之太康、商邱等地。

6、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3军军长徐继泰;原为江苏省游击第5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驻苏北灌云地区,兵力一万三千八百人。

7、第2军军长刘培善;辖第10及第13师。第10师长谢文达,担任浙东杭甬铁路沿线守备;第13师丁雪山部。

8、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原为第五战区173师518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部队驻皖中无为地区,兵力四万人。

9、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1个警卫师,1个独立旅,1个教导大队,兵力三万人。装备战斗力为伪中央军之冠。

10、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128师长。

11、华中地方军;计江苏省六万五千人,湖北省七千人,安徽省一万一千人,浙江省三万人,河南省一万二千人,总计各省地方武装十八万五千人。

【华南伪军】由于日军侵入华南很少,日占区相对少些。

1、闽粤绥靖军总司令黄大伟;部队分布于潮安、汕头。兵力六万人。

2、广州绥靖主任陈耀祖;下辖第20师(方颐为)、第30师(许廷杰)、第43师(彭齐华)、第44师(高汉泉)、第45师(朱全)等部,总兵力1万7千2百人,分布于广州、南海一带。

3、华南地方军九万八百人。

【中国伪军命运】

随着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日军抽调部分在华军队,许多敌占区主要靠伪军维系。见大势已去,很多伪军从1944年起,开始纷纷撤逃或反水。

国军内部对伪军的态度也不一致。负责收编伪军的军政部部长陈诚极力主张遣散伪军,认为伪军会混淆国军的“血脉”。而参谋总长何应钦和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则主张“要伪军坚守阵地防拒共军”,蒋介石也支持将伪军收为己用。

一个是需要新靠山,一个是需要对付共军的马前卒,双方一拍即合,大量伪军纷纷成功“反正”,成了国军,继续驻防原地。

陈诚主持东北时,把大批伪满军官、兵员组成的东北地方保安部队改编为正规军。

抗战胜利后,在对待原汪精卫政权辖下的部队,陈诚令军政部不给收编伪军以军、师番号;伪军军改编为纵队,伪军师改编为总队;并于纵队、总队之前冠以暂编二字。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随着日本国旗的缓缓落下,清算的时刻来到了。

从1945年起至1948年,不论是国民政府,还是共产党都没有停止对汉奸的审判。

1945年9月下旬,国民政府下令,在全国各地对汉奸进行大逮捕。此项工作主要是由军统特务机构执行。

到1945年底,南京市奉命接受了军统局移送的200余人。

1946年4月1日,国民政府司法部正式任命赵琛为高等法院院长,陈长虞为代理首席检察官,高等法院即在南京朝天宫正式成立。

据统计,1946年4月至1947年2月,高等法院共审理汉奸案530余件,终结381件。其中判处死刑14人,无期徒刑24人,有期徒刑265人。

抗战时期有一支身份特殊的人群:朝鲜籍日本兵。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战时的朝鲜人军人军属一共24万零2341人,朝鲜方面的资料显示则有70万之多。

在二战中,约有10万朝鲜籍日本兵投入了半岛外的战斗,另外非编制的军人军属,则被征作劳工或者监工(监督中国和朝鲜劳工)。

伪满的大量朝鲜籍宪兵警察,他们也就是东北老人口中骂得最多的手举木棒的凶狠“二鬼子”。

0 阅读:11

伏生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