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30日,南京举行“还都仪式”,并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发表《和平建国十大政纲》,成为中国头号大汉奸。
汪伪政权名义上合并了长三角地区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华北地区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内蒙古一带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实际上能有效管辖的只有华东、华南、华中的部分地方。
而且,日本方面最初反对汪精卫建军,他只能接收一些原有的伪军部队。不过,后来日军战事吃紧,就开始大力扶持汪伪部队为其分担压力。
汪精卫的伪军号曰:和平建国军。
和平建国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伪军之一。由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后,收编国民政府投降军队组成。
和平建国军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及山东等省的敌占区,受汪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管辖。协助日军守备交通线和据点,统治沦陷区人民,配合日军的军事行动。
和平建国军是伴随着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而组建的一支汉奸傀儡军队。因汪精卫以“和平、反共、建国”相标榜,故其组建的军队便称为“和平建国军”。
伪和平军与伪南京政府一样,既是抗战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畸形产物,又是汪精卫集团从事“和平建国”运动所创的“业绩”。
1940年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设置军事委员会作为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汪精卫兼任委员长。
汪精卫在建立政权之前曾仿照蒋介石经营黄埔军校的先例在上海江湾成立军官训练团,意图建立自己的嫡系军队,1940年,汪军总数8.8万人。由于日本方面不允许他有这样的部队,所以训练团被带至武汉绥靖处工作。尽管如此,到1945年春已扩大到40余万人。
至日本投降时,汪精卫政权所统领的南京和平建国军直辖6个方面军及4个绥靖公署,华北治安军则最高曾辖有14个集团军,蒙疆的蒙古军最高曾辖有10个师。
此外,汪伪政府还对外吹嘘建有海军和空军。但汪伪政府的海军仅有陈旧小炮舰3艘,空军只有数架教练机,实际上形同虚设。
汪伪政府所有的伪军统计起来,对外号称兵力百万,实际上大约只有60万人。
截止到1945年夏,汪精卫政权所统领的军队序列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汪精卫;
军委会直辖警卫军军长陈公博。
1939年12月9日,汪精卫在上海开办陆军军官训练团,人数约2500人。这支队伍经过扩编,于1943年发展成直属警卫军常驻南京,军长陈公博。下辖3个师,总计1.8万人。
日本投降后,汪伪直辖军被国民党第74军收编,陈公博也被执行枪决。
第一方面军任援道;下辖第2军、第3军、教导旅、独立旅、特务旅。基础是原“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为原绥靖军司令任援道。
活动范围:苏南、淮南、皖中、浙西
抗日胜利后,任援道交出部队,逃到香港开了一家饭店。解放军挺进华南时,他感到香港也不安全,就赶紧飞到了加拿大,直到1980年病死。
第二方面军孙良诚;下辖第4军、第5军、第9军、第38师、独立第32师、暂编第19师,总司令为孙良诚。
活动范围:苏中、苏北
孙良诚是天津静海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后来投身于冯玉祥麾下,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在西北军中迅速崛起,不光他本人成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他的部队也被称为“铁军”。
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兵败下野,曾经如日中天的西北军就此一蹶不振。
孙良诚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因不满中央军排除异己,在1942年4月率部投降汪伪政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孙良诚作为大汉奸,本来是要被处决的,但是蒋介石看他手里还有几万人的队伍,就不计前嫌将其收编,任命其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107军军长。
1948年11月,国民党第107军在淮海战场上被我军合围,军长孙良诚率部投降,投降后孙良诚主动请缨回去劝降刘汝明以争取立功表现,其实孙良诚回去劝降是假,意图逃出解放区和诱捕中共潜伏在军统局中的周镐等人才是真!
当孙良诚带着周镐一行进入刘汝明的防区后,立马将周镐等人押解前往南京。与此同时,曾与孙良诚暗中联络的我军驻南京办事处主任谢庆云等人也相继遇难。
连蒋介石也对这样的小人心生厌烦,不仅罢免了他所有职务,还下令把他关押起来。后来孙良诚得以保释,但他在军队中是再也混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孙良诚,只能跑到上海的情人那里住下来,然而,解放军南下的速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还没等他跑路,上海就宣告解放,孙良诚也被认了出来,遭到逮捕。
1951年3月,臭名昭著的孙良诚病死于战犯管理所,结束了受人唾弃的一生。
第三方面军吴化文;吴化文是原鲁苏战区新编第1师师长,1943年1月18日,率所部约4万人在山东沂水地区投汪,被编为山东方面军总司令,7月29日改称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并任命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宁春霖为副总司令;下辖:第6军、第7军。
活动范围:鲁南、鲁中、淮北
解放战争中,吴化文部前往山东与我军作战,并在济南带领3个旅2万人起义。当年,第一个攻进南京总统府的部队就是他任军长的第35军第315团2营。
新中国成立后,吴化文担任过浙江省交通厅厅长和省政协副主席,1962年病逝。
第四方面军张岚峰;是和平建国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巅峰时下辖3个军共9个师,还有2个特务旅、1个骑兵团和1个炮兵团9万之众,总司令张岚峰。
活动范围:淮北
张岚峰出生于河南商丘柘城,早年参加西北军,1926年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回国。曾任冯玉祥部炮兵团团长、军官学校校长。
1929年6月,冯玉祥到山西找阎锡山邀他联手反对蒋介石,不料却被狡猾的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县的建安村;张岚峰撂下团长的职位跑到建安当起了冯玉祥的卫兵,尽心负责保护冯玉祥的人身安全。
在冯玉祥夫妇的亲自主持下,张岚峰与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大姐的女儿张志兰结为夫妻。张岚峰28岁就当上了西北军军官学校校长兼郑州警备司令部司令,成为西北军的后起之秀。
平步青云的张岚峰,一面竭尽全力地效忠于冯玉祥,一面与西北军中大将宋哲元、孙良诚、刘汝明、冯治安、孙连仲来往密切。
不料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败北,张岚峰也丢了军职。
善于投机的他把自己收容的西北军残部交给孙连仲,投靠蒋介石,当上了第26路军第14师副师长兼第2旅旅长。在和红军作战中他感到自己不是红军对手,于是又重回山西冯玉祥隐居处。
1933年,冯玉祥联名方振武、吉鸿昌通电全国,宣布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岚峰当上抗日同盟军第19军军长。
抗战爆发华北沦陷后,张岚峰偷偷跑回老家柘城当上民众抗日自卫军副司令(司令由县长自兼)。
1938年6月3日日军占领了柘城,不久之后,张岚峰投靠了驻柘城的日军第10师团指挥官矶谷廉介,他成立了柘城维持会,成了铁杆汉奸。
不久,他赶往北平拜见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受到热情接见。日本人拨给他一笔军费,张岚峰跑到了商丘于1938年11月下旬组建豫东招抚使公署,他在陇海路沿线招收流民和地痞流氓,组建一支20000人的队伍。
他的部队被日军编为豫东剿共军,不久,改名为和平救国军第一军,1940年3月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他搭上汪精卫亲信陈公博的线,到南京拜见汪精卫,得到汪精卫的赏识。
1944年春,张岚峰担任汪伪第4 方面军中将总司令,他将队伍扩充到9万余人,成为河南省最大的伪军头目。
张岚峰脚踩两只船,他一面效忠日本人,另一方面又与重庆蒋介石政权保持联系;他积极反共,矛头对准八路军、新四军,严密封锁抗日根据地,进攻抗日军民。
抗战胜利后,张岚峰拒绝八路军的改编,投靠蒋介石,蒋介石任命张岚峰为国民党陆军第三路军司令,要他协助国民党军队接受日本投降,阻止八路军接收城市。
1946年2月16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他,邀他共进午餐,并再次与他合影留念。
1946年5月,张岚峰部被国民党编为河南省保安队,他担任副司令。
1946年12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鲁西南,发动鲁西南战役,包围了方先觉部队,张岚峰奉命带队去增援;1947年1月12日,张岚峰在山东菏泽被解放军俘虏;1949年春,张岚峰被押往北京功德林监狱接受审讯和改造;1952年,他病死在监狱中。
第五方面军庞炳勋;原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第24集团军总司令,1943年5月10日投汪。
活动范围:河南
老庞也是抗过日的,台儿庄会战中,庞炳勋率部与日军第5师团在临沂血战,大量杀伤日军,后凭军功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
1943年,日军扫荡太行山,庞炳勋孤立无援,不得已投了汪伪。
解放战争中,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开封,去往台湾后,开了一家餐馆,1963年病逝于台北。
第六方面军孙殿英;下辖第11军,总司令为大名鼎鼎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原冀察战区新编第5军军长,活动范围:河南
抗战期间,孙殿英狡兔三窟,开设三个招待所分别接待国民党、八路军和日本人。
1943年,也就是庞炳勋投敌的前几天,孙殿英也因为日军的大扫荡而倒向了汪精卫。日本投降后,他又积极配合蒋介石打内战,1947年在河南汤阴被俘,死在了狱中。
第八方面郝鹏举;下辖第28军、第33师、第35师,总司令是郝鹏举。
郝鹏举在胡宗南手下任参谋时,因与下属的妻子通奸被捕,但他设法越狱,随即投靠了汪精卫。
解放战争中,郝鹏举变化无常,先起义,又反叛,最后被俘。
陈毅元帅怒斥他:教尔做人不做人,教尔不苟竟狗苟。
但郝鹏举显然没有听进去,1947年4月押解途中,他想趁乱逃跑被击毙,也是被解放军击毙的唯一一个高级别俘虏。
杭州绥靖公署丁默邨;下辖:第12军、独立第4旅、独立第6旅、独立第11旅。
活动范围:浙江
武汉绥靖公署叶蓬;下辖:第11师、第12师、第29师、暂5师、独立第3旅。
活动范围:湖北和河南、安徽的一部分
广州绥靖公署褚民谊。
除了七个方面军,和平建国军还在开封、扬州、杭州、武汉、广州等地设置了多个绥靖公署,每个公署都有万余兵力。
就在侵华日军铁蹄践踏中国的时候,有些军人不惜国家的荣辱更不顾自身的名声,选择了投降侵华日军,并且还朝着抗日军队开枪。
这其中伪军主要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
一、伪满洲国的伪满洲国军
在关东军大量入关内作战后,在关东军实力开始在弱化,再加上日苏开始交战的时候,伪满洲国军才开始进行了大量的武装,一部分用来对苏作战,一部分用来对国民革命军作战。
自苏军开始对东北的日军作战的时候,大量伪满军在苏联军队的攻势下迅速瓦解溃散。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拥有15万庞大数量的伪满军绝大多数加入国民革命军。
二、汪伪政府的和平建国军
1940年3月,自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后,由收编的国军投降军队组成的“和平建国军”是华中地区的伪军之一。
披着“和平建国”的外衣,其实军队也是以“和平、反共、建国”相标榜。刚创立的时候汪伪和平军有8.8万之众!
其主要任务是协助侵华日军守卫一些交通和据点,主要分布在苏浙皖豫等沦陷区。
1945年日本投降后,汪伪和平军被国军收编。
三、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华北治安军
这个所谓的华北治安军,通常被称为皇协军,是四大伪军之一,名义上属于汪伪政权领导,实际上是一支独立的伪军部队。
七七事变以后,侵华日军积极地在华北扶植傀儡政权,同时也扶植了一只汉奸武装,他们刚创立的时候是由齐燮元任总司令,其主要针对爱国人士或者是抗日的八路军,大量的抓捕或者是杀害爱国抗日人士。
在历场战斗中,皇协军被八路军成建制地消灭,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已经被干掉了一大半。
最后剩下的13个集团军约5.5万人被改编为国军第九路军。
四、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蒙疆政府军
蒙疆政府军也被简称为伪蒙军,是一支由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晋北、察南、绥远地区建立的傀儡政权。属于伪军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承认汪伪政权的领导地位。
伪蒙军有10万之众,日本投降后,被整编为国军第十路军和东北民众自卫军,1946年内战爆发后,整编后的伪蒙军部众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开鲁。
截止日本投降之时,汪伪政权的和平建国军直辖6个方面军及4个绥靖公署,华北治安军最高下辖有14个集团军,伪蒙军也曾有10个师之众。
在敌后战场,共军、国军、伪军、日军处于一种微妙的“四国演义”之中。
单就对伪军的政策而言,国军的主要策略是策反和拉拢,日军的主要策略是控制;采用抗击策略的,主要是中共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日军一度寄望于速战速决,对在华北、华南、华中占领区内组建正规伪军没有兴趣,乃至不少投降的国军部队被日军就地解散。
直到1938年持久战已成定局,日军才改变策略,要求促进队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设法分化、削弱敌人的战斗力,为消灭抗日容共军队,尽量使众多的中国军队同日军合作,尽力把民族矛盾引向主义的对立。
汪伪政权成立后,伪军规模达到巅峰,有百万之数。
汪伪政权下辖伪军,其作战对象,主要是共产党部队。
其一,汪伪政权一直强调自己的国民党正统地位,同时妖魔化重庆国民政府。其妖魔化的主要手段,即批判重庆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与苏联及中共合作。汪精卫将汪伪政权的“合法性”建筑在“反共”这一基础上。
其二,日军建立伪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其平时能够保护伪政权、协助日军维持占领区治安并为日军提供军事物资,战时则能协助日军扫荡和自卫。
大致而言,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与国军对垒;伪军则主要活跃在敌占区内,承担治安作战与“清乡”军事行动。中共既以敌后战场为主要活动区域,自然就成为了伪军的主要作战对象。
国民政府对伪军的策略,约在1940年以前,其策略以争取伪军反正、提供经费及委以高官为主。这种做法,一方面要求国民政府负担大量的经费开销,另一方面,伪军公开反正,又极易招来日军的攻击。
1940年之后,国军在敌后的势力萎缩,公开反正的伪军往往难以立足,其策略遂不得不变更为“以敌养伪,以为我用”,即策动伪军长期埋伏,不急于反正,并利用日、伪的资源供养他们,同时利用其打击敌后的共产党势力。
1942年,蒋介石曾密令指示在安徽活动的李仙洲部对伪军应采取的策略,蒋氏认为处理伪军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与伪军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伪军配合反共;
中策是和伪军保持一般联系,令其待机反正;
下策是策动伪军反正,增加军费开支,也增加伪军被消灭的风险。
总体而言,国军方面针对伪军的策略里,可分为前期的公开反正和后期的秘密潜伏两个阶段,武力抗击这种手段使用得极少。
伪军与国军之间合作的一个重要桥梁,即联合打击中共势力。
因为此种行动,既是国民政府所渴求的,也是日军所乐意看到的。
伪军很少与国军开撕,衣服都是一样的,打起来不好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