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中印边境东段的“达旺战役”,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收官之战,55师是这次战役的主力师,担任“打头、击背”的重任。
本文作者万分有幸,是这次战役的参战者、亲历者。当年的战事,犹在昨日,仍历历在目。
一、万里行军,奉命参战
1962年10月23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55师赴藏参战!第二天163团作为师摩托化行军的前卫梯队从青海民和的享堂镇登车先行出发。当时作者所在的高炮营编入师的行军主队于11月3日连夜上路。
我师的战场在西藏藏南的达旺地区,即所谓的“麦克马红线”区域,距西宁驻地有五千多里之遥,要沿青藏公路西行到拉萨再南下。当时的青藏公路是一条高原碎石路,弯多、坡陡、路窄、海拔高。时值冬季,部队配用的全是敞篷大卡车,高原严寒,空气稀薄,车速缓慢是其突出难点,如果顺利一天可跑三百来公里。
为了赶路,把火炮的牵运改为背运,但标配的嘎斯63卡车车厢小,装不下,为此上级从地方调来十多辆车箱较大的解放牌卡车基本解决了运炮的难题。此外,部分车辆配备了双司机,到了兵站人员迅速吃、喝、拉撒,车辆加油加水稍做休息,又马不停蹄人不离鞍急速上路继续开进。
部队到达距西宁800多公里的格尔木市后,上级为高炮营调来了马力更大车箱也更大的汽车运输团的依发柴油车,他们汽车运输团天天跑西藏轻车熟路,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但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至零下20多度,战友们乘坐在只有篷布的大卡车上四面透风寒气刺骨,大家紧紧缩在一起抱团取暖。经过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时很多战友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昏、气紧、无力,高炮营的柳副政委一度休克……大家咬紧牙关不畏困难,一口气翻过了唐古拉山口,于11月8日提前一天到达拉萨集中点。
返回途中,本文作者在崑崙山口畄影。
高炮营到达拉萨后奉上级的命令为防印军空袭立即派出一个高炮连驻守当雄机场,那是当时西藏唯一的一个机场,战争时期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按上级要求:个人行装作了进一步精简,留下物品打包写上个人老家的邮寄地址统一放在拉萨留守处。
拉萨距达旺战场还有五百余公里,1962年11月12日高炮营从拉萨继续向战场开进,经过泽当之后便进入了藏南地区,海拔也只有二千多米,景色大不一样了,山清水秀,温暖如春,一派江南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11月13日上午临近战场时公路戛然而止,面对的是连绵高山原始森林,高原湖泊。此时路上已聚集了大量的大车小车、运输车、指挥车、还有救护车,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巨龙停摆在公路上。原来,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只见工兵部队和政府组织的大量民工正在奋力修路,修好一段向前走一段,走走停停像蜗牛一样缓慢前行。高炮营车队在经过一个路况十分险要的湖泊时一辆车侧翻倒地并压着一名战友,致使不幸牺牲!
二、到达前线,战场见闻
1962年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粮、油、肉等都要凭票定量供应,但全国人民为了支援部队打仗无私提供了众多的生活物资,真是要啥有啥。在一个叫“空投场”的平地上建立了一个前线供应站,站内像几座小山一样,分别堆放着大米、白面、罐头和蔬菜等等各种副食。部队随要随领,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那生活困难的特殊时期内心充满了一种期盼的满足之感。
庞兴国三人战斗小组
进入战区,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坡地,一到上午便浓雾遮天能见度仅50余米,不时传来印军咚咚的冷炮声。新华社一位战地记者住在半山腰的一间小房内,因他生火做饭暴露目标,遭印军冷炮击中不幸牺牲。
高炮营的任务是保障前方指挥所和炮兵群的对空安全,全营进入阵地后立即抢修工事和构筑炮位检测校准火炮器材,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做好射击前的一切准备。因为印军的飞机非常猖狂,天天都要飞入我军纵深几十公里侵犯我边境领空,骚扰我边境军民。
就在总攻前一天的11月17日中午浓雾渐散去,果然在南边约有20多公里的远空出现了一架印军的飞机,敌情就是命令,顿时,全营所有的火炮、机枪立即处于射击状态,炮口、枪口一致瞄准那个黑点。大概它已知道我军的高炮部队已进入阵地,不敢再往北冒进,前来送死,而是从东往西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弧形夹着尾巴溜了回去。一直到战役胜利结束印机都未敢再露过一次面,保证了我军领空的绝对安全,高炮营光荣地完成了战役任务!
三、全线告捷,扬我国威
1962年11月18日8时30分,随着我军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达旺战役总攻,在西山口打响!我军三个炮兵团一百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向印军阵地齐射30分钟,炮声震天动地,在群山中回响,几万发炮弹毫不留情地在印军阵地上爆炸开花,印军前沿阵地的各种工事、障碍物瞬间被摧毁!
随着炮火的延伸,早已埋伏在西山口北面印军前沿阵地担任“打头”任务的165团的勇士们,迅速发起勇猛冲锋,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像雨点般倾注在印军阵地上,印度那些雇佣兵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死的死,伤的伤,侥幸活下来的来不及抵抗还手就四散溃逃,163团的庞国兴3人战斗小组孤胆作战,一举攻占印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 15 门榴弹炮,战后,庞国兴被评为全军战斗英雄。战斗至当天18时,我军乘胜向溃败的印军勇猛追歼到中印边境传统边境线——伏特山以北15公里处,在东线收回了被印军侵占的我国领土。
本文作者(前左2)与战友们(前左3为高炮营营长王玉柱)在缴获的印軍大炮前合影。
此战役,我师共歼敌近千名,缴获各种火炮90门,枪支920支(挺),汽车21辆,电台105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我师牺牲 97 人,受伤164 人,无一人被俘。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重大胜利!
四、主动后撤,胜利凯旋
1962年11月20日,中央下令,停止反击。从11月 22日零时起,全线停火,并主动后撤。把缴获的大批枪、炮、车辆等军用物资,全部退还给印军,展现了中国人民以邻为善、和平共处的大国风范。
遵照中央的命令,55师从12月5日起,撤离战区,至12月29日,全部返回到青海省的原驻地。在返回途中,我们十分有幸,以轻松喜悦的心情参观了闻名于世的拉萨布达拉宫,那是唐朝时期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宏伟建筑,它那金碧辉煌的楼宇,历代喇嘛的金身塑像,精致优美的壁画,神秘迷人的传奇故事,举世无双令人大饱眼福,赞叹不已!如今,这座宫殿,已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本文作者在布达拉宫前畄影。
部队回到青海驻地后,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亲切热情慰问,中央派来了慰问团,深入部队慰问、庆功、贺喜。给每个参战官兵赠送了印着“不愧为伟大的人民,不愧为伟大的军队”的毛巾、茶缸、信封、信笺和笔记本等慰问品。很多战友,舍不得使用,把这些作为永久的纪念,珍藏。
慰问团还带来了文工团,深入部队驻地,组织文艺晚会,演出了十分精彩的文艺节目,官兵们看了,大受鼓舞,兴奋喜悦,充满了各个营区。
达旺战役,在中央的直接指挥下,在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光荣的55师,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漂亮地完成了祖国人民交给的战斗任务。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国威,换来了中印边境至今六十多年的和平环境。1963 年,毛主席在接见55师徐肇基政委时说:你们“走得快,打得好,撤得也好。”这是对55师的最高赞誉!
作者与夫人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