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的悲剧:前半生拯救大汉江山,后半生被怀疑“地下造反”

涵柳说历史 2023-02-08 06:30:01

公元前143年,西汉廷尉部门抬出一具干瘦的死尸,死者面容枯槁,十分骇人。

他被随意丢弃在路边,遭阳光暴晒,散发出刺鼻的腐臭味,过往路人纷纷捏鼻而逃。

不说谁也想不到,这个死者,竟曾经拯救过大汉江山,被天下人奉为“军神”。

死者不是别人,正是一代名将周亚夫!

众所周知,周亚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力挽狂澜,拯救了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可谓是功勋卓著。

既然如此,为何会落到如此凄惨的下场?真是因为功高盖主,嚣张跋扈?其实历史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还要残酷。

一、出身名门,性格较真

周亚夫出身名门,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西汉开国元勋周勃。

周勃影视形象

周勃的人生非常传奇,早年身份卑微,靠养蚕和在丧事上打鼓为生,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后,官职一路高升,最后竟成了名留青史的一代功臣。

刘邦死后,周勃又平定了吕氏叛乱,扶持汉文帝上位,可谓是功盖天下。但没想到没过几天好日子,就遭到猜忌,被汉文帝打入大牢,定了死罪。

幸亏周勃的儿媳妇是公主,跟太后求情,这才放回封地。饶是周勃戎马一生,经过这一次风波,晚年不得不变得低调谨慎起来。

周勃临死前,最担心的就是二儿子周亚夫,因为周亚夫的性格太较真耿直,说话直来直去,容易得罪人,根本不是当官的材料。但周亚夫不以为意,根本没有从父亲的宝贵经历中吸取教训。

周亚夫“较真”的一个事迹,就是出任河内太守时,有一天,著名女相士许负登门给他看相,说他:“三年之后会封侯,八年之后会为丞相,权倾朝野,无人能比。但九年后,会活活饿死。”

一般人听到这种玄而又玄的预测,大都一笑了之,但周亚夫却认真反驳:“首先,我兄长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就算兄长去世,也是他儿子继承,我又怎么可能当上侯爵?其次你说我会权倾朝野,那我又怎会饿死?请你说出个缘由!”

许负估计也是没遇到过这么较真的,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周亚夫刨根问底,必须要知道原因。许负无奈才解释:“你的嘴角有纵纹,向嘴里延伸,这是饿死的征兆。”

周亚夫影视形象

周亚夫听罢轻蔑一笑,不以为意,便把许负打发走了。然而三年后,第一个预言竟然真的应验,周亚夫的兄长周胜之因为杀人被剥夺侯爵,汉文帝听说周亚夫品行不错,便改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的封地。

根红苗正又有才能,周亚夫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继续发扬他的“较真”精神。

公元前158年,匈奴南下侵略,汉文帝封周亚夫为将军,驻扎在细柳防御。

有一天,汉文帝心血来潮,来到细柳军营犒劳将士。按理说,领导来视察,下属自然是赶快迎接进单位,好好招待。但周亚夫很较真,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管是谁都必须按照军法来。

军法规定想进军营要通报,汉文帝只能乖乖等通报。军法规定,营中不得骑马,汉文帝也得乖乖下马步行。军法又规定,穿甲可不叩拜,周亚夫便给汉文帝行了简单的军礼。

如此较真,一丝不苟的周亚夫,自然把军队也治理地井井有条。犒军结束,出了细柳营,群臣都感到惊讶。没想到周亚夫胆子这么大,竟然拿军法来压皇帝。

细柳营

汉文帝却露出止不住地笑容,道:“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别人跟他一比,如同儿戏,敌人只要来就能把他们俘虏。看看周亚夫,是能被侵犯打败的吗?”群臣纷纷称赞文帝慧眼如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细柳营典故,一方面体现了汉文帝的宽宏大度,一方面也显示了周亚夫做事一丝不苟,较真耿直的作风。

二、平定七国,军神诞生

周亚夫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了差点灭亡汉朝的七国之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重,临死前他担心太子刘启年轻气盛,闹出什么乱子,便嘱咐道:“一旦出什么变故,周亚夫是真正可以带兵打仗的人。”刘启即位后,为汉景帝。

汉景帝刚即位时,年轻气盛,好大喜功,在“智囊”晁错的建议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可没想到,诸侯王反应强烈,竟有七王联合造反,战火波及半壁江山。

汉景帝影视形象

七国之乱的主谋是吴王刘濞,是汉景帝的叔叔。但两人不仅毫无感情,还有大仇。早年间刘濞与汉文帝关系不错,逢年过节都会派王世子来长安走亲戚。

但有一年,王世子与还是太子的汉景帝下棋,不知道怎么就吵起来了。汉景帝一怒之下,用棋盘把王世子砸死了。

汉文帝知道后大吃一惊,赶忙派人把王世子的尸体送回了吴国,并赔钱道歉。吴王刘濞悲痛欲绝地表示道:“世子在长安死的,就葬在长安,何必运回吴国!”

汉文帝自觉理亏,便把世子在长安厚葬。为了安抚,又赐予刘濞一根拐杖,准许他不用朝见。对于吴国招兵买马,汉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吴王刘濞的造反,也是汉景帝当年埋下的因果。

按理说,汉景帝应该也知道,他与刘濞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但七国之乱声势浩大,年轻的他还是被吓着了。于是他听大臣袁盎的建议,把“智囊”晁错杀掉,来请求七国罢兵。

可一旦见识到朝廷的软弱的七国,就更不可能善罢甘休,他们从一开始“诛晁错,清君侧”的目标,变成了取汉景帝而代之!叛军一路所向披靡,望风而降者数不胜数,大汉江山到了摇摇欲坠的绝境!

西汉形势图

就在这时,汉景帝想起汉文帝的嘱托,立马启用周亚夫领军平叛,周亚夫思路清晰,以没有背叛的梁国为诱饵,吸引叛军进攻,然后从侧翼切入,各个击破。仅三个月,叛乱就被平定,吴王刘濞被杀,大汉得以延续。

周亚夫凯旋时,汉景帝亲自迎接,并当即加封其为太尉。在这之前,太尉是被废除的官职,汉景帝是为了周亚夫特意恢复的,可见汉景帝的感激之情。周亚夫的声望也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被人们奉为“军神”。

平叛图

三、耿直直言,君臣矛盾

平定七国之乱后的第五年,周亚夫顺利升到了丞相的位置,再次应验了许负的预言。不过周亚夫早已将这次预言忘到了九霄云外,自然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警示。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周亚夫处于朝堂之巅,自然免不了各种非议和矛盾,再加上他性格耿直,办事较真,更是得罪了不少权贵人物。比如梁王,当初七国之乱时被周亚夫当做诱饵,心中一直愤恨不平,一有时间就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周亚夫影视形象

说得多了,太后对周亚夫愈发不满,最终连带影响到汉景帝。

有一次,汉景帝打算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喜欢的胶东王刘彻,并以此询问周亚夫。周亚夫得知大惊,直接表示反对。汉景帝不打算改主意,周亚夫竟然顽固地坚持意见。汉景帝很不高兴,从此开始疏远周亚夫。

其实这里就可以看出,汉景帝对臣子的定义,他认为臣子是给皇帝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阻止皇帝的决策的。汉景帝咨询周亚夫,要的不是对错,而是支持。这一点在后面发生的几件事是体现地淋漓尽致。

有一次,窦太后向汉景帝提议:“皇后的兄长王信可以封侯。”汉景帝有疑虑:“我那两个舅舅,先帝在的时候没有封侯,等我登基时才封侯的,王信时间没到吧?”窦太后道:“皇帝各行其事,没必要循规蹈矩。”

汉景帝也被说服了,但这件事他不想自己来提,毕竟改便先帝不成文的规矩,也是有违孝道的。于是他便说:“我与丞相商议一下。”其目的,就是周亚夫声望高,由他来提,然后汉景帝批准。

但周亚夫较真的毛病又犯了,一听就强烈反对:“汉高祖曾经说过,不是刘姓不能当诸侯王,没有功劳不得当侯爵,谁不遵守,天下应该一起攻击。王信无功封侯,是违约!”

汉景帝一看周亚夫把汉高祖都搬出来了,他还能说什么,只能“默然而止”。但汉景帝沉默的背后有什么心思,就不得而知了。但根据后面发生的事,可以看出,汉景帝的心中一定是特别不高兴的。

周亚夫影视形象

后面不久,匈奴方面发生内讧,徐卢等五位匈奴将领投降,汉景帝大喜,为了显示大汉的厚待,决定封五人为侯。周亚夫却率先反对道:“这五人背主投敌,陛下还给他们封侯,那以后怎么谴责那些没有臣节的人?”

汉景帝听罢大怒,干脆表示:“丞相的建议不能用!”然后绕过周亚夫,给五人走完了封侯的程序。这次事件可谓是彻底将君臣的矛盾暴露。汉景帝不再给周亚夫面子,周亚夫也不愿委曲求全,干脆称病休息。汉景帝不惯着,顺水推舟免除其丞相之位。

君臣之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似刚刚打响,其实已经结束了……

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周亚夫被免职后,一直在家不露面,汉景帝觉得让他反醒的时间也够了,便在宫中设宴邀请周亚夫参加,想试探他的态度。如果缓和了,丞相之位也不是不能恢复。

而周亚夫接到邀请,主观认为汉景帝已经妥协,便也高高兴兴去赴宴了。

到了宫中,周亚夫按照礼节拜见皇帝,然后找到座位,准备大快朵颐。太监端上来一大坨肉,没有切好,也没有筷子。周亚夫转头一看。别人都有筷子,顿时脸色铁青地向上席某位官员索要筷子。

汉景帝看见后,笑道:“此不足君所乎?”意思是“这些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这句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却是一语双关,暗讽周亚夫对现状不满足。周亚夫也确实吓了一跳,赶忙脱了帽子跪谢皇帝。

宴会结束后,周亚夫看汉景帝起身了,赶忙借着机会离开了。汉景帝看着周离去的背影,道:“这个不高兴的人,绝不是少主能驾驭的臣子!”君臣情分,至此完结,汉景帝应该就是从这里对周亚夫起了杀心。

周亚夫影视形象

周亚夫或许也是有了不好的预感,没过多久就派儿子去买五百副盔甲和盾牌,用在将来去世的时候陪葬。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事死如事生,周亚夫戎马一生,自然死后也想穿着盔甲驰骋疆场。

但当时汉景帝已经规定,盔甲盾牌是国家严管的军械,严禁民间买卖!周亚夫此举完触犯了法律。更蹊跷的事,周亚夫的儿子找人把盔甲搬回家后,竟然拖欠工钱。

想来不给钱的态度也非常强硬,气得工人直接就向朝廷举报周亚夫私自囤积盔甲。汉景帝消息灵通,立马派小吏去询问周亚夫,让他交待来龙去脉。但周亚夫脾气来了,直接来了个不承认不否认不解释。

汉景帝气得破口大骂:“我不用也!”言外之意就是不管有没有你周亚夫的供词,我都可以杀了你。然后就派出廷尉彻查。廷尉派人上门捉拿周亚夫,周亚夫见状感到侮辱,想要自杀,其夫人赶忙制止,或许是说了什么配合调查,还你清白的话,才放弃了。

但周亚夫万万没想到,廷尉府进去了,就别想站着出来。周亚夫遭到廷尉的严厉审问,廷尉直接表示:“你是想谋反吗?”周亚夫意识到了严重性,赶忙辩解:“我买的那些东西都是陪葬用的,怎么会谋反呢?”

汉景帝影视形象

廷尉闻言一笑,幽幽道:“你即使不再地上造反,那就是准备在地下造反了!”周亚夫顿时哑口无言,估计他也明白了,他作为朝廷功臣,廷尉竟如此对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背后没有皇帝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心灰意冷之下,周亚夫“绝食五日,呕血而死”,当然这是官方史书的记载,具体是不是自己绝食而亡,是要画一个问号的。

然后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值得注意的是,周亚夫死后不久,汉景帝就下了一道诏书,册封皇后兄长王信为盖侯。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意味深长:“死后,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这句话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大有深意,一个“乃”字,彻底掀开了周亚夫死亡的真相一角。

汉景帝影视形象

五、周亚夫真正的死因

在探析周亚夫真正死因之前,我们要了解周亚夫是真的想要谋反吗?《史记》当中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也给了我们答案。

“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之他子坚为平曲侯,续绛侯后。”

古代任何统治者,都不会允许一个有谋反罪行的亲人世袭爵位的,但凡沾上谋逆,至少也得诛三族。显然,汉景帝明显知道周亚夫与谋反是毫不沾边的,他的目标只是想让周亚夫死,哪怕是荒唐的理由!

周亚夫真正的死因,还是性格问题。纵观周亚夫一生,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经得起考察的。

比如与汉景帝的三次抗争,坚持反对废立太子,是对为了保证国家稳定。拒绝封王信为侯,也是遵守高祖约定,遏制外戚势力。不同意厚封投降者,是为道德教育而着想。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国家安宁,社稷生民,一片赤胆忠心,苍天可鉴。

而汉景帝呢,虽然在治国方面有些成就,但道德方面很有缺陷,年轻时砸死堂弟,七国之乱时杀掉晁错,足以看出他狭隘自私,刻薄寡恩的一面。周亚夫为国忧劳的同时,却忽略了与皇权的和谐相处。

汉景帝影视形象

周亚夫的死,就在于他的刚正耿直,宁折不弯的性格,批龙颜、逆圣听,违背了皇帝的心意。委曲求全不是他的性格,虚以委蛇不是他的作风,当高高在上的君主,要求臣子逆来顺受,俯首听命时,冲突就发生了。

周亚夫太有傲骨了,也太坚持原则,因此悲剧就在所难免了。

曾国藩评价周:“周亚夫有刚正之气,开后世言节气者之风。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侯王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

所以对周亚夫之死,我还是要说,他死的不光荣,却活的磊落……

周亚夫画像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

刘周堂《周勃父子悲剧人生探因》

夏敏《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感悟条侯周亚夫》

0 阅读:15

涵柳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