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上午,德国外交部长埃尔茨贝格尔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的一节火车车厢上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这节车厢作为胜利的象征被放入了法国博物馆。不料,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二战中,希特勒又把这节车厢从博物馆里拖了出来,在上面接受了法国的投降。在第三帝国穷途末路之时,希特勒下令炸毁了这节车厢!否则,德国可能要在这节车厢上再一次受辱。
停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协约国一方的北洋政府为了庆祝胜利,新任大总统徐世昌下令11月14日至16日全市学校放假三天,并于11月28日在紫禁城太和殿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在东单为德国公使克林德所建的的“克林德碑”,也迁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碑。那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是如何卷入一战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在一战爆发之初,英国为了牵制德国在亚洲的力量,要求日本参战,日本也正好觊觎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遂于1914年8月对德宣战。而此时亲英美的袁世凯北洋政府虽曾两次提出准备参战,但在日本的阻挠之下,不得不宣布中立。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与黎元洪在对德宣战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段祺瑞认为“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
段祺瑞的意见得到了梁启超的支持。在两派互相倾轧的斗争中,段祺瑞及梁启超运用各种手腕,先借助张勋“辫子军”赶走黎元洪,然后又反过来讨伐张勋复辟清室的罪行,最后,段祺瑞又以“再造共和”为资本,重新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大权。之后,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而此时,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认为亲日的段祺瑞政府参战更有利于日本得到更大的在华利益。于是,1917年8月4日,北京政府发布公告,正式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一个多月后,9月26日,广州军政府也对德宣战。
早在宣战前,中国就已经向协约国提出了“以工代兵”的计划,以向英法输出劳工的方式换取两国在未来的外交谈判中对中国政治诉求的支持。参战后,中国政府支持英法两国政府在华招工参加一战。一战中,大约有17.5万多华工参加欧战。这些华工有10万人被分配给英军,4万人由法军支配,1万人被“借给”美国赴欧远征军。抵达欧洲后,华工们立即在前线或后方承担起挖掘战壕,装卸弹药,修筑铁路、公路、桥梁,制造枪弹,救护伤员,掩埋尸体甚至扫雷等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
11月11日签订的只是停战协定。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年轻的中国外交家顾维钧纵横捭阖、舌战群儒,他说:“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虽然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工,但在协约国各国眼中,中国依然是个未派一兵一卒参战的三等国家,这直接导致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完全丧失话语权。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经梁启超传回国内,从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次拒签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的签订及其巨额的战争赔款曾让很多德国人感到耻辱,德国在九十多年后的2010年才还清最后了一笔赔款,这就为纳粹的崛起和二战埋下了祸根。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由于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山东问题并未在“巴黎和会”上解决。在英美斡旋下,1922年,中日两国在华盛顿签订《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日本同意归还山东主权,但要求中国将胶州湾沿岸作为商埠开放、胶济铁路由中国花钱赎回、德国名下煤矿仍由日本开采。
此外,根据《凡尔赛和约》,中国做为战胜国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免除了对德奥的庚子赔款,还得到了一笔价值8400万的战争赔款。这对于一贯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