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强,55师后代子弟。其父沈克,1929年出生于山东聊城莘县,1946年参军并入党,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和草原平叛,历任55师165团、炮兵团政委及55师政治处副主任。1979年底转业到山东省科学院,1985年离休。
2022年初大姐的一通电话,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又与临泽这个地方联系起来。这是一段说来话长的回忆,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那里有太多的故事、人以及萦绕一生的漫漫情怀,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地方。
大姐的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父亲当年在55师的警卫员王振贤找到了!她的发小老同学在“永远的55师”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了王振贤的留言,于是大姐立即关注了公众号,然后又几经周折,在公众号编辑的帮助下成功联系上了王振贤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借助于信息时代的便利科技,我们直接与他进行视频通话,面对面开心的畅谈阔别四十多年来的经历变化,老妈也是激动不已,对她老人家来说,就像找到自己离散多年的孩子一样,重逢让人无比的兴奋。说来好笑,王振贤一直喊我妈阿姨,而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却一直喊他王叔,如今喊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历久弥新的感情才是将我们始终牢牢维系在一起的纽带。
与王叔重新联系上以后,我就开始关注永远的55师微信公众号,也重拾起那段对我来说不算深的经历。1979年父亲转业回到山东济南的时候,我才7周岁,作为师部大院最小的孩子,我对临泽的记忆大概只有2、3年的样子,大部分对55师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听父母、姐姐们的讲述获得的,但是父亲的部队情结却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对父亲军旅生涯的回忆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于不在山东老家,所以我就在手机中存储了一些家里的老照片。最近一直看55师微信公众号里面的文章,看到我能认识的冀廷壁伯伯、魏宝锁伯伯等一些老照片,让我感觉特别的亲切,于是翻了下手机相册,居然有几张跟临泽有关的老照片,让我端详良久,思绪万千。
第一张照片的具体日期不太记得了,大概我4、5岁的样子吧,那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来临泽拍戏,55师负责接待,然后跟主要演员大家合影留念。前排右二就是著名反派演员老艺术家刘龙,右一是父亲揽着我,左一是姚学信政委的女儿薇薇姐姐,左二是55师政治部主任吕少松叔叔,后排左三那个漂亮的维族女演员我不记得名字了,只是记得当时感觉她像个外国人,后排右一为段叔叔,抱歉其他的人我不知道名字,也许在山东老家的话老妈和姐姐们能说的上来。这张照片是我曾经吹牛的资本,咱也和演员合过影。
第二张照片是1978年秋我们全家的合影,当时离父亲转业只有不到一年了,那年我6岁。父亲母亲在后排中间,左一是大姐,那年15岁;右一是二姐,那年13岁;两个男孩右边的是我哥,那年9岁,左边就是我了。这张照片应该是我们离开临泽前的最后一张合影了,对于我们四个孩子来讲,那时对离开临泽前往大城市,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喜悦和憧憬,而对于16岁就参军入党的父亲来说,那就是无尽的留恋、不舍,满心的无奈、遗憾。父亲应该一辈子属于部队的,我一直这么认为。
第三张照片显示是1978年7月5日,高机连欢送仝付指导员合影留念,前排右二是父亲,其他人我是真的都不认识了,还是请那些当事人或是父亲55师的战友们来认一认吧。
第四张照片是在55师师部小礼堂拍的,具体背景已经记不得了,第二排左四是父亲,左五是副师长霍银山伯伯,左八是政治部主任任成文伯伯,再认识的就是前排蹲坐的左边第一个段叔叔,听说现在已经是将军了。
第五张照片是1973年2月10日,显示是欢送沈付主任留念。这是当年父亲由165团政委调任55师付主任,父亲左边是魏宝锁伯伯,时任165团团长,父亲与他在165团搭档多年,前排左三是是165团政治部张主任,前排右三是165团副政委吕少松叔叔,右二是团参谋长王迎先叔叔,右一是团政治部副主任赵传海叔叔。165团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中印战争检验了它的成色,我为父亲能在这样一支队伍任职感到自豪。
第六张照片的背景和第一张照片是一样的,左一是55师政治部主任吕少松叔叔,中间是八一厂演员刘龙,右边是父亲和我。
最后一张彩色照片是2010年夏天,大姐带着喜悦、伤感、遗憾等各种纠结在一起的心情回到了临泽,站在我们曾经住过的平房院门前,拍下了这张看着平淡无奇的照片。陪同一起去的同学们惊讶的大姐泪流满面,无法自制。
当我们一家人看到照片时,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一时无语凝噎。
照片承载的是回忆,而回忆背后是经历人生起伏、岁月沉积下来的情感。
离开临泽已经43年了,当年的孩童也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多少次梦中回到儿时的乐园,戈壁滩、沙枣林,营房,熟悉的橄榄绿,醒来总是一片惆怅。
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一定要再回到这个父辈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这曾是我们人生的起点。现在的我同样有一种憧憬,就像我当初离开临泽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