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13日,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陈布雷自杀身亡,终年58岁。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本名陈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陈布雷五岁开蒙,饱谙经史。1911年自浙江高等学校(今浙江大学)毕业后,入上海《天铎报》做记者。他文笔犀利、才思敏捷, 下笔千言、落笔成文,不久即成为上海滩上的“名记”。 有人把他与北方的报界名人张季莺平并称为“北张南陈”。1927年,陈布雷以一篇一气呵成的《告黄埔同学书》正式成为蒋介石的“第一大秘”。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蒋介石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讲话,大多都出自陈布雷之手,陈布雷由此成为“国民党内第一支笔”,并有“领袖文胆”和 “总裁智囊”之称。
抗战时期,是陈布雷的巅峰时期,他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蒋介石抗日宣言中那段著名的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就是出自陈布雷之手。陈布雷与浙江同乡陈诚并称为蒋介石的“文胆武将”。
1948年11月,在总结辽沈战役失利的会议上,陈布雷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让已经方寸大乱的蒋介石恼羞成怒,大骂其一直以“先生”相称的陈布雷“书生误国”。
1948年11月12日,陈布雷电话召女婿袁永熙到公馆长谈。陈布雷说:“ 永熙,政治这个东西不好弄,你和怜儿(陈琏)千万不要卷到这里面去。我搞了大半辈子政治,一生的错误就是从政而不懂政治,以致无法自拔,于今悔之晚矣!”当晚,陈布雷写下几份遗书后,服下了过量的安眠药。
陈布雷自杀后,蒋介石闻讯后手书挽幛:“当代完人”。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送过一副挽联:“文章天下泪,风雨故人心。”
陈布雷生性正直,清廉自守,虽身居高位,却禁止子女从政。陈布雷的九个子女中无一人加入国民党,反而有四个加入了共产党。其中以二女陈琏最富传奇。
1939年,20岁的陈琏秘密加入中共并考入西南联大,陈琏在西南联大的上级就是后来的丈夫袁永熙。袁永熙也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是清朝的显宦,和徐世昌是儿女亲家,袁永熙的姐姐嫁给了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的叶公超。1947年,二人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时,假戏真做地结了婚,征婚人是时任北平市长的何思源。谁知结婚不久,二人便双双被捕并解往南京。女儿和女婿以“共党嫌疑”被捕,让陈布雷十分尴尬。他反复权衡后,给蒋介石写了一封短信:“女儿陈琏、女婿袁永熙,因‘共党嫌疑’自北平解抵南京,该当何罪,任凭发落,没口无言”。其实蒋介石早就接到密报:袁永熙、陈琏只是“嫌疑”而已,于是卖了陈布雷一个人情,让陈布雷和叶公超将陈琏袁永熙二人保释出来。就是这次有惊无险的被捕经历让二人以后吃尽了苦头!
11月15日,是陈布雷大殓之日。上海地下党秘密委派陈琏的表妹翁郁文(中共地下党员,陈布雷妹妹的女儿)专程到南京,带来了组织上对陈琏的关心,并告之可以安排他们夫妇秘密到“那边(解放区)”去工作。于是,陈琏和袁永熙匆匆赶到上海,上海地下党交通站站长乔石(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翁郁文的丈夫)热情接待了他们,之后,在地下党的护送下,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经镇江到苏北,穿越硝烟方尽的淮海战场,直奔北平,终于安全归队。
建国后,袁永熙因当年的被捕不得不重新入党,后任共青团中央学生部副部长。陈琏任团中央少年部部长。1956年,陈琏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书记的袁永熙被定为“右派分子”,迫于压力,陈琏与袁永熙离婚。1962年,陈琏由林业部教育司副司长调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文教处处长。文革开始后,陈琏被诬蔑为“叛徒”。1967年11月19日的早晨,48岁的陈琏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从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的11楼上飘然而下。人们在她的桌上发现了遗书:“同志们,关于我被捕的情况,我1949年的交代是完全真实的!这一点你们将来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己却等不到那一天了。”1979年,中共上海市委为陈琏举行了平反昭雪大会。胡耀邦称其为“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1962年5月,袁永熙被摘掉“右派”帽子后被下放至河北省南宫县中学担任教师。期间,与同校的生物教师张兰芬再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永熙获得平反,后担任北京经济学院院长、顾问等职,1999年12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