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没有痛苦?52岁女子安乐死全过程:从清醒到结束仅4分钟

运杰聊养护 2024-07-08 21:46:44

众多人在病痛的深渊中挣扎时,内心往往会浮现出一个念头——渴望早日解脱,结束这无尽的苦难。然而,病魔的侵袭往往已悄然剥夺了他们实现这一愿望的体力与能力。

因此,一些人选择在意识尚存的时刻,预先安排好遗嘱,明确表达自己在病入膏肓、失去自理能力之时,希望家人能够尊重其意愿,停止无谓的治疗,以保留最后一份尊严离世。然而,这一愿望在现实层面上,往往因各种复杂因素而难以如愿以偿。

面对这样的困境,“安乐死”这一概念偶尔会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抹微光,但遗憾的是,它在我国乃至多数国家均受法律严格限制,被视为不可触及的禁区。在全球范围内,仅有荷兰、瑞士等极少数国家,为这一选择提供了法律上的许可。

2019年,日本放送协会NHK制作并播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安乐死》

故事的主人公是52岁的小岛美奈,她不幸患上了不治之症——多系统萎缩症,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

面对绝望和痛苦,她选择安乐死来解脱自己。在她姐姐的陪伴下,她用手写的申请书请求瑞士的安乐死机构帮助她。

根据规定,安乐死必须由申请人在清醒状态下亲自执行,并且全程会被工作人员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整个过程只有4分钟,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安乐死”药物顺着血管进入了小岛美奈的体内,带走了她最后一点气息。

临床上实行安乐死的方式有哪些?它们真的不会带来痛苦吗?

安乐死是指停止对无法治愈的病人进行治疗,临床上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实施安乐死,包括使用能导致心衰竭的药物、使用能导致窒息的麻醉药物以及使用能形成血栓的凝血剂。无论是喝药或是注射药物,最后的步骤都需要患者自行执行。

尽管在理论上看起来没有痛苦,但实际上,患者可能并不完全麻醉,他们可能意识到自己在逐渐死亡,或者在等待死亡,虽然时间可能不长,但仍然会感受到痛苦,只是无法表现出来。

此外,安乐死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形式。某些国家允许积极安乐死合法实施,但对于消极安乐死,即停止治疗,让自然死亡发生,争议较少。在医疗方面,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且适度的判断。

如果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那么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关注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生活质量,并在医疗决策中加以综合考虑,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医疗护理。

然而,过度治疗和忽视患者自身感受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患者痛苦增加。除了治疗方面,关注患者的心理和卫生护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和卫生护理能够为他们的离世提供安宁。这种关注和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给予他们尊严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

为何中国无法实现安乐死合法化?

在中国,安乐死无法实现合法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安乐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决定,一旦选择了安乐死,就没有后悔的机会。这可能导致一些人做出冲动的决定,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安乐死合法化后,人们无法犹豫或重新考虑,这可能给生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次,中国社会一直秉持着尊重家族观念,强调孝道。在中国文化中,为了孝顺父母,人们会尽最大努力治疗疾病,无论病情如何严重。因此,采用安乐死方式可能会受到社会的谴责,甚至被视为不孝行为。传统观念使得安乐死无法在中国合法化。

最后一个原因是,中国当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缺乏全面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安乐死在这些地区缺乏真正的社会基础。与那些已经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相比,中国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在农村地区安乐死合法化的道路依然艰难。

尽管安乐死的提出初衷是出于对生命尊严与减轻患者痛苦的深切关怀,确实展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多面性。如何在确保尊重个体选择权、维护生命伦理与法律框架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安乐死的实施既合乎情理又遵循法律法规,是一个持续引发热烈讨论且亟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对于安乐死,你有什么看法?
2 阅读:1089
评论列表
  • 2024-07-09 00:06

    支持有安乐死。

  • 2024-07-09 00:07

    支持有安乐死。

  • 2024-07-09 10:11

    我不想活了,现在也想安乐死

  • 2024-07-13 23:25

    中国干啥都要钱,想死也得备好钱,万一自杀不成功还得缴纳巨额医药费!

  • 2024-07-12 12:34

    我觉得枪毙更好

  • 2024-07-08 23:35

    俩根电棒将二师兄从清醒送到西天不到1分钟

  • 2024-07-11 18:10

    不能投胎

运杰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