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一场持续了4年的叔侄之间的战争,即将宣告结束。燕王朱棣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长江边上,犹如天降神兵,气吞山河。建文帝朱允炆的整个朝廷面对气势正盛的燕军,有点不知所措。面对如此强势的燕军,南京城是否能够守住?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燕王,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燕王和朝廷来来回回打了三年的仗,虽然说燕王打了很多胜仗,但是三年的时间也就打下了北平、保定、大宁这些地方。距离南京还非常遥远。再这样进行下去,不仅不仅打不到南京,还会被朝廷给耗没了,这不得不让朱棣反思自己的战略计划。
朱棣正在和他的谋臣讨论下一步的策略,这时帐外有人让士兵传话,说有要事要见燕王。燕王也很好奇,会是何人,又会有何事要见我呢?士兵将这个求见之人带了上来。此人见了燕王,扑通一声跪下,说:“我家主人,有书信一封,里面内容事关重大,让小人务必亲手交给大王。”燕王接过信,让士兵把这人打发走。原来这封信是来自建文帝身边的一个宦官曹公公。
这位曹公公,在来信中表达了对建文帝的不满。因为建文帝一直在镇压燕王,所以朝廷内部也是乱糟糟的,建文帝经常无缘无故对太监们发脾气,而且对太监们的管理十分苛刻,他们经常是犯了一些小错就被重罚,所以他们也想要报复建文帝。邓公公把朝廷的一些情况向燕王作了报告。其中有一点对于燕王来说非常有用,那就是现在官军都在北方打仗,南京空虚,只有几千护卫队在把守。
南京空虚这一信息,让朱棣眼前一亮,仿佛点醒了梦中人。他最近都在日思夜想地思考如何才能打下南京这个问题。这三年以来,自己一直都围绕着北平在打,也一直没有突破。我为什么不直接攻打防守空虚的南京城,给朱允炆致命的一击呢?
直捣南京,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是要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北平到南京的距离非常遥远,而且一路之上还有着朝廷重重围剿大军的阻挠,如何让一支军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兵临南京城?这个问题把朱棣给难住了,这时姚广孝好像有话要讲。朱棣连忙问道:“道衍大师,有何高见。”道衍和尚姚广孝说道:“我们的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南京城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避重就轻,绕开重兵把守的要塞,专挑把守的恐怖区域行进。”朱棣连连点头,“言之有理!”
燕王果然是一个执行力超强的人,刚刚制定为策略,就马上率领军队南下。一路上采取了避开强敌,专门走朝廷把守的空隙的策略。比如,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有朝廷有重兵把守,行军就绕开凤阳。淮安这个地方朝廷也把守有重兵,路线就绕开淮安。很快燕王率领的军队就接近了南京,来到了扬州。当燕王的军队突出出现在扬州。扬州的守将不知所措,便不战而降,燕军气势正旺,很快又夺得了仪真,准备过江和朝廷作最后一战。
燕王大军犹如天降神兵的突然出现,引起了朝廷的恐慌。建文帝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他的朝臣也是慌得手慢脚乱。他们在商议对策,让建文帝下罪己之诏,说我做了不少错事,希望大家批评,以获得大家的支持。同时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天下兵马都来支援南京。
与此同时,建文帝还用了用了方孝孺的计策,派庆成公主来到燕王军中议和。因为庆成公主也是朱元璋的女儿,她和朱棣是兄妹关系。庆成公主见到朱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道:“建文帝朱允炆是你的侄子,你是他的叔叔,我们都是一家骨肉,就不要再自家人打自家人了。现在建文帝也愿意和你平分天下,划江而治。”
燕王眼看就要攻打南京,皇位要唾手可得,这么可能被这苍白无力地三言两语劝住。想想建文帝要削藩逼自己起兵,现在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求和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傻子才会吃这一套。燕王霸气地把建文帝的求和给拒绝。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在政治上,朱棣绝对要比朱允炆显得成熟和老练。他写了一封信,给他所以的所有亲戚,他引用了周公辅成王的故事,说我就是周公,我要辅佐成王当皇帝,我不想推翻他,我也不想给这些弟弟妹妹为难,也不想给侄子们为难,我像周公辅成王,我是来帮助建文帝做好皇帝。但是我现在带了一些兵马,马上要进南京了,如果你们害怕的话,请你们赶快离开南京,在孝陵那儿躲一躲,因为兵荒马乱,说不准会伤着谁。
这时候,建文帝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让诸王替他把守城门,让李景隆协助诸王。由于建文帝一上台就要削藩,不到一年的时候五个亲王全被削了,明明他的矛头是针对亲王的,现在还让亲王帮着他把城门,这不是下下策吗!燕军来到城下,谷王朱橞、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燕王进京。这时候宫中火起,一场大火,宫殿烧了,建文帝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