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大营:清朝经营新疆的“桥头堡”,清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易云聊历史 2023-02-25 09:20:03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0年),盘踞西域的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大汗,在沙俄的怂恿支持下,率军进攻大清帝国的外藩喀尔喀蒙古,当时的准噶尔正处于鼎盛时代,噶尔丹麾下兵多将广,又有沙俄的支持,准噶尔骑兵遂迅速击溃了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各部的骑兵,进而控制了喀尔喀蒙古。之后又借口追击喀尔喀蒙古残部,突入大清帝国的内藩内蒙古乌朱穆沁地区,一度打到了张家口地区,导致京师震动,康熙意识到准噶尔问题的严峻性,之后组织了3次对噶尔丹的重大军事打击行动,是为“三征准噶尔”。

经过清军3次重大打击后,噶尔丹败亡,退回了西域,双方暂时以金山(阿尔泰山)为界,停战休整。大清帝国通过征讨噶尔丹的军事行动,无意中收获了喀尔喀蒙古,康熙在喀尔喀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府,并将其直接纳入大清帝国的管辖之中,从此内外蒙古全部成为大清帝国的领土。但准噶尔问题一日不解决,大清帝国的西北边防一日就不安宁,在此背景下康熙迫切需要一个进攻准噶尔的“桥头堡”。而作为北疆重要交通枢纽的巴里坤,它南接哈密,北达阿勒泰、科布多,东连甘肃,西通乌鲁木齐,是由甘肃进军新疆的必经之路,自然成了康熙的首选。

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在靠近喀尔喀蒙古的巴里坤设立驻军大营,并派遣绿营官兵500名专门从事屯垦(后来人数又有所增加),从此巴里坤大营就像大清打入准噶尔的一个楔子,在之后清军与准噶尔的交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准噶尔降将阿睦尔撒纳趁清军刚刚平定准噶尔汗国、在新疆立足未稳发动叛乱,一时间数万清军千辛万苦打下来的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再次丢失,幸而巴里坤大营依旧掌握在清军手里,后来乾隆从内地征发大军二征伊犁,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清军大量的物资都是经过巴里坤中转、储存、运输,正是依靠巴里坤的补给,清军得以顺利荡平阿睦尔撒纳叛乱,重新稳定新疆的局面。

1864年,新疆再次爆发叛乱,彼时清军主力被牵制在内地的太平天国和捻军两大战场,一时间无力西顾,导致新疆整体性陷落,大量难民逃往巴里坤避难,而巴里坤也是清军在新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据点,一旦陷落,将彻底中断内地与新疆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叛军也知道巴里坤的重要性,遂集中数万精锐猛攻巴里坤大营,当时巴里坤城内的清军不过4、5千人,人数不及叛军的十分之一,又深陷重围,形势非常微妙。幸而有清军名将何琯临危受命,挫败了叛军的进攻,保全了巴里坤,守住了清军在新疆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1864年到1875年,整整12年,巴里坤大营中的清军将士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整整12年,他们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的内地的援军,当左宗棠进入巴里坤城内时,看着衣衫褴褛的守城官兵,即便是见惯了沙场征伐的老将军,左宗棠依旧止不住留下激动的眼泪,是啊,巴里坤大营的清军毫无疑问是勇士中的勇士。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使得左宗棠进军新疆出奇的顺利,而且巴里坤大营的清军还自愿担任左宗棠西征大军的向导,在之后清军收复新疆的战役中,再立奇功,为捍卫新疆神圣领土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阅读:3805
评论列表
  • 2023-03-23 06:58

    清军最能打的都是有编制的八旗,我们700万公务员应该组织100万野战军,战争时候冲在第一线。像满洲八旗一样,起到脊梁作用

    山狼海贼 回复:
    就从你这句话,战时你保证是一个上战场,放心吧,都是实名制了。
    用户39xxx85 回复:
    [得瑟]
  • 2023-03-12 13:12

    只有伟大的国家才有伟大的军队

  • 2023-03-12 13:12

易云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