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经过4年武装斗争的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夺取了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朱棣成为大明帝国新的主人,因为大明帝国4年的内战(靖难之役),使得大量明军被消耗,此外因为朱棣将大量防守北方的燕王旧部以及宁王旧部(这些都是明军中最精锐的边防军)带到南方打内战,使得大明帝国的北方防卫空虚,曾经被明军暴打的草原势力趁机做大。当然了因为之前的蓝玉北伐和乃儿不花降明事件使得北元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不复存在,草原陷入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鞑靼的势力非常凶悍,他们趁大明内战之际几度袭扰大明的北方边境。
如今朱棣掌权了,想当年他是燕王的时候就几次出塞暴打北元军,现在当了皇帝更没有对他们手软的道理。永乐七年(1409年),鞑靼又一次寇边,当消息传到南京,朱棣发飙了,当场就决定要御驾亲征,大臣们听闻皇帝要亲征,纷纷劝谏,最终朱棣派靖难之役中的悍将丘福率10万大军征讨鞑靼。丘福虽说是员悍将,但从未独当一面过,再加上他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刚愎自用,这也导致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失利。
临行前,朱棣还千叮咛万嘱咐,要丘福一定要谨慎行事,丘福也答应得好好的,但丘福一出长城就把朱棣的嘱咐丢到了九霄云外,结果果然中了鞑靼的诱敌深入计策,10万大军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南京,朱棣坐不住了。自徐达北伐以来,明军还从未遇到过如此惨败,如果不找回面子,后果不堪设想。向来不能吃亏的朱棣决定御驾亲征鞑靼。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征调50万大军,亲征鞑靼。鞑靼听闻朱棣亲自来袭,慌的一批,毕竟朱棣后面跟着50万人,想想都恐怖。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决定不吃眼前亏,率鞑靼主力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鲁台则向东逃窜。朱棣决定擒贼先擒王,亲率大军追击本雅失里,并于斡难河(今蒙俄边境)追上本雅失里,朱棣在此大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因主力损失殆尽后沦为傀儡,是为斡难河之战。之后,回军攻打阿鲁台,再败之。朱棣一征漠北,重创鞑靼,战后阿鲁台向大明请降,朱棣封其为和宁王,实力大大削弱。
一征漠北,朱棣重创鞑靼,鞑靼部众大量西逃至瓦剌,瓦剌实力陡增,瓦剌太师马哈木更是进兵胪朐河(今克鲁伦河),窥视中原。朱棣遂决定对瓦剌用兵。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二征漠北,先后在三峡口、忽兰忽失温两败瓦剌军,特别是忽兰忽失温一战,明军全歼马哈木的3万精骑。瓦剌遭此一战,元气大伤,此后数十年不敢犯边。
1421年(永乐十九年),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鞑靼的实力有所恢复,阿鲁台决定脱离大明搞“单飞”。当年冬天,阿鲁台率部围攻大明帝国的北方重镇兴和,杀死了明军指挥官王祥(此时,朱棣已经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也是为了及时应对北方草原问题)。朱棣收到消息后,于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率军北征鞑靼,是为三征漠北。阿鲁台得悉朱棣亲征,迅速后撤,朱棣俘虏部分鞑靼部众后因后勤问题停止追击。回军途中,顺势大破暗中勾结鞑靼阿鲁台的兀良哈部,斩获甚多。同年七月,朱棣侦知阿鲁台被瓦剌所败,第四次率部北上征讨阿鲁台,逼降其部将也先土干,朱棣其赐名为金忠,封忠勇王(金忠之后成为大明的良将,在宣德年间屡次击退草原势力的袭扰),随后结束第四次北征漠北的军事行动。
四次征讨漠北,鞑靼的本雅失里部、瓦剌部、兀良哈相继遭到重创,唯有鞑靼的阿鲁台部屡次逃过明军的重击,为彻底解决阿鲁台问题,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64岁高领的朱棣再次跨上战马,启动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漠北的军事行动,明军高歌猛进一直打到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最终还是因为后勤问题,被迫折返,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班师回朝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大明最强硬的马上天子就此陨落。
朱棣五次远征漠北,对鞑靼、瓦剌部、兀良哈进行有效打击,真正是做到了“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此后大明帝国的军旗再也没有飘扬在漠北上空,朱棣的远征也成为了大明的绝唱。朱棣死后25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马哈木的孙子),带着凶悍的瓦剌骑兵在土木堡活捉了朱棣的曾孙朱祁镇(明英宗),是为土木堡之变(今后的篇幅中将详讲),大明荣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