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的Ambition:回来了?

德馨思辨 2024-09-04 07:44:36

一年前,从“再度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到“世界一流寿险公司”的定调,是杨玉成领衔的新华新班子“等不起,歇不得”的紧迫感。

不管是被行业同仁们追赶,还是为了追上曾经的自己,确实“等不起,歇不得”。

这一年来,从“新华尊”的推出到办“XIN计划、心服务、新体验”的问世,新华的步伐的确变得更快了。

时至2024年半年节点,也是恰是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杨玉成新班子掌舵的一周年。成绩几许?

无论是两位数增长的净利——归母净利111.06亿元,同比+11.2%;还是高速增长的新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率——前者为39.02亿元,同比+57.7%,后者为18.8%,同比+12pct……

相比去年的颓势,系列数据似乎预示了新华保险不错的上半年。但这对有意奋起的新班子、对曾经的No.3而言,这当只是开始。跨越过去的身位,才是这家老牌头部险企真正的抱负。

1 一个可喜的变化:追上太保,新业务价值率大攀升,但主渠道保费增长承压,尚处行业性阵痛期

看寿险公司负债端,就是看价值。新业务价值率,尽管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但依旧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能“拉齐”比较、衡量价值的指标。

新华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3902亿元,和去年同期的2474亿元相比,实现了57.7%的增长。新业务价值率也从2023年上半年的6.8%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8.8%,追上太保寿险的18.7%。

但在总保费收入层面上,今年上半年新华实现保费收入988.32亿元,同比-8.4%。

而后来者中邮的“压制”,以及阳光人寿两位数增长的迎头赶上,也对新华构成了相当程度的挑战。虽然今天已经不再以保费论规模,但保费的排名,尤其是和对标公司间的相对排名,依旧是各家公司班子成员所关注的重点,也是销售队伍证明自身实力的一大佐证。

接近腰斩的长期险首年保费,成为保费负增长的最大元凶。

先看个险。

个险曾是新华的大杀器,但随着公司5年前的战略大转弯,叠加行业个险渠道人力见顶崩塌,这些年个险渠道多少陷入了些许的尴尬境地。

从今年上半年个险经营数据来看,公司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687.2亿元,同比下降0.7%。拆开来看,个险新单同比+1.8%,趸交同比-42.5%。但这并非原因。

毕竟对于新华这种老资格的公司而言,早已积累期庞大的续期业务,84.91亿的新单和596.04亿的续期相比,哪个对全盘的影响更大,不消多讲。事实上,正是个险续期0.9%的负增长,拖累了新华整个个险板块的增速。

再看银保。

约莫5年前的2019年12月4日,彼时的新班子首次亮相,详解了“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

而腾飞的翅膀,除了个险,便是被定位为“寿险业务的主要渠道”的银保渠道,并且强调银保要“期趸联动优势,加深合作层次”。而“银保业务是新华保险的基石”,也是新华去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对银保的定调。

不过,恰逢去年“报行合一”新政率先在银保落地,叠加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以及去年3.5%炒停售带来的业务高基数,令全行业银保备受压力。

根据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行业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4.23%,新单同比-23.78%。

而银保给新华带来的痛,也不小。

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华银保新单同比-60.8%,跑输行业。其中期交-24.9%,较行业整体的-28.7%略好一筹。

事实上,这是个行业性问题。

2 如何释压?个险打出“XIN一代”银保新基本法正在酝酿

如果说渠道的经营多少受到往昔战略的惯性影响,那么当下,则是为数不多能攥在手里的选择。“不掉队”,是这一波转型超最务实的选择。新华,亦如此。

这两年的保险行业,最火的热词,一定是XX规划师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个险“陈词”。从15年前友邦的卓越代理人战略,到今天HWP等“规划师”的崛起,个险渠道怎么玩,已然“明牌”。

不过调侃归调侃,大家都在做,尤其是头部公司的跟进,更是说明这确实是一个方向上的共识。

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公司,唯有抓住个险才是根本。巨头之所以成为巨头,就是拥有一支销售铁军。

尽管较国寿营销体制改革下的“种子计划”和平安的“财富康养保险规划师”来得晚了几个月,今年7月7日新华也推出聚焦个险转型的“Xin一代”队伍计划和引领服务迭代的“心服务”举措。

事实上早在去年上任之初,杨玉成就直言“新华保险面临七大挑战”,并强调要把新华保险打造成一家更加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寿险公司。

虽然“治本”的调理总是显得缓慢,但从新华个险渠道这半年的“细枝末节”,也能看到一些转变。

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13.9万人,较年初的15.5万人下降10.32%。其中:

月均合格人力2.7万人,月均合格率18.2%;月均绩优人力1.85万人,同比基本持平,月均绩优率12.5% ,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月均万C人力4700人,同比增长19.0% ,万C人力占比3.2%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04万元,同比增长28.3%。

不过,月均万C的人数,和总人力相比,略显数小。放在行业中看,比例也不够高。月人均综合产能,差不多和平安上半年的月人均收入齐平。

据了解,某中介公司长三角大总监共700余人的团队中,MDRT及以上仅有80、90余人,占比约为15%。再看看MDRT入围的收入标准:20万左右,再想长三角城市的生活水平,及展业成本,有的还要考虑五险一金,也就刚刚实现卖保险“良性循环”的门槛。

这也是新华将“万人IDA寿险公司”作为个险改革发展目标的一大原因,必须提高绩优人力占比,必须提高队伍收入,先吃饱饭才能实现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才不掉队。

银保方面,和其他大公司一样,强调优化渠道布局,发力长期期交业务,强化中高端客户运营。半年报数据显示,新单期交71.44亿元,占比约71.7%,同比提升34.3pct。

除了既有的行业“通用”打法外,新华似乎也正在“憋大招”。

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司管理层还表示,正在研究银保的新基本法和新组织结构,进一步压降成本,加强渠道产品的创新力度,以提升整个银保渠道的效率。

3 重启康养服务:是另一个解“新”字号项目紧锣密鼓推出

康养,则是新华这届班子给出的另一个“解”。一方面是康养已经成为“长寿时代”最大的生态,另一方面是服务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服务对保险公司有多重要?杨玉成说,“服务型收入占比高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

服务战略,以客户为中心,从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产品要有竞争力,服务要优化。

而康养,又和服务表里相生。保险公司做康养,做的就是服务。康养,就是那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

众所周知,早在十年前,新华就已经领先行业,开展了对康养生态的探索,但这个探索却因为种种原因,迟疑又迟疑,一直未能更进一步,甚至可以说就此停滞。

如今,康养“起步早、落子少”的局面,让新华在头部公司中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杨玉成甚至曾直言,新华“康养资源利用不充分,协同作用发挥有限”。

而到了2023年底,随着国寿打出涵盖机构、社区和居家一篮子的康养计划,平安在超高端康养战略低调上线后又迅速推出“4个联体”系列居家康养项目,以及泰康对城心养老的介入,预示着老同学们早已走出下一步。

此时,新华终推出“新华尊”高客康养服务体系。

今年来,随着“新华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上线,以及聚焦中高端客户服务的“新华瑞”的筹备,强调康养服务的“新华悦”等一系列“新”字号服务项目的推进,一个个康养计划像下饺子般出锅。

而各层次康养服务的推动,也能够带动全公司存量客户的服务的升级,让公司从以产品论产品、以价格论价格的低效率低价值内卷中脱身。

后记:一轮组合拳下的期待

左手队伍右手康养,打出组合拳。这一波,新华发力较猛,也是2019年以后罕见的一幕。加之这一年来多地封疆大吏的调整,这预示了其加速回归的期待。

试想曾超越泰康、太保,名列全国第三的人身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率一度接近50%,那是新华的高光时刻。

不过,禀赋和底蕴犹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向来是比谁跑得久,而不是谁跑得快。厚实,是保险公司根本。多年来经营积累的优质资产,就是新华迎头赶上的底气。

尽管中报的成绩还难以和自己高光相比,仍有差距。还是那句话:对于一家老牌巨头而言,只要你愿意,追赶任何时候都不晚。

况且,年初的那场发布会上,杨玉成也一再强调“新华是有Ambition的”。

0 阅读:0

德馨思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