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看病就要抽血?为你揭幕:抽来的血,最终都去了哪里?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6-16 11:00:3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抽血真有这么灵,怎么次次看病都要抽血,是不是拿我们的血去卖钱了!”

52岁的张老汉最近身体有点不适,便预约了全身体检,结果来检查身体抽血时,他突然就冒出来一个疑虑:为什么看病就要抽血?

在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看着体检报告上张老汉的各项指标询问他的饮食习惯,他一边回答,心里还盘算着抽血的问题,在医生叮嘱完时,问出来开头那句话。

医生看着一脸憨厚的张老汉,认真解释了抽血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抽来的血最终会送往何处。

抽血化验便捷又直观,可筛选大部分疾病!

实际上,抽血检查不光能检测出血液的健康程度,还能通过血液细胞的不同形态,评估人体可能存在的健康状况,可以说,抽血检查的普适性很强,适用于大多数生物。

首先,抽血后医生会进行血常规检查,针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细胞等数量进行计数,分别评估他们的感染风险,以及出血的风险。

当红细胞数量异常增高或降低,很有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出现,如红细胞数量急剧增多,会导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造成身体严重缺水,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其次,血液检查还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酶、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水平,来评估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当这几项指标出现异常时,肝脏很有可能出现功能异常、器官受损等症状。

比如,当抽血化验后,医生发现血清中的酶活性异常升高,这直接表明了肝细胞受到损伤,肝细胞内的酶从受损的细胞膜中溢出,渗透进血液中,继而导致血清中的酶升高。

另外,抽血检查可直接观测出受试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通过与健康标准进行对比,可以明确患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于及时干预,降低患病概率。

甚至就连甲状腺激素水平也可通过抽血检查得出结论,当其中的某项指标过高或过低时,也意味着甲减和甲亢的出现。

最后,抽血检查还能检测出一些传染性疾病,比如乙肝五项就可以通过血液形态直接观测出来,医生可以通过观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来评估乙肝的感染情况。

综上所述,看病就医选择抽血检查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许多常见疾病能直接从血液形态中观测出来,方便后期的针对性检查和治疗,能显著提高就医效率。

医院抽来的血,为什么会装进不同颜色的试管中,它们最终都去了哪里?

正如张老汉疑惑地那样,每次医院检查都要抽一管或多管血,这些血检验完成后会去哪里,难道真如他揣测的那样,拿出去卖钱了吗?

其实不然,日常到医院抽血化验,通常都有详细严苛的划分,不同的颜色的采血管代表着不同类型的血液检查,具体的细分如下:

1.红色采血管

这也是较为常见的真空采血管,它通常用于采集全血,多用于血常规、血型、凝血试验等常规检测。

2.黄色采血管

许多内脏出现问题的人通常会使用黄色采血管,这种颜色的主要采集血清,用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

3.蓝色采血管

蓝色的采血管是较为罕见的采血管,通常用于采集血浆,用于凝血试验、免疫试验等特殊检测,一些科研实验室、基因检测部门多会采用这种颜色的采血管。

4.绿色采血管

当小朋友需要进行内脏微量元素检测,或是成年人需要检查甲肝、乙肝、以及各种性病,多使用绿色采血管,进行血沉试验,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

5.紫色采血管

紫色的采血管也是较为常见的试管,通常用于采集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可防止血液标本凝固,化验血型、血常规、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都可以用它。

至于进行抽血后,血液会送往哪里,医生表示:“医院会有专门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将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分析,来观测确定血液中的各项成分和指标。”

而这些指标对于医生诊断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医生可以根据血液样本的数据确定病因,以及提出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使用过的医学样本会留在实验室中,而剩余的血液样本则会被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后续进一步研究使用,通常在7天后,确定血液样本不再被需要,会有专门的医疗人员将它们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了解完血液样本的最终归宿后,张老汉对抽血的一些准备和流程也存在困惑,尤其是“空腹抽血”这件事!

抽血前要作何准备,为何要空腹?

相信很多人都熟知:抽血前一定不能吃饭,要保持空腹!但具体原因却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

其实,这是因为人体在进食后,血液中会出现化学改变,获取的值会出现偏差,比如进食高碳水、高脂肪的食物,会让甘油三酯出现异常升高,血液样本自然不具备参考意义。

因此,医生会反复提醒,在检查前晚一晚进食后到第二天清晨,要保持不进食的状态,保证空腹时间达10小时以上,身体的各类物质相对稳定、平衡,能最大程度排除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检验结果也较为准确。

另外,除了空腹以外,抽血前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1.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超常运动与运动强度有关的力量多来源于肌肉,如果抽血检查前进行长时间运动、,或者是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则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导致血液中的流速或是成分急剧变化,继而对化验结果影响较大。

2.采血前不要补充维生素

首先,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会使尿糖结果出现偏差,身体在吸收维生素的同时,血液也会发生变化,对抽血检查有干扰作用,导致检验结果不具备准确性。

3.选择合适衣服

有抽血安排时,尽量选择宽松的衣服,如果衣服过于紧绷,不仅不容易露出手臂,还可能影响血管的流通,很可能出现血管血肿,或是抽血后挤压过紧,皮肤出现“青紫”。

最后,针对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晕血和晕针的人,一定要在采血前向医护人员表明情况,及时做好防护,如果在抽血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可在身上携带一些糖果,抽血完成后服用一两颗,或能减轻症状。

总而言之,抽血检查之所以被医院广泛使用,更多是出于血液检查的普适性,医院也必定不会出现将血液用于非法买卖的情况,张老汉这方面的猜想的确是无稽之谈。

参考文献:

1.郑蓉.抽血检查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J].东方药膳,2019,(14):141-142.

2.为什么抽血要空腹?喝水算不算空腹?答案在这里!2018-10-05.

0 阅读:34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