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的肉,冻多久就不能吃了?超过这个期限,肉再贵也要扔掉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6-18 18:30:0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直在冰箱里放着的肉,怎么可能坏!”

张大妈一遍吐槽儿子不懂节俭,一边将冰箱里的肉往外拿,要说起这这几块肉,还得追溯到年前,过年的时候张大妈老伴看街上猪肉价格合适,也没询问张大妈意见,直接提着十斤猪肉回了家。

张大妈看到老伴买的这么多肉,心里虽然有点窝火,但想着可以放到冰箱中,也没跟他计较。

于是,这块肉一直从过年吃到现在,老两口也没吃完,这不,上周儿子回来的时候,张大妈又把剩下的肉拿出来给儿子吃。

她儿子随口问了句,听说这块肉放了半年多,立马就提醒父母最好别吃了,肉放的太久了,结果却被张阿姨一顿吐槽。

其实,科学的来说,张阿姨认为的冷冻肉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在冰箱放置的时间过长或是存放不当,肉可能会“变质”,滋生一些细菌,病毒,有害微生物。

此时摄入很可能影响人体健康,诱发疾病,所以,原则上是不推荐大家食用冷冻太久的肉类食品的,毕竟,即便是放在冰箱,食物也有自己的保质期。

在冰箱冷冻的肉类保质期有多久,为什么超过不能吃?

一般情况下,冷冻肉是指将牲畜屠宰分割后,立刻进行专业的排酸、急冻等处理,再放至-18℃以下环境中储存的肉。

在低温的状态下,冻肉中原本存在的微生物都会收到急冻的影响,生存率大大降低,从而降低肉类细菌滋生情况发生的概率,保证在一段时间的放置后,肉类依旧健康。

但要注意,肉类要长时间放置在低温环境,切记反复冷冻,因为反复冷冻的肉不仅容易使肉的水分流失,还易使肉的细菌数量增加,影响肉的口感,严重会导致变质。

冷冻肉本身并没有危害,冻肉的制作存储流程也十分严格,通常是鲜肉在预冷后放入零下18℃的环境内迅速结冰,肉的深层温度也保持在零下6℃以下,这个温度下有害细菌基本上是不会活动及繁殖的。

冻肉可以使肉类的保质期得到延长,如果是零污染的鲜肉在预冷后立即冷冻在零下18℃的环境下,理想状态下是可以保存两年左右。

但普通家庭的冷冻环境远远达不到专业冷冻肉的储存环境,结合多方面考虑,家庭冷冻肉的保质期为6个月,也就是说买来得肉类,尽量在6个月内吃完,如果超过6个月摄入,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营养价值降低

冷冻过程中,肉类的部分营养成分可能会流失,如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过度摄入冷冻肉可能会导致肉类原本的营养素流失殆尽,即便是摄入也很难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可能口感上也有所欠缺,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不大。

2,增加患病风险

从冻肉本身来说,它也不至于危害健康,但冷冻肉也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的,一般在无菌低温环境储存的冷冻肉变质几率较低,携带病菌的可能性就较小,经常食用也不会影响健康。

但如果是居家冷冻的肉类,很可能由于长期拿放、冰箱消毒不到位,其它食物的影响等,导致肉类容易“变质”。

如果坚持吃此类冷冻肉,则很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变质的肉类中的一些细菌、病毒会随着消化吸收侵蚀人体,增加患病风险,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研究表明:冷冻肉威胁健康!吃肉要注意以下几点

早在2016年,国外学者曾在《Am J Clin Nutr》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针对纳入的8451名中年参与者,进行了长达8.9年的饮食随访调查。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先后对参与者的加工食品摄入量,如包装的蔬菜,冷冻的肉类等;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如腌制、油炸、膨化等食物,进行问卷调查,详细统计分析后,再分别对参与者进行健康状况检测。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摄入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较多的参与者,体重超标和肥胖的几率较高,并且,还会诱发与肥胖相关的其他疾病,如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威胁人体健康。

医生建议,吃肉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择新鲜肉类

新鲜的肉中富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等比较充足,适当吃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还能有效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密度,使身体更加健壮。

2、吃肉要适量

根据我国的饮食指南显示,肉类的摄入量有严格的标准,每天摄入120g-150g肉类最佳,可适当搭配水产品和禽畜肉,吃肉也要注意均衡搭配!

3、最好在午餐时吃肉

人在早晨的时候肠胃功能较弱,不适宜吃难以消化的肉类,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等;

而中午吃肉既能为身体提供所需能量,还能增加饱腹感,调节进食量,摄入后还可增加体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晚上吃肉则容易增加睡眠时的消化负担,大量的肉堆积在体内,很容易代谢异常,导致脂肪、胆固醇堆积,增加肥胖的风险。

总而言之,吃肉不恰当,疾病可能找上门,建议注重节俭的人将冰箱中放置超过6个月的肉即使扔掉,多吃新鲜的肉,控制好摄入量和食用时间。

延伸:“无肉不欢”有依据,不吃肉或会增加抑郁风险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显示,抑郁症已不再是罕见疾病,在我国,它的患病人数高达9500万人,并且还伴随着自杀倾向,尤其在如今所处的后疫情时代,加剧了精神障碍疾病的发展。

为探究抑郁症的病因,曾有许多研究学家通过社会环境、心理状态、以及生物学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抑郁症是一个较为隐蔽的疾病,且是在大多数原因的合作下形成。

2023年,国外学者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通过饮食探讨抑郁症风险的变化,猜测吃肉或许是影响抑郁症发作的因素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14216名中老年参与者进行饮食的筛选,定期登记其食肉频率,再按照每种食物的日摄入量以g/天为单位进行量化,发现在12个月内,摄入从不吃肉以及很少吃肉的人抑郁症风险较高。

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素食主义者和食肉主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认知能力、记忆能力进行对比,证实了吃肉对健康的益处,相比于爱好吃肉的人来说,不吃肉的人记忆力更难集中,也比较健忘,甚至偶尔还伴随着躯体症状的轻度抑郁,对中老年的精神状态不利。

根据数据研究分析,研究人员最终得出结论:不吃肉的人群中抑郁发作更为普遍,其抑郁发作的风险比吃肉人群高出165%!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吃肉饮食主要是指新鲜健康的肉类,而非动物内脏或加工肉制品,至于肉类和抑郁症的关系,主要源自于肉类中富含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物质才是导致精神疾病发生的元凶!”

另外,关于不吃肉与抑郁发作之间的联系,不能仅通过一项研究或数据断言,任何特定的食物对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影响,不吃肉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肉类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品,但在吃的时候也要注意“保质期”,一旦在冰箱放置超过6个月,无论多贵都要及时丢掉,切莫因小失大,损伤身体。

参考文献:

1.Am J Clin Nutr:花生酱、冷冻肉串等超加工食品会威胁我们的健康.2016-10-15.

2.“无肉不欢”是真的!近1.5万人研究表明:不吃肉,抑郁发作风险增加165%!2023-03-02.

0 阅读:3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