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要遵守这三个原则

禹州王老师赶考小状元 2024-03-26 09:23:04

教育孩子,立规矩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孩子的安全意识、习惯培养、性格养成,价值观建立,一开始都离不开规矩的约束。不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家长反映:规矩不管用啊!“告诉孩子再把玩具乱扔,就不给他买玩具了,孩子还是扔,不买就耍赖。”

“跟孩子约定的好好的,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可孩子回家还是爱拖延,规矩成了摆设。”

立规矩要趁早很多家长发现立规矩没用,是因为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在孩子小的时候比较纵容,认为年龄小,调皮捣蛋也没事,长大再教。结果孩子从小缺乏规矩的约束,养成了各种坏习惯,缺乏规则意识和秩序感,再想立规矩,阻力便会更大。此外,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6岁前又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可塑性最强,愿意听家长话,规矩的执行效果更好。

否则,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配合度也会下降。因此,不想孩子越来越难管,立规矩一定要趁早。在孩子1~2岁的时候,能够听懂大人话了,自我意识逐渐萌芽,就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些适当的规矩。比如和孩子最密切相关的规矩:不可以碰开水瓶、插线板;早睡早起,午休,早晚刷牙;吃饭时必须坐在餐椅上,不能到处跑,不好好吃只能等到下一顿;饭前便后要洗手,爱干净讲卫生······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了,要学习和遵守的规矩也就越来越多。比如玩具玩完后要自己收拾好;只有周末可以玩手机、看电视,时长不超过30分钟;每晚吃饭后是固定的阅读时间;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再吃东西和玩······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不应该用太多规矩限制他,要充分释放天性。

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意味着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的行为会对自身健康、习惯、性格发展不利,或是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时,这些行为就必须被规范。比如:没有节制地吃零食、不愿刷牙、动手打人、公共场所吵闹······尽早将规则意识植入孩子心中,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

规矩执行中要坚持原则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父母要给孩子商量,让孩子明白制定规矩的目的、意义,让孩子参与进来,并乐于接受,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一定的弹性和温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也成了很多父母的哄娃神器。

有一次,在饭店里吃饭,我们家叮叮当当吃饭的时候,一直盯着对面一个桌上的看,我们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原来是那一桌吃饭的有个小孩子,一直在通过手机看动画片。

很多家长都知道,小孩子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但是,在家的时候可能执行的很好,在外面就打折扣了,大人为了能够安心吃饭,不想让孩子闹,就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这样,下次,孩子还会提出要看手机。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理发,就让孩子边看动画片边理发,有的在火车上,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太吵闹,就让孩子一直看手机。

孩子其实都很聪明,他很会和大人斗心眼,他想要的玩具,你不买,他就哭闹,你一心软,给他买了,他记住了哭闹可以得到满足,以后还会继续使用这一招。

这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

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

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

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四: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

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教孩子,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0 阅读:0

禹州王老师赶考小状元

简介:7年一线授课经验多年一对一提分经验培训机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