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二百二十三)《饱暖思艺术》

奈何天在云端 2024-07-11 12:01:13

《聊聊天》

(二百二十三)

《饱暖思艺术》

宋代欧阳修的意思是说:一个贫穷的人,遇到很多伤感的事,悲天悯人,写出来的诗就富于感情了。他认为诗人穷,不是因为写诗可以穷人,而是穷而后工。欧阳前辈的原文是说贫穷的穷,清楚得不得了。

但艺术的发达与经济的发达历来是并驾齐驱的,一齐上,一齐落。这是富而后工,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从不出错。也就是说:二者的发展是齐上齐落,富而后工也。

中国诗人多愁善感,哀伤的诗比较容易写,为赋新词强说愁,使人有穷诗人的感受。但喜欢哭呀哭的杜甫,是个官,生活其实很不错。李白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柳永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些皆是生活写意才可写得出来的句子。

文艺作品在有市场时,上海的张爱玲是个天才。当时:她久不久交一短篇出去,可以天天在酒店喝下午茶,逛街买新衣。之后:文艺市场不再,到香港、台湾、美国艰苦谋生,天才变得凋零、憔悴。

欧洲的音乐艺术发展也是富而后工:莫扎特的父亲发现儿子的旷世天才,日夕教导,带着儿女到处表演赚钱。长大后莫扎特写曲的收入很可观。后来:贝多芬的父亲强迫儿子学音乐,是希望可成为另个莫扎特,到处表演赚钱。小时候不是莫扎特,但长大后贝多芬的音乐收入好,算是富有。

论绘画艺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洛可可艺术,荷兰的巴洛克画派,都是经济蓬勃带出来的。伦勃朗很有钱。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光芒不可方物的法国印象派由一群天才青年搞起来,其中除了雷诺阿,全部都是富家子。后来梵高贫困是因为作品卖不出去,与梵高大吵大闹的高庚很市侩,此君以匿名写画评,大赞自己的画。

中国的艺术有三个黄金时代:唐、宋、十七世纪,这些都是比较富裕的时代。唐太宗与宋徽宗都很有艺术天分,而十七世纪是明末与清康熙。为什么乾隆盛世的十八世纪,有热爱艺术的乾隆皇帝,艺术反而开始走下坡?

答案也是中外雷同:历史上,君王或贵族对艺术作品的需求影响很大。十八世纪的乾隆与法国十七世纪的路易十四极为相似。二者都魄力雄强,懂得搞经济,热爱艺术,但可惜艺术品味奇差。路易十四鼓励了华丽而没有深度的洛可可艺术;乾隆皇帝也如是:在他统治下的瓷艺,精益求精,华丽之极,是洛可可,缺少了艺术深度。

写书法就有意向:有人出钱买,不是应酬作品,写得格外用心,但顾客的喜好不能置之不理。艺术历史的发展,是顾客的品味有决定性。以君王为中心的时代,经济情况好,贵族的品味多走君王的路。于是,君王的品味有决定性,品味好艺术发展得好,品味奇差就导致艺术走歪了路。

贫穷的下层阶级没有钱,买不起艺术作品,其影响近于零。商人买艺术,有影响,而大致上比君王的影响可取。这是因为商人比较多,艺术的品味较为普及。扬州八怪是乾隆年代的一撮奇葩异草,因为有商人光顾。

比商人顾客的影响更好的是画商的影响了。画商是艺术作品的中间人,懂艺术,收购然后推销,对艺术家的思维与品味的影响很大。欧洲自十七世纪起就画商行业盛行,以迄于今。欧洲艺术从那时起开始超越中国,他们的画商之功不可没,而欧西对艺术作品的出处与鉴证比我们的远为详尽精确,更是画商的功绩了。

对艺术发展有最好影响的,是收藏家执笔写艺术评论的:有些是画商、收藏家、评论家三者合于一身的。这种出钱又出笔的艺术瘾君子在中国的艺术历史上不多见,但十九世纪的欧洲相当时尚。法国的印象派出道时,一般的评论家都嘲笑,不以为然。但跟着而来的评论家不仅下笔,而且出钱收购,不到十年印象派就风生水起,有口皆碑。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宋代远胜欧洲,元代稍胜,明代仅胜。十七世纪中叶双方打个平手,之后炎黄就节节败退。也就是说,绘画艺术给西洋鬼子比下去,有二百多年了。这与双方经济发展的比对是大致雷同的。

炎黄子孙开始有钱:饱暖思艺术,自古皆然。艺术家生活得也跟着很不错,其人数的暴升不言而喻。中国的文化传统是用毛笔的,于绘画有王羲之传下来的根底。国画不论,今天中国的油画家,表表者在技术上已受到西方画商的重视。

问题是,艺术上与国际顶级水平相比,还不是那么好:国内没有哪一位视觉艺术家可肯定地名留国际艺术青史。不是技术的困难,是思维的问题。

因为国内还没有搞艺术的聚在一起,为一项艺术哲理吵呀吵的。重要艺术的发展与科学一样,要有一个思维范畴;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家都一致地很有学问,而搞大学问,思想是要大放特放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前车可鉴。米开兰基罗与达芬奇的学问令人拜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