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镶玉成了催命符:四个摸过传国玉玺的三国枭雄全都不得善终,曹操为啥没遭殃?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6-01 11:12:42

汉室倾颓,主上蒙尘,传国玉玺也几经易手,而且可能彻底遗失了:没有史料记载刘协禅位给曹丕的时候,交接的信物就是那块金镶玉。

有眼不识金镶玉,指的就是那块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传国玉玺,它之所以镶金,是因为王莽篡汉的时候,那块玉玺曾被摔在地上掉了一角,后来用金子镶补上了。

玉玺是皇权的象征,也是汉末三国群雄追逐争抢的目标,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来聊一聊摸过传国玉玺的三国枭雄:四个全都死于非命,为什么曹操啥事儿没有?

曹魏有风度,蜀汉有浪漫,江东有杰瑞。这话是能算是对了六分之五:江东不仅有杰瑞,也有才俊和英豪,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进行了最后的快意一战。

项羽的老家在江苏宿迁,宿迁应该以项羽为傲,而孙权的墓前,不是被摆放合肥地图,就是收到张辽画像,这巨大的反差,跟他们的行事风格有很大关系。孙权的哥哥孙策号称小霸王,但是单挑打不赢太史慈,然后被三个刺客打成重伤,如果项羽九泉之下有知,肯定会拒绝将自己的名号授予这个“美姿颜,好笑语”的后生。

孙权的背信弃义,不但害死了关羽,还断绝了刘备和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通道,我们也可以说大汉灭亡,孙权罪无可赦。

孙权是很不讲信用的,他主动把二十多岁的妹妹嫁给年近五旬的刘备,又偷偷派人接回,还准备把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刘禅绑票,这都是有史料记载的:“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孙权说话不算数,这一点是跟他父亲孙坚学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但大多数都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只有三五个怀着不轨之心,这几个“逆贼”中,就有孙权的父亲、江东猛虎孙坚。

看过东汉及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曹操前期是大汉忠臣,而且一直没有篡汉自立,就连人人得而诛之的董卓,也是只想做权臣而不想做逆贼,他废少帝刘辩而立献帝刘协,也是看着刘协比刘辩优秀——如果董卓想篡汉,从昏君手里篡夺不是更容易?

董卓和曹操都没有想过篡汉,但是袁家兄弟,也就是袁绍和袁术,都是有这个心思的,而且袁术还真当了几天假皇帝。

袁术之所以跟自称皇帝,是因为他得到了那块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袁术称帝,马上变成了过街老鼠,曹操和刘备自然对他毫不留情,将其打得一败涂地。袁术见势不妙,就把玉玺送给了他一向不太瞧得起的“哥哥”袁绍。

没有玉玺,假造一个也要拿给曹操看并暗示自己有帝王之分的袁绍,拿到玉玺之后不久也噶了:国之重器,有德者持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摸过玉玺的两个野心狼子全都吐血而亡,最先从皇宫中窃取玉玺的,实际是孙权的父亲孙坚。

孙坚窃取玉玺,吴国是史书居然当成美事记载和宣扬:“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时也对孙坚提出了批评:“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孙坚藏匿传国玉玺,死得比袁术和袁绍还惨:“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物故就是嗝屁的文雅说法,史料中的孙坚死法五花八门,有的说是被吕公用石头砸出了脑浆,有的说是被黄祖伏兵万箭穿心,这可能跟孙坚当年发的毒誓有关:“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刀箭之下!”

孙坚藏匿玉玺,说明他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当众赌咒发誓,又说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重信守诺之人,他的长子孙策,也是一路货色。

孙策原本是把袁术当父亲看待的,但是从袁术手里借到兵马,马上翻脸不认人,写了一封信痛骂袁术一顿,曹操得知后大加赞赏,马上封其为讨逆将军。

孙策是逮住机会就不放过,他戴着曹操给的官帽,趁着曹操跟袁绍打架的机会,要去抄曹操的老巢,结果没出发就挂了。

孙家父子三人,没有一个把承诺放在心上,对传国玉玺,也缺乏足够的敬畏,我们细算之下,那四个摸过传国玉玺的三国枭雄,也就是袁术、袁绍、孙坚、孙策,全都不得善终——孙策也是摸过传国玉玺的,那是他从袁术“借”兵的筹码。

在孙家父子眼中,传国玉玺在自己手中,就可以僭越称帝,称帝条件不成熟,就拿玉玺当商品,这种人要是能得善终,祖龙秦始皇肯定是不会满意的。

据说后来传国玉玺又到了曹操手里:曹操击败了袁绍,在战利品中发现了这件宝物,但是曹操却似乎并没有将其上缴给大汉天子刘协。

四个摸过传国玉玺的三国枭雄都噶了,为什么曹操也藏匿了玉玺却没事儿?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得解释一下:所谓的“三国枭雄”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只要活跃在东汉末年,并且在《三国志》中有传记的,都可以算数,比如董卓、袁绍、袁术、孙坚、孙策、刘表,尽管他们都没有机会看到天下三分,但以史书划分年代,他们勉强也可以算三国人物。

现在该来回答前面那个问题了:曹操之所以藏着传国玉玺而没有遭殃,是因为他并不想当皇帝,而是要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

曹操已经位极人臣,连皇帝都要听他摆布,称不称帝没啥区别,而他的理念是“不务虚名而处实祸”,也就是只要好处不要虚名,所以在他眼里,传国玉玺就是一件摆设,跟江山社稷没有太大关系——曹操就是拿萝卜刻一枚图章,盖在命令上,天下大半文臣武将也得遵照执行。

传国玉玺应该是在三国时期就丢了,在三国时期,那块金镶玉简直就是不臣枭雄的催命符。从袁家兄弟到孙家父子,只要摸过传国玉玺,就会死于非命,曹操之所以没有跟着遭殃,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曹操没有想过只凭这块金镶玉就可以当皇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私藏传国玉玺,原本就是大罪,袁术、袁绍、孙坚、孙策先后毙命,也给曹操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天下归心,传国玉玺就是一件不祥之物,比的卢马还妨主。

当然,我们不能用迷信说法解读传国玉玺“专克枭雄”这件事,那四个三国枭雄先后死于非命,传国玉玺只是诱因而非决定因素,睿智的读者诸君对此事肯定也有更高明的见解:在您看来,三国群雄谁最应该拥有秦始皇时期雕刻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落入谁的手中,才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0 阅读:75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