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拧掉人脑袋的罗士信在史料中更凶残:他是秦琼的好兄弟,处理首级的方式很特别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5-30 17:12:08

唐朝陕州道行军总管、绛州总管、郯国公罗士信跟罗成是不是一个人,不同的小说和评书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在《大唐秦王词话》中,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改为李世勣、李勣)向秦王李世民介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其人姓罗名成,字士信。当初在金塘城,魏王(指李密)驾前,也是五虎之将。”

瓦岗内马军四骠骑,肯定有秦琼和程咬金,另外两位可能就是罗士信和裴行俨——裴行俨是裴元庆的历史原型,却不是程咬金的小舅子。

罗士信在小说和评书中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壮汉(也有版本说他瘦小枯干,李元霸好像有时候也是比较瘦的),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拧敌人的脑袋。

拧掉人头不太容易,但是罗士信拧人头,还真不是一点历史依据都没有,我们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能找到罗士信那令人脊背发凉的悍勇记载——那“悍勇”两字,简直是可以用“凶残”代替的。

绝大多数隋唐英雄系列小说和评书,都说罗士信是秦琼最好的兄弟,这是符合史实的,但是说秦琼是罗艺的内侄、罗艺的儿子罗成是秦琼的表弟,这就是对秦琼的不尊敬了。

罗艺当然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而且还真受封过燕郡王,并且跟徐世勣一样,被李渊赐姓,所以很多史料称罗艺的时候都叫他“李艺”。

罗艺并没有被隋朝哪位高级将领害死,直到李世民登基称帝,他还活着呢。

罗艺虽然没有太早死亡,但还真不如早些死了,还能落个好名声——罗艺是以叛徒的身份,被部下骑兵斩杀并传首长安,他即使有像罗成一样的儿子,也会被李世民诛灭:“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脑袋挂在闹事高处)。”

罗艺跟秦琼没有亲戚,当然也不是罗士信的父亲:罗艺是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后来在京兆云阳(今陕西省泾阳)混了一段时间,而罗士信则是名副其实的山东好汉——他和秦琼都是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小说和评书虽然对罗士信的形象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但至少有三点是对的:其一,罗士信是少年英雄;其二,他从小就跟秦琼并肩作战;其三,他确实勇悍得有些凶残。

瓦岗群雄基本都能在新旧两唐书中找到记载,比如翟让、李密、魏征、徐懋功、秦琼、程咬金、王君可(历史原型为王君廓,坏人)、单雄信、王伯当、贾闰甫,他们的事迹读者诸君大多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咱们还是回头来聊聊罗士信的体貌特征和作战风格。

按照两唐书《忠义传》的记载,罗士信应该比较苗条,这倒跟影视剧中的“俏罗成”有几分相似:当年罗士信和秦琼都在齐郡通守张须陀麾下效力,罗士信长得不如秦琼雄壮威猛,张须陀最初也看走了眼。

秦琼在大隋平壤道行军总管、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与演义小说不同,正史中的来护儿是忠臣良将)军中当副官或侍卫(当时叫“账内”)的时候,就很受器重,到了齐郡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麾下,当然也是头等战将,而十三岁的罗士信因为身材单薄,并不太为张须陀看好。

当年长白山地区活动的武装力量(隋朝称之为“寇”,但实际可能是义军)王簿、左才相、孟让一起来打齐郡,张须陀准备迎战,十四岁的罗士信坚决要求一同上阵,张须陀说了一句很伤人自尊的话:“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这句话换成方言是这样的:“就你这小身板,哪能上阵杀敌?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被激怒的罗士信穿上两套铠甲,挂上两副弓箭,表现得就像电视剧那样来了一人头抛绣球:“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

十四岁的罗士信就如此“凶残”,在电视剧里拧人脑袋也就不足为奇了——极有可能电视剧里罗士信拧人头的人设,就是根据这段史料而来。

我们细看两唐书就会发现,罗士信一直与秦琼形影不离,如果不是过早阵亡,他也能受封上柱国、画像凌烟阁。

瓦岗军在李密的瞎指挥下战败,身负重伤的罗士信和秦琼、程咬金等人都被王世充俘虏,然后又都找机会投奔了唐军。

小说中的罗成是被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害死的,而正史中的罗士信,这可能是被李世民“指挥失误”断送了性命:“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

洺水守将原本是王君廓,但是似乎李世民舍不得王君廓死,就让罗士信仅带着二百骑兵把刘黑闼的包围圈撕开一个口子,救出了王君廓,并代替王君廓守城。

罗士信入城,正赶上天降大雪。刘黑闼冒雪猛烈攻城,李世民却以雪大无法出战为由坐视不救,那一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刘黑闼能冒雪攻城,罗士信能冒雪守城,为什么偏偏李世民不能冒雪救援?罗士信在洺水城苦苦坚守了八天,什么大雪能连下八天?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秦琼和罗士信的国公爵位都是唐高祖李渊封的,如果秦琼和更年轻的罗士信守在李渊身边,尉迟敬德可能就没有胆量提着带血的长槊,“劝说”李渊下旨宣布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叛军”了。

罗士信牺牲于武德五年,玄武门之变发生于武德九年,在罗士信战殁于洺水城之前,李家三兄弟的矛盾就已经公开化,所以唐初猛将基本都得选边站队,而罗士信会站在哪一边,估计李世民心里也没谱。

秦琼一直在李世民麾下为将,而罗士信则独领一军,并不受李世民管辖:“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隋唐时期的某州总管,基本相当于军分区司令;某道行军总管,似乎相当于集团军或方面军司令,以罗士信的级别,在据守洺水城的时候,麾下居然只有二百骑兵,这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李世民也是优秀的军事家,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战术错误?李世民一向以善于苦战著称,天上的雪花,怎能拦住他救援罗士信的马蹄?

这些疑问,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破解,最后只好请教熟读隋唐史料的读者诸君:如果罗士信没有在武德五年辞世,李家储君之争,他会站在哪一边?如果罗士信活到贞观年间,又会建立怎样的功勋?

1 阅读:220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