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举带来特赦消息,康泽当场晕倒,中将司令变成范进,“刘安国”一招治好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5-30 18:11:04

老蒋手下有三个最大的特务头子,其中军统的戴笠、中统的徐恩曾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别动总队的康泽,很多人都是看《特赦1959》才第一次认识这个人,却未必知道他曾经与戴笠、徐恩曾齐名,还差点当上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的处长。

大家对康泽的身份认知有点模糊也很正常,因为康泽被俘的时候,是“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

康泽在战犯管理所,最听不得有人叫他“特务”,这倒不是因为他反感“特务”这个称号,而是因为他知道“特务”是很难特赦的。

能坐到康泽那个位置的人,智商和情商都不可能太低,谁都知道战场和刑讯室的性质完全不同,战场交锋,放下武器就不是敌人,而特务的罪行,则是难以饶恕。

康泽不承认自己是特务,当然是希望跟其他战场被俘的将军们一样受到宽大处理,毕竟进了战犯管理所的蒋军将领还是少数,其他的一般都能“教育释放”,有的还到军事院校任教,甚至还可以获准去国外投亲访友。

康泽和文强的政策水平,比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人高多了,所以康泽一心盼特赦,文强则是执拗不肯认错,并不打算早些出去——电视剧(《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历史原型就是文强,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对刘安国的介绍和评价,用在历史人物文强身上,也是完全吻合的。

文强在回忆录中承认自己是大特务,康泽特赦时的身份却不是特务。为了能早一点特赦,康泽可谓费尽了心思,而且也是如愿以偿地在1963年4月9日第四批特赦,然后就进了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当了专员。

据沈醉回忆,杜聿明、王耀武、董益三、康泽等文史专员都分配了很宽敞的住宅,享受厅局级待遇,每月有一二百元工资——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买大米,一家六口一年都吃不完。

康泽盼望特赦的心情是如此迫切,以至于听到特赦的消息时,一时激动,居然直接晕倒了。

据沈醉回忆,最先拿到刊登特赦消息报纸的是徐远举,他拿到报纸后就有点“疯了”,幸亏王耀武眼疾手快,抢过报纸大声宣读,手里没了报纸的徐远举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王耀武展开报纸大声朗读,刚读到一半,意外发生了:“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快来!康泽晕倒了!’康泽平日说话是十分谨慎,态度一向严肃拘谨,学习很少谈自己的思想,因为他总认为自己是和戴笠齐名的大特务头子,是非千刀万剐不可的。没有料到他听了这消息后,突然一下把杜聿明抱得紧紧的,杜要他冷静一点,他怎么也冷静不下来,不断向站在他身边的同学握手,终于因过度兴奋而晕倒,护士长一量是血压升高,只好送医院去进行急救。”

康泽被送去急救,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徐远举不再蹦跳, 另一个人却真疯了:“正当每个人都还暂时沉浸在这一片寂静声中时,忽然听到另一个高大嗓门尖叫一声:‘这下好了,我可以和老婆在一起了!’只见站在最后的一个人,大叫一声之后,把上衣全部脱掉,向附近的柿子树林狂奔乱跳,还一边重复叫着这句话,一边乱跑。他早已跑出了平日规定的活动范围,也毫不觉得。”

战犯们第一次听到特赦消息,是1959年9月16日,发疯的是原蒋军晋陕边区挺进纵队中将司令宋清轩,他光着膀子狂奔,越过了规定的活动范围倒不是想逃跑,而当时管理人员也早就不再带枪,甚至并没有哪位管理人员去追。

管理人员理解战犯们希望特赦的心情,但是宋希濂却怕宋清轩摔伤或感冒,就一直追在他身后,但是正常的宋希濂却跑不过亢奋的宋清轩,其他“同学”的体力还不如宋希濂,所以只能远远地看着跺脚着急。

就在这关键时刻,“救兵”终于出现:“人群中突然窜出一员瘦将,直向宋清轩追上去。大家一看,原来是我的老乡、军统老同事文强。此君又高又瘦,两条腿特别长。只见他一边追,一边喊着:‘刚才读的特赦消息是假的!’”

读者诸君看到这场景,肯定会想起我们中学课本上的《范进中举》,但是沈醉连初中都没毕业就当了特务,而且那时候的课本也未必会选摘《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所以沈醉只听老人讲过类似的故事,却不知出自哪本书。

文强是文天祥二十三代孙,家学渊源博览群书,自然知道宋清轩这种“喜极而疯”的“病”应该咋治,但是他却不能真冲上去打“范进蒋军”的耳光,只能绕到宋清轩面前将其拦住,并反复告诉他:“消息是假的,不要相信!”

文强这一招很有效,而且也真是等于救了宋清轩半条命:如果任由他奔跑下去,血液流动加快,既可能像康泽一样晕倒,也可能在狂笑中永远清醒不过来。

晕倒的康泽和狂奔的宋清轩当然都没有第一批特赦,最后当文史专员的级别也不同:康泽跟王耀武、杜聿明、文强、沈醉都留在了北京,宋清轩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后,虽然也是文史专员,但他是回了四川老家的。

晕倒的康泽和发疯的宋清轩都等到了特赦那一天,而最先拿到报纸的大特务徐远举则没有那个侥幸——《红岩》中徐鹏飞的历史原型,于1973年1月22日把自己气得脑溢血而亡。

其实说徐远举是徐鹏飞的历史原型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徐远举家族姓名原本就叫徐鹏飞,字远甫,徐远举是他后来改的名字。所以我们可以说徐远举就是徐鹏飞、吴景中就是吴敬中,这跟《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是文强、蔡守元的历史原型是张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有些基本是以真名实姓出现,有些是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

徐远举听到特赦消息后不太淡定,但毕竟没有晕倒或发狂,我们细看相关回忆录,肯定也会感慨万千:那些将军级特务,杀害被捕人员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眨,一旦自己被抓,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命,得知性命无忧后,又琢磨怎样快点出去。

笔者复述这段故事,并没有嘲笑康泽和宋清轩的意思,毕竟自由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比生命还可贵。前几年笔者钓鱼的时候摔得脚后跟骨折,坐在轮椅上,每天想的就是啥时候能下楼出去喝酒,能拄拐了,马上下楼跟几个好朋友吃了一顿烧烤,还喝了不少白酒啤酒。

只有失去自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将军级战犯,在看到特赦希望的时候,也难免发狂失态,这就是人的本性:不管是罪大恶极还是情有可原,所有的战犯都希望早一点获得特赦,王耀武、杜聿明第一批特赦,是对他们抗日之功的认可,那么在读者诸君看来,从1959年到1975年,哪些战犯实际上不应该特赦?

0 阅读:59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